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亲朋好友围坐一起喝酒、聊天、打麻将是最主要的三种娱乐方式,尤其是打麻将更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娱乐项目。《红楼梦》里贾家过年的乐子有吃酒、围棋、抹牌、听戏,抹牌就是打麻将。只不过那时是纸牌,而现在是骨牌。如第四十七回就写道:铺下红毡,洗牌告幺(即定庄,点数大的算头家,“幺”点最先),五人起牌(鸳鸯帮贾母盯牌、洗牌)。斗了一回,鸳鸯见贾母的牌已十成,只等一张二饼,便递了暗号与凤姐儿。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打麻将?麻将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首先,麻将表达了对财富的追求。麻将中的筒(也叫饼)意指铜钱,条是古代穿铜钱的线,而万则是铜钱的数量。我们希望的有钱不是百、千而是万,是古人所知的最大的数字,正表达了平民百姓对财富的最大渴望。
其次,麻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大家拜年的吉利话就是恭喜发财、升迁发达,对孩子则希望学习更上层楼,所以麻将中的“发”就是发财、发达,“中”就是高中,而“白”代表着清白,无论发财还是做官,清清白白才能得来幸福和安稳。东西南北四风寓意了走南闯北的人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再次,麻将表达了对命运的抗争。谁先抓牌是通过掷骰子来定,正如陈胜那句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许刚开始是一手十三不靠的烂牌,但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懈的努力,也许能够成牌,这难道不正体现了我们不看出身看发展的人生哲学吗?
第三,麻将表达了中国人的整体观。玩扑克时,大家都想拿到大牌,这样才有胜算。而麻将不同,实力不体现在牌面的大小上,而是讲究在群体中的价值,一张牌的作用是有限的,再小的牌只要互相依靠就能成牌,就有胜的希望,小人物团结起来也能翻天。
第四,麻将表达了无用之用的处世观。无论是各类风,还是边张,只要能成牌就是好牌。也许对别人没有价值的牌,却是自己求之不得的好牌,正如庄子所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最后,麻将体现了中国人的终极追求“和”。打麻将的过程很和谐,可以边说笑边打牌,你等你的牌,我抓我的牌,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在十三张牌不断与外界进行交换的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如何取舍,面对很多未知的偶然性和不确定的因素,我们权衡得失利弊,最终取得“和”的终局。
毛泽东就很喜欢打麻将。他说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中医、麻将、红楼梦。他的遗物里就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物品——两副麻将牌,一副是塑胶的,一副是牛骨的。他还特别善于将打麻将与战争、哲学联系起来,说打麻将里边有辩证法。《听毛泽东谈哲学:毛泽东的哲学思想》这本书就介绍了毛泽东用麻将阐述辩证法的事情:有人一看到手上的“点数”不好,就摇头叹气,这种态度,我看不可取。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打麻将也是这样,就是最坏的“点数”,只要统筹调配,安排使用得当,也会以劣代优,以弱胜强。相反,胸无全局,调配失利,再好的“点数”拿在手里,也会转胜为败,最好的可能转变成最坏的。这个说法也许更能解释国共两党在解放战争中的态势变化的原因。
毛泽东还曾巧妙地借助麻将的术语做统战工作。据说1949年国共和谈时期,一位国民党谈判代表问毛泽东,喜欢打清一色还是平和,毛泽东知道话里有话,微笑答道,“喜欢平和,只要和了就好”,期盼和平的心情跃然纸上,也坚定了这位代表留在北平的决心。
由此可见,麻将作为国粹,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所以,不喜欢打麻将的朋友不要仅仅把麻将看成低俗的娱乐,喜欢麻将的朋友在玩的时候更要体会古人的处事态度,传承祖先的生活艺术。
但,不要沉迷,更不能赌博,才是麻将的要义。财富要靠辛勤的走四方得来,幸福只有清白的付出才安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