BM之声
BetterMe是面镜子
折射彼此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还原每个瞬间
只为推动你行动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本期采访的嘉宾是来自Betterme码字营的黄家小妞,小妞从事的是少儿教育工作。初入教育行业的三年里,从手忙脚乱到得心应手,从引领孩子再到自我成长,没有所谓的疼痛经历和掺水鸡汤,却是一次最棒的职场初体验。
对父母先伸出和解的手
从小,我一直跟外婆住,直到小学5年级。在我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他们是“缺席”的。我并不是在缺爱的环境下成长,只是我父母在小时候不怎么跟我说话,因为他们觉得小朋友什么都不懂,慢慢的,我就不爱跟他们沟通了。
我的亲子关系是去年5月才开始被“治愈”的,那时我接触少儿教育两年多,跟学生、家长和老师接触多了,发现孩子是张白纸,是独立的个体,上面要画什么颜色应该由他自己决定,而不是摇着“生下你就要为你负责”的大旗控制他。我找到了正面管教课程,花了近一年的存款孤身一人到上海学习学校讲师课程。在那里,我是全班唯一一位没有孩子、没有参加过家长课堂或课程,也没有利用证书教学的人。如此纯粹、空杯的学习过程和没有案例的学习条件下,我只能把自己和父母的相处经验套在学习中。随着三天学习时光的过去,我放下了对父母的不满。他们是好父母,只是不知道怎么对待有他们DNA的生命,理所应当觉得要把自己认为对的、好的给予他,却忘了这样就形成了纵向关系。每个人都在学习与各种关系相处,我有不足,同时我也要接纳他们的不足,因为我们都无权要求对方改变。
修复亲子关系上,我平常用的是小确幸的方式。只要父母有在身边,我就安排些他们喜欢的事去做。比如,我老爸喜欢新鲜事物、喜欢玩,发现泉州哪有好吃的、好玩的,或者最新上线适合他看的电影我就带他去。我老妈喜欢咖啡和蛋糕的小浪漫,于是,我就会买提拉米苏、卡布奇诺给她。慢慢的,我们的关系一直在改善。
梦想=白日梦+乱象
从小我就喜欢参加作文比赛、绘画兴趣班。我们小县城没有条件,只有小学办的周六兴趣班,一至三年级我选择画画,四至六年级我选择写作。那时,无意的选择只觉得喜欢写、喜欢画,却没意识到那是儿时小小的梦想。长大后,被学业压力打压到忘了喜欢的事。直到工作,属于自己的生活时间多了,我在选择娱乐活动时,自然而然得拿起画笔,从简笔画到水彩画再到曼陀罗,画画时心无旁骛让我忘了工作压力。而写作呢,加入BM码字营,慢慢的开始每天写着心情和感悟,如今坚持打卡115天,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儿时的梦想虽然没有发芽,长成苍天大树,却可以给自己带来生活的欢喜。不去做,梦想只停留一秒钟;做了,梦想回味一生。追逐梦想的路上阻碍我们的是他人吗?不,别人也很忙,没空嘲笑你的梦想和你所做的事,那能让你梦想夭折的人只有你自己。
学习,是放不下的习惯
现在的年轻父母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总是会说,书上这样说...其他家长这样是...然后又问老师该怎么办。没有完整个人知识体系的状态下,他们总是会一遍遍遭遇类似的麻烦。这让我开始想逐步建立个人知识体系。找到关键点,整体的学习围绕着整个体系进行存储、展开。
亲手绘制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会帮助你整理所学、所思、所想,能够在每个关键点壮大的同时给自己提供灵感,把自己变身成为最近流行的“杠杆青年”。最近彭小六在BM关于如何搭建知识体系的分享就很受用,推荐大家看看!
为自己真正渴求的知识付费。我这样不自律的人,花点钱能直接提高自己的自律性,增加自己对课程的精力投入。
学习,每个人节奏不同。之前,我报名参加课程、听讲座都会分享给朋友,被他们笑是浪费钱。那时我会生气,觉得凭什么笑我,学习是好事,我没看不起你就不错了。后来,我发现学习是很私人的事,也是很社群的事。我朋友没错,因为他选择跟我不同,仅此而已。我可以找到同样喜欢学习的小伙伴,他们不会笑我,反而一直分享资讯、帮助我学习、鼓励我前进。
沟通,解决问题才是目的
工作三年以来,小朋友间发生矛盾是习以为常的事,调解的过程也让我渐渐学会了如何才能真正的沟通。
理解是最好的软化剂。通常,在孩子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总会先抱住那个比较生气的小朋友,跟他说“小黄姐姐知道你很生气,你先从1数到100,我们再聊啊,好不好。”,然后抱住那个比较委屈的小朋友,跟他说“小黄姐姐知道你觉得委屈,你先从1数到100,我们再聊,好不好”。
身体接触是最自然的语言。安抚好他们,我就会拥住两个小朋友,让他们身体接触后,再问发生什么事。
不带情绪的表达是最准确的沟通。只要有带情绪的表述,我就重复一遍,把事情变得客观陈述,就可以协调啦。对于传说中的熊孩子,我一般都不理,不过也得具体分析。因为熊孩子反而是特别渴望得到关注的。等他安静下来让他到你身边,再给他爱,他通常都会接受你的建议。
版权声明:此文章为BetterMe大本营(ID:tobeBM)原创,转载请联系BM宝宝(ID:BMbab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