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读者来信,提到关于在工厂工作的问题。对于一般性问题,我总是会比较中立的分析,因为很多事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在是否去工厂工作的上面,唯独这个问题,我是绝对反对的。
虽说职业不分贵贱,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好的前景,或创业或有一份高薪的工作。但往往有一些年轻人,尤其是一些提前辍学的年轻人会说,自己年纪小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只能去工厂。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3814/df24ff92a6f16ea3.jpg)
但其实这种说法,也可以说这种想法在一开始就奠定了一个人的思想。
我之所以极力反对年轻人去工厂,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先说两个真实的故事。
先说自己这个年代的人吧,从初中开始,我们村陆续有许多人辍学外出打工。
2007年那会,附近的孩子都选择了辍学,而他们最终的目标都走向了广州深圳,也就是工厂去打工。只有少数几个人继续读高中,考大学。
2007年那会,我们都14 5岁上下的年纪,这个时候的我们有着很明显的差距。外出打工的发小,回来之后总是显得格外的帅气(现在看来真的就是傻)。因为只有14 5岁,我们这些在读书的人手里基本上是没有钱的,而他们却表现的格外的阔绰。
这个时候的我也曾想过辍学,因为我觉得我应该和村子里的同龄人一样,我也应该挣钱来帮家里减轻负担。
当然,那也仅仅是当年的想法。就这样,慢慢的,我们这些读书的人大学毕业了,有了更好的发展之后,也就不会那么想了。
另外一个故事,可能与有些人的想法有关。有些人会说自己先去工厂做两年,然后有了一定的积蓄,就会选择离开工厂,去做其他工作。但很抱歉,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最好也不要有。因为人都是有习惯性的,当他习惯做一份工作的时候,让他再去做另外一份工作,那是很难的。
在2013年,我在某医疗公司做主管的时候,曾经招聘过这样一个编辑。因为编辑是很基础的工作,工资自然不高。这个编辑在之前也是在工厂做事,当我在面试的时候问她,为什么要换工作的时候,她告诉我,工厂里的生活太压抑了,她也想换其他的工作。
但是好景不长,她干了两个月之后选择了辞职,辞职的理由是工资太低,而且没人照顾她,她觉得和其他人说不上话。
后来,我打听到,原来是她以前的一个同事告诉她,让她回工厂上班,说出来就是为了挣钱,还不如回来呢。就这样,她再次回到了工厂,继续了那三班倒的工作。
两个故事都是发生在我身边,有人会说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但如果你也在纠结是否要去工厂的话,那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请千万不要去工厂。
下面盘点一下,我对工厂的一些感觉,虽然我没有去过工厂上班。
1:年轻并不意味着只能去工厂,但去工厂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极度封闭的圈子
;
2:从大的概率来看,工厂里堆积的都是一些学历低,素质低的人。但我们很清
楚一点,学历低并不代表素质低。只不过环境很重要,如果你身边全都是素质低的人,哪怕你学历再高,你也最终会成为一个素质低的人;
3:从发展来看,5K的薪水是我发小从2007年一直到现在的最高薪资,而且是加班加出来的;
4:从思维上来看,因为工厂是封闭的,一旦进入工厂,就无法接触外面的世界
。要相信外面的世界是很大的,但我遇到过一些进入工厂里的人,他们会认为网络除了能打游戏之外,都是骗子。哪怕他们听说网络能挣钱,他们也不敢,因为他们不了解,更加不愿意去相信;
5:从改变上来看,工厂的局限性并不是一时的,一旦进入就很难改变。许多高
级白领都无法放弃自己的高薪工作去创业,去打拼。更何况一个只能在工厂做流水线,靠加班来增加工资的工厂打工仔。
我并不反对辍学,因为读书对于某些人来说真的是一种折磨。再加上15岁上下的年龄,正是叛逆的时期。选择辍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千万不要进工厂。哪怕是去做服务员也可以接受,当然最好是去那种高档一点的餐厅,至少可以让自己的眼界更加开放,让自己看到比自己高上许多层次的人。
很少有因为生活不下去而去做的事,没有人会说自己快要饿死了,才去工厂上班。但是他们往往会说,自己没有其他地方可去,相比其他工厂的工资更高,更加稳定。
但这些都只是一时的,而是这个时候的我们能有多大呢?我们并不是依靠这些钱来养家糊口,正如20来岁的年龄是用来脱贫一样,15 6岁辍学的人,我更希望是用来寻找自己真正的方向的,而这个方向里绝对不能出现,进入工厂的概念。
年轻人进入工厂,那就相当于为自己的未来打了一半的折扣,这个折扣不仅仅是收入上的,更是思维上的。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身边有14 5岁的年轻人,请不要推荐他们去工厂上班。可以让他们去学一门技术也好,去做其他工作也罢。如果当初我能有现在的感受的话,我也会极力劝阻我的发小,但很可惜这个社会并没有如果。
文/断腿奔跑的猪
网友评论
干销售怎么样
梦,只能是梦了!再也没有去寻找的勇气了!所以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选择,因为今天,学习是大于赚钱的!今天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明天可以赚更多的钱!
几个月也值。
特别是说工厂做工会成为一种习惯
很少有因为生活不下去而去做的事,没有人会说自己快要饿死了,才去工厂上班。但是他们往往会说,自己没有其他地方可去,相比其他工厂的工资更高,更加稳定。
但这些都只是一时的,而是这个时候的我们能有多大呢?我们并不是依靠这些钱来养家糊口,正如20来岁的年龄是用来脱贫一样,15 6岁辍学的人,我更希望是用来寻找自己真正的方向的,而这个方向里绝对不能出现,进入工厂的概念。
年轻人进入工厂,那就相当于为自己的未来打了一半的折扣,这个折扣不仅仅是收入上的,更是思维上的。
工业,国之本,产业工人,国之基础,他们的价值,不是现在流行的互联网+可以替代的。
一、作者的主体思想是对的,但是工厂也分为很多类别,还分很多技术工种,从收入方面来看不见得比白领低。
二、从见识来讲,说实话,作为一名师范生,也作为曾经的老师,在学校工作的老师们其实比很多工人还要封闭,不接受新兴事物,与时代脱节的老师(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占比非常大。当然,我曾经待的是基础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老师应该会好很多。
三、我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现在的工资,而是今后的发展,从职业道路的角度来讲,工厂和学校都比较局限,可能很多年才能做个小管理层,从心灵发展来讲,我父母在工厂工作十几年,确实提升不大。
四、大家对于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有人觉得收入尚可,有房有车就是幸福,有人觉得工作体面,有成就感才是幸福,所以,以己度人并不理智。
最后我想说的是,确实工人会更辛苦,并且这份辛苦会持续到年纪很大,(我妈妈五十岁了每天9点下班,现在刚退休),而且从比例来讲,能拿到高薪的工人确实没有那么多,如果有选择的权利,不妨给自己多一点可能,但是依旧像每一位一线工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