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无知时,常常感觉自己很特别,我就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我,其实这种想法也没有错。但是但是年龄越长越会发现,其实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尘埃。回想起来,我第一次从少年的狂妄清醒过来,想要认识自己,应该是26年前,在一个飘雪的寒夜,戴着耳机躺在宿舍的床上,听到Beyond的那首《海阔天空》。
这么多年,我一直走在认识自己的路上,你要问做到了吗?坦白来说:时而智慧,时而糊涂,甚至有时也会迷失自己。总体来说用一句话来安慰自己:人生难得糊涂。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品性、气质、人生轨迹、甚至连心起念动,包括你的面孔,都几乎差不了多少,和你相似的人有千千万万。
在希腊德尔菲神庙神庙石柱上刻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不忘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心很容易迷失。
爱比克泰德曾经做过30年的奴隶,他说没有人是自己生命之书的作者。每个人的人生就像一出戏,冥冥之中剧作家造就安排好了你的角色:他们也许“想要你应该扮演一个穷人,一个瘸子,一个总督,或一个普通人,你只需要合乎角色行事。”
这让我想起来了梁晓声在《人世间》里写过的一段话:
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端什么碗,吃什么饭,经历什么事,什么时候和谁结婚都是定数,别太难为自己,顺其自然就好。人生的剧本你早在天堂看了,你之所以选择这个剧本,是因为这一生中一定有你认为值得的人和事。
爱比克泰德认为:当谈到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时,剧本早已写好,不应该试图想出自己的剧本。应该努力工作,达到既定的角色。
所以,分配角色是命运决定的,扮演角色才是你的人生。
跳出个人,让我们以俯瞰视角回望,你常常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其实历史本身就是具有周期性。所以我们都不会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按照命运的脚本扮演自己的角色。
那么,既然这样,我们需要努力吗?既然一切皆有定数,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在自己扮演好角色之前,我们根本没有资格谈改变。在你是学生时,就要扮演学生的角色,在工作岗位就要兢兢业业尽好自己的职责。为人父母就要养育子女。
再往小了看,此刻,我就一个普通人,在简书写下这一段根本没几个人看的文章,我要努力写,找到自己最好的状态,倾尽所有心思认真去写。
今天的时代,说不好上与不好,到处一篇繁华,但是内心荒芜,每个人都是热热闹闹的,其实也是孤独的。这样的时代里真的很容易迷失自我,即使你说我不想参与到世事纷杂之中,那么你能不看手机,不与别人交往吗?有谁能做到闲云野鹤?
所以,我向往的状态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有三五知己很好,没有也无所谓,人终究是孤独的。最好是与自己对话,自省:问问自己今天,你有没有扮演你的角色?哪里做好的很好,哪里没做好,是不是需要有改进?你给自己的今天打几分?五分,八分,或者十分?
如果每一天都要求自己尽善尽美,对得起今天的时间,那么至少,人生会达到顺畅流动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