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雨水有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就是说,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南迁的大雁起程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升而开始抽出嫩芽。这个时候的寒冷已经是冻人不冻地了,大地从此缓缓回春,渐渐呈现出一派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
风,是花的信使,为花传递着绽放的消息。从小寒到谷雨的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候为五天,每一侯人们选一种花为代表,在这一侯里吐蕊绽放。雨水节气里的三个花信风是:
一侯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清.乾隆)
二侯杏花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宋.晏几道)
三侯李花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
“春雨贵如油”,雨水节气里下雨,就预示着能长出一地好庄稼,会有一个好收成。农民根据雨水节气前后几天是否降雨雪预测后期天气:“雨水有雨百阴”“雨水落了地,阴阴沉沉到谷雨”。就是说,如果雨水这天下雨,未来的不百天阴雨天就多。也根据气温高低预测后期冷暖:“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根据风预测后期天气:“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记着这些谚语,雨水节气的这一天观察一下天气,验证老祖宗的智慧。
雨水节气,天气开始转暖。冬天储存在地下水中的能量开始上升,相应于人体的肝气也开始生发。根据“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我们要注意保护好中焦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养生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保暖,不要太早收起冬天的衣服,要“春捂”,“燥寒冻肉,湿寒入骨。”这时着凉,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 年老体弱者勿用冷水。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
二、不要吃寒冷的食物或者是凉茶,可适当吃些较温的甜食,以养脾胃。豆芽是不错的就季食材,葱蒜护肝,还可预防呼吸道感染。多吃一些肝或胡罗卜,这些食物中含有维生素A,以防止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三、运动不可过于激烈,要让肝气和缓上升,避免能量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上肝气跑得太快而导致发热、上火的症状。散步、打太极、八段锦都是这个季节很好的运动。
四、雨水节气,早晚较冷,风邪渐增,最常见的是口舌干燥现象。所以要多吃蔬菜、水果补充人体水分,少吃油腻食品。可多食大枣、山药、莲子、韭菜、菠菜等。北方人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此季节,我们应少吃羊肉等温热之品。
五、精神上,做到清心寡欲,不妄劳作,以养元气。在这个节气,也是头疼的高发季节。容易倒春寒,早晚温差大,易感风寒,春天是多风的季节,多外感性头疼。寒则闭,温则通,艾炙、针炙、按摩、梳头都是,早晨梳头,有助阳气的生发,晚上梳头,缓解压力,可预防缓解头疼。
天(自然界)有天籁之五音:角、徵、宫、商、羽,地(物质)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
雨水节气,重在养阳护肝,对应的音乐是角调,为春音,主生,属木,通于肝,能促进体内机气的上升,宣发和展放,具有通肝解怒,舒缓情绪的作用,不空不妨听听,百病生于气,止于音。所说古代中医大家不用针灸和中药,而是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最养肝曲目:肝顺需要木气练达,适合欣赏的曲目为《胡笳十八拍》。这首曲子中属于金的商音元素稍重,刚好可以克制体内过多的木气,同时曲中婉转地配上了较为合适的属于水的羽音,水又可以很好地滋养木气,使之柔软、顺畅。
最佳聆听时间:19:00-23:00。这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间,一来可以克制旺盛的肝气,以免过多的肝气演变成火,另外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旺盛的阴气来滋养肝,使之平衡正常。
按照易经思维的理解,春节木旺,肝气最旺的时候,如果注重养肝就是锦上添花,这个时候,木旺克土,脾属土,应该以养脾为重要,所以中医才说少酸增甘,因为酸入肝,甘入脾。
健脾的食物有:补中益气的大米,安心养神的小麦,健脾和胃的小米,补中健脾的玉米,健脾益气的黄豆,健脾利湿的薏苡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