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老了,该去哪里

作者: 苏门映雪 | 来源:发表于2017-05-10 17:00 被阅读0次

    文/苏门映雪

    曾经强大的父母渐渐老去

    ~1~

    前几天看了一期综艺节目《奇葩说》,没想到却被当日的话题戳中泪点,观看过程中数度泪眼模糊,不能自抑。

    那期节目辩论的话题是:父母老了要去养老院,我们该不该支持?我当时看到这个话题的第一反应是:这有什么可辩论的?现在身边很多老人不都是在养老院里度过晚年岁月的吗?如果父母愿意去,做儿女的就按照他们的心愿去做好了,只需要支付养老院费用,平时没事了去探望一下老人,逢年过节的把他们接回家就可以了。

    但亲情真的就是如上所说那么简单吗?在这世上,最说不清、理不明的就是父母子女之情了。

    小的时候,父母那样年轻。母亲清秀美丽,父亲孔武有力,在幼小的孩子心里,他们就是坚实的靠背和伟岸的高山,怎么会衰老和孱弱呢?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个子越长越高,渐渐超过了母亲,又渐渐超过了父亲,似乎是一夜之间你发现母亲曾经光洁的脸庞长出了皱纹,父亲高大的身躯竟然有些伛偻了。他们在你的眼里变得不再强壮伟岸和无所不能。你甚至有些厌烦母亲的唠唠叨叨,更不能容忍向来被你视为偶像的父亲竟然变得如此健忘,昨天交代过他的事情扭脸就忘了个一干二净......

    孩子越来越能干,越来越立事,但父母只有一种变化:越来越老。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孩子们的陪伴。

    那天我从窗外无意中看见一位老人,独自坐在小区花园内的长椅上,距离很远,我看不清他是在打盹还是在发呆。当时是中午2点左右,正是太阳高照、气温最高的时刻。我站在窗户旁望着这个老人,想:为什么这么大热的天,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这里呢?一定是家里太过孤寂冷清了吧!孩子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他百无聊赖地坐在花园里打盹,好歹有身边的花花草草陪伴,总胜过在一人在房间内和冰冷沉默的家具家电彼此相望。从这个陌生的老人身上,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孤独。

    正午时分独坐花园内的老人

    有很多人都说:我们孩子小,没法跟老人住一起,因为老人都喜欢清静,不喜欢吵闹。果真如此吗?那为什么在公园内凡是唱歌、唱戏或是跳操等热闹非凡的场所围观的都是老年人?说实话我都嫌吵,不厌其烦。但看看那些老人脸上,却没有半点儿不耐烦的情绪,相反看起来个个都饶有兴趣。

    人越老越不能呆在太冷清的地方。他们喜欢看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喜欢听他们银铃般清脆的笑声。我经常在老家看到这样一个情景:一个呀呀学语、粉嫩可爱的小婴儿冲一个头发花白、年近古稀的老人裂开小嘴儿笑,并伸出胖胖的小手要老人抱,那个老人就会高兴地说:小宝宝还要我抱呢,看来又得多活几年喽!正因为他们生命几近衰竭,所以更需要年轻鲜活的后辈们在跟前绕膝承欢,享天伦之乐。

    ~2~

    自愿住进养老院,可能是当下很多老人的选择。因为再也不用给孩子们添麻烦,一日三餐还有人照顾。而孩子们或许还能偷偷地舒一口气。

    有时候在公园内我会看见一些养老院的业务员在跟晨练的老人发传单,还跟他们说:我们这里是全市最好的养老院,吃、住条件都很好,还有各种娱乐设施,定期组织旅游、体检,叔叔阿姨你们到了我们这里呀,比在自己家还要舒服呢......”

    我曾在几年前的重阳节参加过一次到养老院慰问老人的活动。那个养老院地址偏远,大巴车开了将近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下车后环顾四周,倒是有山有水,但养老院的一排楼房和几间平房孤零零地坐落在这青山绿水当中,总有几分被人抛弃的感觉。

    老人们大多两人住一间屋子,跟学生宿舍一样,有各自的柜子、写字台,统一的床铺和被褥。我走进一个房间,靠外面的床上坐着一位阿姨,精神倒还不错,她说她今年76岁了,来这里已经2年了,问她住的可还习惯?阿姨笑着说:挺好的啊,每天到点就去吃饭,吃完饭去外面看看风景,还有很多人陪着聊天,比一个人在家里强吧!我问她孩子们多久来看她一次,阿姨说孩子们很孝顺,每个周末都会过来这里探望。

    而靠里面的床上躺着的阿姨,生活不能自理,插着导尿管,说话含糊不清,看见我们进去,两只枯瘦的手拉着我们不住地点头。邻床阿姨告诉我们说,她已经82岁了,身体不好,吃饭都得要护工喂才行。正说着,护工进来给她换床单了,那是个粗壮的中年妇女,她也不说话,用手掀开老人的被子,把老人的身子先搬上身再搬下身给挪到一边,然后把脏床单一下子从老人身下抽了出来,扔在脸盆里端走了。

    我不愿意说那个护工对待老人的态度有些粗暴,或许这样的工作她每天都要重复很多遍,早已把原有的耐心和爱心消磨殆尽了。

    活动室内有一个大电视,几个坐在轮椅里的老人正呆呆地盯着电视屏幕,重阳节气温还很高,他们有几个却裹着厚毛毯、穿着夹衣,也不知道热不热。护工说是这里早晚温差大,怕他们感冒,所以才穿得厚。而另外几个手脚利索的在打牌,但观察他们的表情都很严肃,似乎并不是在娱乐,而是在进行每天必须的一项工作。

    从养老院出来,感觉心情很沉重和压抑。我对身边的同事说:如果我要是老了,宁愿去死也不愿这样没有尊严地活着。同事摇摇头说:你现在还年轻,当然可以说这样的话。可当你老了,就不会这么想了。人在老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还真不是你自己能决定的呢!

