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重视的大豆——
大豆,豆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半蔓生。复叶,小叶3片。短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
蝶形花,花白色或紫色。荚果。种子椭圆形至近球形。以嫩豆粒作蔬菜的称“毛豆”。喜温暖,耐湿不耐涝。
大豆植株的茎粗壮直立,长满褐色长硬毛。和豆科大家族中的其他成员一样,其根上生长着根瘤菌,两者互惠互利,形成共生关系,
大豆为根瘤菌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根瘤菌则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化为大豆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氮源。
大豆的叶通常有3片小叶,顶生的一片叶较大,叶片和叶柄上也长有毛。花朵统放时,若嘴唇形状的小花聚集成总状花序,花序长则花多,花序短则花少。
结果时,荚果肥大,呈下垂状,长圆形,稍弯曲,长满黄褐色长毛。当荚果从黄绿色变成黄褐色时,荚果就成熟了。
豆荚中一般含有2颗至5颗种皮光滑的球形种子,种脐明显可见,种皮颜色因品种不同。
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世界第一大油料作物和重要的食用蛋白来源。
种子提取油脂,或作主食和豆制品。饼粕是食品、医药、饲料等工业的原料。茎、叶、荚壳可作粗饲料。
大豆种子榨的油,被称为大豆油,含有大量亚油酸,是重要的食用油。大豆被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大豆油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优良食用油。
大豆油除具有食用功能外,兼具多种工业用途,是制作润滑油、油漆、肥皂、瓷釉、人造橡胶、防腐剂等的重要原料。总的来说,大豆在工业上的用途超过500种。
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的栽培历史。大豆通常被认为是由野豆驯化而来,现已知约有1000个栽培品种。
大豆原产于中国,以东北地区最著名,现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在已发现的古墓遗迹中,大量证据印证了,大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和利用历史。
如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吉林省永吉县发现2600年前至3000年前的碳化大豆;在洛阳皂角树遗址发现距今3600年至3900年的大豆籽粒;
在内蒙古夏家店下层文化发现距今3500年至4000年的碳化大豆;2013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发掘和
浮选工作中,获得了距今约8000年的131个野生大豆遗存。
战国时期,大豆上升到了主食地位,呈现“粟藏并重”之势,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和粮食来源。
如《管子 •重令》中记载:“菽粟不足,未生不禁,民必有饥俄之色。”
《孟子.尽心章句上》中描述:“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秦汉时期,大豆虽然依旧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地位有所下降,主要作为荒年或贫苦人民食用的主粮,
如《淮南子 • 齐俗训》说:“贫人则夏被褐带索,含菽饮水以充肠,以支暑热。”
汉代以后,随着南北方农业精细化发展,粟、麦、稻等作物逐步发展成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大豆则主要转为副食品原材料。
明清时期,随着大豆加工技术进一步提升,豆豉、豆腐、豆酱、豆油、豆浆、腐乳、腐竹等各种豆制品不断兴起,并一直流传至今,受到人们青睐。
根据大豆的种皮颜色和粒形,可以分为五类: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大豆、饲料豆。
其中黑色的大豆又叫作乌豆,可以入药,也可以充饥,还可以做成豆豉;黄色的大豆最常见,
可以做成豆浆、豆腐,也可以榨油,或者做成大酱、黄豆酱等。其它颜色的大豆可以炒熟后食用。
小小大豆在中国,经历了从野生到栽培,从主食到副食,从偏安一国到誉满全球,从主要出口到依赖进口的变迁历程,对人类生活来说,可谓举足轻重。
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人类驯化了大豆,不如说大豆洲服了人类。大豆不仅满足了人们生活所需,而且推动了全球文明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