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面对未来和过去?
——《宽容》书评
文/冷色的冰
人类作为一种高智商的动物,从形成到现在,一直都是在探索、徘徊中前行。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徘徊、犹豫、甚至煎熬、倒退。可以说,人类的步伐从来就不是一条方向明确的直线。
要认识人类的历史,当然可以去看各国史籍,但我觉得,有一本影响力更广的书,应该更值得我们去读。——它就是美国思想家房龙的《宽容》。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它不是讲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宽以待人”的处世方略;它讲述了对欧洲历史的脉络,但又不囿于历史;它阐述了宗教的发展,但又远高于宗教;它涉及了政治制度对人的影响,但又更广于政治。——如果要归类,这本书应该是一本弘扬“宽容”精神的思想著作。
如何解读这本书?其实,作者的序言就为我们阅读此书提供了一把很好的钥匙。
简要叙述一下序言的内容:在“宁静无知的山谷”里,人们的生活是“幸福”的。在这里古老的律法维持着“稳定”,有人想到改变这种生活,探索一番回来,将外面的发现告诉了人们,希望带领大家走向新的“牧场”,但被心怀恐惧的长老和他们把持的古老的律法否决了。更致命的是,凡人们也对他发出“恐怖的吼叫”。
人们不能忍受这位先行者的“异端”行为,“向他举起了沉重的石块。”——他们杀死了这个“流浪者”。
可是后来不幸的天灾降临到这个山谷。旧的生活终于难以为继。在一天夜里,“爆发了叛乱”,他们逃出了这个古老的山谷,沿着先行者早先提示的路径,寻觅到了新的落脚地。找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后来,人们终于想起那位被他们杀死的先驱。可待他们回头寻找先驱的尸骨时,先驱的尸骨早已荡然无存了。人们怀着内疚的心情,立碑纪念这位将他们引向自由天地的人。
这则寓言式的的序言对读者有什么启示呢?它告诉了我们历史经脉中几个特征:1 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新的思想可能被视为异端;2 暴力源于恐惧;3 对“异端”的宽容精神很重要。
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每向前迈一步,都会打破旧的平衡,自然,也会让一些人感到“不适”,甚至“恐惧”,要么是改变原有的习惯,让人不易适应;要么是改变旧有的权力分配,让一些人地位改变;要么是既有利益受到影响,让部分人财富受损。故此,新的思想一出来,受到部分人甚至整体力量的反对的原因就不难找到了。
要反对“异端”思想,旧有律法的掌控者是“长老”,他们会利用现成的律法的权威性,调动人们的“恐惧”意念,让大家都把“异端”思想视为洪水猛兽。有了群体的力量,“长老”们就能够在和“异端”较量中轻易取胜。社会于是重新“平稳”,人们的“安全感”重新回归。但危机并没有消除,积累到一定阶段,危机终会像火山地震般爆发出来。更强劲的“异端”思想就会再次出现。人们也在现实的煎熬中思考“异端”与自己的关系。会发现原来“异端”不过是自己隐性述求的一部分。会发现自己曾经反对的“异端”思想不过自身愿望的一部分。一旦明白了这一点,人们就会逐渐抛弃旧有的律法,接受新的“异端”思想。人们的脚步就会自觉向前迈。
书中讲述的政治、历史,宗教的演绎,可谓三位一体。描述了以基督教为主的西方宗教统治和思想变革史。批判了历史演进中的一系列宗教或政治事件中的非宽容思想。
书本之外,这类例子,也是可以轻易找到的。
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后来被称为“上帝的儿子”。起初,他发现犹太教的弊端,于是产生了改革犹太教的想法:起初,人们去教堂拜上帝,必须去长老们那里花钱买专门的贡品。这样教堂变得很富裕。却给贫苦的平民加重了经济负担。耶稣认为教堂的做法违背了上帝的旨意,祂告诉人们,要去朝拜上帝,只需用附近的河水净身后,就可直接进教堂朝拜。这样一来,可就触动了长老们的“奶酪”。这哪里还能容忍呢?于是买通了耶稣弟子犹大。耶稣被犹大出卖,最后被长老们抓住。长老们将耶稣送给当时的罗马统治者(当时其国土被罗马占领),诬告耶稣要造反,意图借刀杀人。罗马统治者经过调查,没有发现耶稣“造反”的证据。于是打算放掉耶稣,不料长老们坚决反对。在长老们的“审判”下,给耶稣定下了“不敬上帝”的滔天大罪。最后被钉上十字架。在长老们的煽动下,许多平民不分是非,认为耶稣罪该万死,朝他扔东西,对他吐口水。连和他同时受刑的强盗都瞧不起祂——耶稣死了,祂死于长老的权威,更是死于民众的无知和思维的惰性。后来耶稣被《圣经》神化,说他升了天,成了上帝的儿子。这既有耶稣弟子们宣传的功劳,也有平民们后知后觉的反省。
正是这多灾多难的基督教,经过人们的艰苦努力,变成了名正言顺的国教后,逐渐被统治阶级利用,僵化成了新的教条。进入中世纪后,基督教更是一统天下,政教合一,窒息思想,不容“异端”。从宇宙观到生活观点,只能按照《圣经》上的规定来解释。凡不合《圣经》规定的。则或训诫,或被宗教裁判所定罪,投进宗教监狱。
撰写《天体运行》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宣传该学说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和研究并信奉该学说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都被视为“异端”分子,哥白尼至死受到监视、迫害,布鲁诺被活活烧死,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真理在谁的手里?——时间已经早就说明了问题。当年那些手握宗教权柄,随意生杀予夺的主教们,一个个徒留可耻的笑料罢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新的“律法”确立后,有时会出现反向“讨伐”,人们会以一种非宽容的态度,对过去全盘否定,以一种新的残忍,对待过去的一切。
如中国的“文革”,要求“破四旧”(即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结果,大批的知识分子蒙冤挨整。其中老舍就是不堪受辱,投湖自尽。老舍虽然是旧社会走过来的文学家。但他更是人民的艺术家!是谁逼死了老舍呢?难道不是那些粗野无知红卫兵小将吗?
《宽容》的宽容原则,既针对未来出现的“异端”思想,也针对过去的存在。如果没有合理的宽容精神,就如同我们刚从笼子中出来,又造出一个新的笼子来囚禁别人;或如我们刚挣脱了身上的枷锁,却又匆匆给后来的人套上新的枷锁。
时间虽然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但和原始“野蛮人”比,我们又高明多少呢?——难说。我更愿意相信房龙先生的那句话:“我们和穴居部落是同时代人,我们是手拿香烟,坐着福特车的新石器时代人,我们是乘电梯回家的山顶洞人。”
面对历史和未来,必须都要有宽广的胸怀,宽容的心态。“有容乃大”用在这里是再贴切不过了。不宽容的事情,按照作者的说法,“从前发生过,现在也还有。”但他希望将来有一天,“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
多久才能做到?还是用作者的原话来回答吧:
“这也许需要一万年,也许需要十万年。”
“但它终将来临,就在人类取得第一次真正的胜利——战胜自己的恐惧——之后,历史定会记下这一天。”
这是关注人类命运的书,这是一本倡导宽容精神的书,这也是一本清除人类视野障碍的书——这也是一本伟大的书。
谨以此书,推荐给那些勇于探索的思想者和实践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