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脱节之病

作者: 云中山 | 来源:发表于2020-03-19 14:37 被阅读0次

      大自然的阴阳交替时刻是早晨和傍晚,这个时刻也是最为瑰丽多彩,最易发生一些变化的时刻,一天的天气是阴是晴,是风是雨,一般从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所谓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也就是说,早晨的气象决定了一天的天气概况,而傍晚的天象基本上决定了第二天的天气情况。

      还有一句老话,三岁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这个意思。也可以说,人的教育是有关键期的,越早越好,尤其是童年和婴幼儿时期,错过了这个黄金时期,以后花再大的力气,也难以弥补回来。

      人的情绪和身体健康也是这样的道理。

      比如人的情绪,讲究七情六欲有度,都要有所节制,同时也不能过分压抑,就是讲要内抑和外放要讲平衡,缺一不可,同时又不能过分抑制感情,或者过分放纵自己。

      身体健康本身也是如此,内热外寒或者内寒外热都是阴阳脱节、不平衡、不协调的表现,都会导致身体疾病,这也是我们祖国医学第一经典《黄帝内经》的基本观点。

      而如果阴平阳秘,阴阳调和、内外通畅了,则身体必无大碍,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可见身体内部沟通的必要和重要性。

      不仅是内外或者是表里、阴阳、寒热,八纲辩证还有虚实一对儿要素,虚实不接或者是身体过实、过虚都会得病,就像我们的胃,吃饭要七八分饱就是这个道理,长期过饱或者过饥、暴饮暴食都容易伤胃,再逐渐连累其它脏器,最终导致大病。

      身体的上下也要平衡,中间以腰为轴,所以身体不协调,只能进行运动,散步、打拳、五禽戏等都是不太剧烈的运动,即身体的不适完全可以通过运动消除。

      总之,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生命在于运动,家和万事兴,阴阳相合则万事无忧。

相关文章

  • 阴阳脱节之病

    大自然的阴阳交替时刻是早晨和傍晚,这个时刻也是最为瑰丽多彩,最易发生一些变化的时刻,一天的天气是阴是晴,是风...

  • 现代人真的阳常不足阴常有余吗

    今人之长病,非阳不足,非阴有余,阴阳不调者也。阳不足,运动使之,阴有余,饮食减之。故阴阳不调,虽阳气足,阴不能和之...

  • 悟医道真(七百六十四)

    “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曰病在内。” 有是病,必有是脉。脉也者,所以候阴阳之邪正,而决人之病者也。非特寸...

  • 中藏经——⑦

    寒热论第七 人之寒热往来者,其病何也? 此乃阴阳相胜也。

  • 《脉与病之阴阳顺逆关系》

    所谓脉与病之阴阳顺逆关系,无非有两种情况:要么脉象与疾病的阴阳属性相一致,此叫做“脉从阴阳”;要么脉象与疾病的阴阳...

  • 正邪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中自有奥妙。 人体自身阴阳平衡,且能随外界阴阳变化而调整自身平衡,此为常人,不病。 若人体阴...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阴阳脉诊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阴阳脉诊 无论何病,应用何药,但是阴虚之脉,用养阴之药,无论何病,自然病愈; 但是阳虚之脉,用养阳...

  • 做自己最好的医生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 心意统一(23讲)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 《黄帝内经》第二十三天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阴阳脱节之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hl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