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看《伊利亚特》前,这本书在我脑海里的形象就是一个蒙着面的小姑娘,对我而言很神秘又深藏着美感。
我心情忐忑,面容甚至羞涩,直到我缓缓把掩页翻开,遥远的古希腊诗人的赞叹扑面而来,他呼唤着缪斯女神开始了吟唱。
在写这篇长文评论前我先介绍一下故事背景:《伊利亚特》是以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为主线,战争是由"金苹果传说"中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裁判造成美女海伦被劫持引起,史诗主要叙述了第十年的五十天左右的故事。这本书并没有叙述特洛伊木马计的故事。
全书共二十四卷,主要叙述了主帅阿伽门农和主将阿喀琉斯因女俘布里塞伊斯而闹不和、阿伽门农带领希腊联军攻打特洛伊城、赫克托尔率领特洛伊联军反攻希腊联军、挚友帕特罗克洛斯代替阿喀琉斯击溃特洛伊人而战死沙场、阿喀琉斯为友报仇杀死赫克托尔、普里阿摩斯孤身入敌营赎回儿子赫克托尔等六大事件。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是根据古希腊原文直译,所以尽最大限度保留了其文学性。这部古希腊史诗也的确称得上是宏伟旷世的杰作,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语言描写、情节安排都是顶尖的手笔:
1.人物鲜明塑造
希腊联军主帅阿伽门农,睿智沉着而勇敢,在失去阿喀琉斯这一得力助手下,还能激励希腊联军奋勇对抗特洛伊人;敢作敢当,敢于低头,为全军利益着想向阿喀琉斯道歉,并重修旧好。
女神特提斯之子,阿喀琉斯,命中注定被帕里斯箭射死的战士,但坚定信念,在预定死亡面前不退缩;他也有狂躁不冷静的一面,面对阿伽门农的道歉还不为所动,最终间接导致了挚友帕特罗克洛斯之死。
相较而言,特洛伊城主将赫克托尔人格显得更加完美,作为主帅毫不退缩,为属下着想,有勇有谋,哪怕最后死于阿喀琉斯之枪下,也尽显大将之风。
其父普里阿摩斯在儿子尸体被掳走后孤身犯险敌营,凭借勇气和真诚打动阿喀琉斯,赎回了尸体,堪称智勇,读来悲戚。
还有希腊联军中睿智的奥德修斯,《奥德赛》的主角,以及不畏神明刺伤美神阿佛洛蒂特与太阳神阿波罗的迪奥墨德斯。这些人物都是鲜活而跃然纸上。
2.语言技巧高超
荷马在描述战斗和人物形象时的用词都是恰到好处,例如描写赫克托尔号召队伍时说:全身亮闪闪像座雪山,呼喊着奔过特洛伊的队伍和他们的盟军。寥寥数语,把赫克托尔光辉高大的形象展现出来了。
又如:墨涅拉奥斯心中流过一股暖流,有如干涸的地里缕缕待舒的麦穗挂上了晶莹的露珠。比喻贴切,浑然天成,读者也能感受到墨涅拉奥斯在受到阿喀琉斯恩惠时的感动。
在描述战争场景时也是诗意盎然,且磅礴大气:他们这样站在斯卡曼德罗思花地上,成千成万,像春季茂盛的绿叶红花。有如许多聚集的苍蝇在春天的季节里,在牛奶浸润木桶时,在牧人的牛圈里纷飞,长头发的阿开奥斯人就是这样众多(苍蝇在这部史诗里面不一定是贬义词,荷马常用来形容人数众多)。
又如:有如一头山野的狮子冲杀过去。那狮子许久未吃到肉食,勇敢的心灵激励它冲进坚固的圈栏去扑杀羊群(在这部作品里荷马常常用狮子来比喻一些骁勇的战士)。
撇开以上内容,荷马对死亡的描写也是丰富多样的,两军对战,往往死伤惨重,荷马则化用各种语言来描写战士的死亡:黑暗笼罩了他的心灵;人的灵魂一旦通过牙齿的樊篱,就再也夺不回来,再也赢不到手。
其中对赫克托尔致死的描述堪称典范:死亡降临把他罩住,灵魂离开肢体前往哈德斯的居所,留下青春和壮勇,哭泣命运的悲苦。三行诗,前后行押韵,与之前所有描述不同,抹上了一层英雄逝世的悲怆味道。
3.情节安排巧妙
在没有阅读《伊利亚特》之前,人们往往会认为特洛伊木马计、阿喀琉斯之死出自这一本书,但是荷马没有叙述这些脍炙人口的情节,这些情节在另一些古希腊悲剧里面会提到。
这本书主要叙述了两大悲剧和两大矛盾:两大悲剧是阿喀琉斯挚友帕特罗克洛斯战死和赫克托尔之死;两大矛盾为阿伽门农和阿喀琉斯争夺女俘布里塞伊斯以及众神为希腊联军和特洛伊联军站队。
而且这些情节全是安排在战争最后一年的最后几个月,荷马没有交代太多背景,但是你能通过他的穿插叙述了解到大概的由来,会随着这个紧凑的情节去关注人物既定的命运。
全书的一大主题就是和宿命有关,几乎所有主角都知道自己既定的命运,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存,正如阿喀琉斯所言:我的死亡我会接受,无论宙斯和众神何时让他实现。
《伊利亚特》又称“伊利昂之歌”,伊利昂是特洛伊城的别称,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史诗之歌,里面蕴含的人类高贵的品质经过传颂已历经千年,书中那刻入人类历史的箴言熠熠生辉:
1、你会在恼怒中咬伤自己胸中那个一颗忧郁的心;
2、正如树叶的枯荣,人类世代如此。秋风将树叶吹落到地上,春天也来临,林中又会萌发,长出新的绿叶,人类也是一代出生,一代凋零。
3、人一生下来,无论是懦夫还是勇士,我认为,都逃不过他注定的命运。
愿我们从古典中吸收智慧,回归本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