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职场人士,尤其是管理人员每年都会写很多的方案,写方案本身就是一件费神费力的事情,好不容易敲完了最后一个字,又生怕方案有什么遗漏,于是改了一遍又一遍,等到自己觉得满意时,便兴冲冲的把方案呈报给上级,站在上级的办公桌前,满怀期待着上级大笔一挥“同意”,顺便再听几句赞扬,自然是心里乐开了花。
但往往会出现的情景是:
1.“你先放那吧!等我有时间再看”
2.右手提笔,毫不留情的删删减减
3.“你这个思路不对啊!应该这样”
……
归纳一下,基本有以下几种类型:
1.没时间看:上级正在忙
2.没情绪看:上级现在不想看
3.局部修改:上级不动整体,圈圈点点
4.否定思路:上级要你按新思路重写
通过归纳划分类型,有个好处就是,把问题自下而上的构建,以便于找到本质性的原因。
无论哪种类型的原因,都是我们在制定方案时不期望看到的,那么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一,先就协助规则规则达成一致。
方案分为两个阶段,制定方案和通过方案,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两个阶段分别由下级和上级完成,而凡是涉及到协作完成的任务,都需要首先就协作的规则达成一致,以便提高协作的效率。
以上所说的第四个类型,当把自己认为满意的方案向上级提交,上级看完之后对方案采取推翻了另来,这就是协作规则无交叉,这种情景是最浪费时间的,也是协助效率最低的,做方案的初衷,有可能就是上级的一句话:先做个方案吧!然后自己就开始埋头做方案,根本没有就协作规则沟通的意识,你不像上级询问他对这个方案的需求,重点等等,有时候上级还认为,你已经领会了她的意思,这叫建立了上级的期望值,而当上级看到你的方案,他的期望值直接跌落谷底。
预先就协作规则达成一致,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避免情绪和情景的影响,影响一个人做决定的因素,包括思维,情境和情绪,其中情境和情绪,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很难把握这两个要素在协作的过程中,对协作者的决定究竟有多大的影响,而思维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谓的协助规则,就是双方对处理协作过程中的思维路线,如流程,原则等等之类的,首先达成初步的一致,对双方后期的有效协作提供基础的保障。
第二,客观认识和评估影响决定的因素。
在组织内部,按理来说,都应该以对组织利益最大化,为最根本的决策前提,但是,由于实际做决策的,都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每一个决策的结果,都是组织力最大化的决策原则,和实际决策人在当时的决策情景下思维理念的交集。而影响决策人思维理念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司制度,有无经验,工作理念,过去经验,当下情绪,时间因素等等。
有家公司聘请了一位顾问,每年花费上百万,据说是为了维持与客户的关系,但好多员工都发现,几年下来也没见这位顾问,给公司带来什么效益,反而是他本人的腰包越来越鼓,忍无可忍之时,中层管理干部来个联名上书,请求总经理辞退这位顾问,但结果是,这位总经理无动于衷,继续聘用这位顾问。
所以你看,上级做决定的标准,由他自己对组织利益最大化的理解,也有他的投入理念,而且你无法判定,思维,环境,情感,这三个要素,究竟以怎样一种方式影响他的决定的。
作为一个下属,你只能客观的去看待已经发生的决策事实,并基于决定事实,复盘决策者做决策时相对稳定的影响因素,如工作理念,思维模式等等,一单你把握了上级做决策的这些相对稳定的影响因素,无疑对推动你需要上级协作和做决策的事情,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有次参加一个外部活动,和一家公司的人事总监聊到这个话题:空降的中高管如何快速融入公司,他提到一种方法,就是空降的中高管,前三个月先低调,大会小会不要忘带笔和本,上级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通通先记录下来,然后整理笔记,复盘归纳上级的工作理念,决策模式,行为习惯等等,同时也让自己尽快了解公司的人文环境,尤其是对自己今后工作有可能产生影响的人文环境,然后等待时机成熟再去制定方案和提交方案,这样成功的概率会高很多。
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第三,探究影响决定的时间和情绪规律。
设想一下,自己在忙,或者情绪不在线,有人让你就某事做出一个决定,自己也有可能选择先放到一边,或者以情绪影响决定的行为,决策者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没时间,情绪影响,都是在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但问题的关键是,如果决策人的决定,影响了你的工作进度,那你要想办法解决,就要归纳总结上级的时间规律和情绪规律。
任何地方买东西,极少会碰到因为商家的原因,让你没法付钱的情况出现,商家要盈利的,所以无论如何也要保证顾客付钱的时间,不能出现任何差错,甚至为了避免顾客反悔,都在想着办法,缩短顾客付钱的时间,减少影响顾客决定付钱的因素。
如果你把上级当成要付你钱的顾客,那就应该把握好时机,尽量减少上级影响决定的其他因素,但究竟该怎么办呢?
(1)查数据:很多公司都有出差,外出等等的记录,可以拿来作为参考,因为上级时间的使用,是受到外部客户的影响的,数据越多,越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包括外出时间,外出时长,每月或每周大致什么时间外出,等等之类的,举个例子,如果上级每周周三到周四,外出的频率较高,而且主要集中在下午,那很显然,这段时间就不是我们和上级沟通方案的最佳时机。
(2)观察法:上级在公司的这段时间,基本上都在自己的观察范围之内,每个人的工作行为,背后都有一定的行为规律,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基本上都能把握上级的行为规律,比如说,有的人更喜欢在周五的下午,与下属聊些轻松愉快的话题,毕竟要周末了,情绪也会相对的放松,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3)访谈法:无论在公司内还是公司外,都会存在一批,和上司有很多交集的人,比如公司内部的老员工,上级比较信任的员工,他们对上级的工作理念,思维方式,情绪特征,等等,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多问几个人,就能很快的把握上级的决策特征,这是一条快速了解上级决策模式的捷径。
能够把控资源,和被资源把控,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无论是对职场人士,还是创业者,在这个日趋复杂的社会之中,影响个体决策行为,或执行行为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多,而如果能够积累资源把控能力,就为自己的决策、行动、目标等,提供相应的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做事成功的可能性或概率,管理上级的决策,管理顾客的决策,从本质上,都是同样的道理:影响个体决策的因素,包括思维,情绪,情境,如果能对这三个因素,都能得到有效的把控,势必会促进与你决策有关的人,成为你决策的协作者,提高你决策的效率,以及成功的概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