    ~3~

    节目中马薇薇的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她说:有一种情话叫真话。但真心说出的话不一定是真话啊!亲情是最微妙的一种情感,我们往往在最亲近的人面前装。

    比如一个小孩跟着妈妈去超市。走到花花绿绿的糖果区,孩子看着妈妈说:妈妈,小孩不能吃糖果,吃了牙会坏的。妈妈说:嗯,宝贝,你说的真对!但孩子依然没有挪动脚步,眼睛紧盯着糖果,小手放在嘴边,说:妈妈,那个糖果好漂亮!但是我不能吃,对吗?我估计到这个时候大部分妈妈都会心软,给孩子买一些糖果吃。因为他懂事得让人心疼。

    这是一个听来的令人感动的故事:

    小依是某家公司的一名职员,公司的福利不错,每天中午都免费给大家提供营养美味的午饭。但小依从来不去公司餐厅吃饭,而是每到快下班的时候,她就给自己的父亲打电话说:爸,我今天中午想吃红烧肉了,你做好了给我送过来啊!

    大约一个小时后,小依的父亲——一个矮矮胖胖的老头,手里拎着一个保温饭桶,满脸是汗地出现在公司门口。

    无论刮风下雨冬冷夏热,小依的爱心便当从来没有缺过席。公司其他同事就说小依太不懂事了吧!公司又不是没饭吃,干嘛天天让老爸辛辛苦苦地跑一趟呢?

    小依这才道出实情:父亲曾经是一家饭店的厨师,退休后不久小依的母亲又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小依担心父亲一个人孤单,就动员父亲搬过来给自己一起住。但父亲死活不答应,说你们小两口刚结婚,多我一个老头子多不自在。我一个人想干嘛干嘛,还自由得很呐!吃饭你们更不要担心,别忘了你老爸可是厨师啊!

    小依想想父亲说的也不无道理。她跟老公住在一套两居室内,还打算要生宝宝,家里确实没有多余的房间。于是,就不再提让父亲跟自己一起住的话题了。

    直到有一天,父亲家的邻居给小依打电话说:你爸爸生病了!好像是急性肠胃炎!小依赶紧跌跌撞撞地跑到医院,看见父亲正虚弱地躺在病床上输液,她这才知道父亲经常吃饭随便凑合,有时候隔了好几天的饭菜他也不倒掉,热一下照吃,结果身体扛不住了。

    小依哭着说:爸,你是厨师啊!就不能给自己做点儿好吃的吗?她老爸冲她咧嘴笑笑说:厨师从来只给客人和家人做饭,自己做饭自己吃没有成就感,没意思。

    小依这才想出这个点子:对父亲吐槽说公司的饭又贵又难吃,每天都吃不饱,希望父亲每天给自己送饭。父亲心疼女儿,马上落实照办!这样不仅保证了老爸能按时吃上可口的饭菜,而且每天让他来回溜达一圈,顺道锻炼了身体!

    父亲疼爱女儿,不想给女儿添麻烦是真,但他拒绝同住的时候内心一定充满期盼。幸运的是女儿懂事体贴,用了小小计谋就改变了父亲无规律的饮食习惯。

    ~4~

    重新回到节目中。马薇薇说:该不该支持父母去养老院,这不是对与错的选择,而是错与错的选择。就是你无论做出那个决定,都不能令人满意,都不是最完美的答案。

    我和身边的朋友就这个问题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说:不能让父母让养老院,无论条件再好的养老院也抵不过自己的家啊!朋友A说:行,你可以让父母跟自己住在一起。可你想想,一对儿夫妻,双方加起来四个老人,再加上你们夫妻和孩子,得需要一套面积很大的房子,或是给两对父母在自家小区里各买一套房子,大家住在一起好彼此照顾。可是看看眼下高得离谱的房价,中产阶级家庭具备买一套大house或是两套小户型的能力吗?朋友B说:如果父母实在要去养老院,那就找一家条件优越、质量上乘的养老院,让他们在那里颐养天年。可朋友C却说:条件好的养老院费用每月数万元,别忘了等父母老的时候我们已经人到中年,孩子也到了结婚生子急需用钱的时候,你把钱给父母花还是给孩子花?他最后说了一句: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我于心不忍;可当我老的时候又怕给孩子们添麻烦,还是想去养老院……

    大家一时沉默。没想到这真的是一个令人两难的选择。

    我问先生:我们老了,该去哪里?他淡然地说:去该去的地方。我追问:那是哪里?他说:你现在问这个问题毫无意义。我们目前趁年轻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工作,努力挣钱,努力提升自我,努力强身健体。善待孩子,培养他们成才;照顾父母,让他们颐养天年。等孩子长大的时候,我们怎样对待父母,他就会怎样对待我们。等我们老的时候,无论跟孩子们住一起,还是我们俩结伴去养老院,我都认为是最好的选择。

    好吧!你赢了。

    乐享天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们老了,该去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pw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