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蚂蚁与茅台:金融去杠杆和投资价值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5008/6950fb5a4f895d2f.jpg)
蚂蚁集团:金融去杠杆
回到2020年7月,蚂蚁集团的招股书中写到,取名“蚂蚁”始于一种信念:
小即是美好,小蕴含力量(small is beautiful, small is powerful)。
这句话是没错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蚂蚁及其前身(阿里小微,阿里小贷)做的,都是商业银行看不上的“小蚂蚁业务”。
支付宝的快捷支付,可以说得上是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中国百姓的支付行为,整个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线上化进程也被倒逼加速。
接着蚂蚁推出了余额宝,又是以一己之力打开了中国货币基金市场的大门,也给中国百姓上了一次理财教育普及。
还有花呗、借呗这种消费信贷也算拓荒者。
蚂蚁曾经干的事情真的很像“蚂蚁”,是商业银行“大象”不做的边角余料。颠覆式创新总是在边缘地带出现——支付宝、余额宝、借呗、花呗、相互宝这些爆款产品的特点都是碎而小,但客户基数极大。
巨大需求市场和数字化契机让蚂蚁成为大象,经济下行和监管政策则让大象成了巨象。
各种因素叠加,中小区域性银行有资金来源,但没有获客能力和技术能力,而蚂蚁集团恰好有海量的数据和领先的技术水平。双方各取所需,所以“蚂蚁”很快长大。
蚂蚁集团提供“客户触达、智能商业决策与动态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即出流量、做风控,商业银行出钱,实际上成了“通道”。
图景到这里就比较清晰了,从监管层面来看,这时候的蚂蚁已经不是蚂蚁,是猛犸象了。而这个猛犸象的最大问题是,以一个高杠杆的模式拥有了系统重要性。它拥有了对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对高杠杆模式的担忧,对金融秩序的挑战,让“猛犸象”问题激起了高层巨大反响: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出动,对蚂蚁的实控人、董事长、总裁进行监管约谈,随后就是我们熟悉的事情,蚂蚁上市被暂停,直到今天。
蚂蚁现在只有三个选择:
1.降低信贷业务规模;
2.提高自有资金比例;
3.退回到技术服务角色,把信贷的主导权还给银行。
不管哪种方式,它都应该能活,但是之前高杠杆-高利润带来高估值也就没有了。金融去杠杆,去掉的是靠杠杆撑起来的利润和估值。
再比如,当下的茅台,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资产属性。
换句话说,在茅台的价值里面,有消费和资产两重价值。不妨做个极端假设,假设茅台的生产线和销售体系被分开,就相当于“金融去杠杆”,茅台的金融属性被干掉,投资价值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金融去杠杆,会对所有有金融属性的资产估值造成影响,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要将这个变量纳入考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