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教学设计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完整地契合在一起,才有助于课堂上很好地发挥各个步骤地作用,使课堂教学发挥的更出色。
本书中提到了9个基本步骤:(1)确立教学目的;(2)编写教学目标;(3)编写评价;(4)明确预备知识和学习者特征;(5)选择教学材料;(6)创建并详细说明学习活动;(7)选择教学媒体;(8)实施教学计划;(9)评价并调整教学。这让我重新思考一节好的教学设计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准备。而我们现在大部分教师基本上都是盲目地遵从教案书,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在这几个步骤中,我很少使用第三步,编写与学习目标匹配的测验内容。以前总觉得是讲完了再测验学生,看看他们学到了什么程度,然后知识掌握不牢靠的地方再重新讲解一遍。上周给同学们上了一节习作课。这个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让学生们写观察日记,试着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写清楚观察对象的变化。和以往一样我把写作要求告诉学生以后,就让学生开始写。两节课后当我收上来作业本以后发现:1学生写日记的格式很多都是错误的。先写日期,星期几,天气,这些基本的格式已经忘光。2平时学生没有对植物或动物进行认真连续的观察,内容就像记流水账,“白开水”一样平淡。
我想如果课前加一个小测验,考一下日记的格式会不会效果更好。
在这本书中第四步是分析学习者特征和预备条件,我想这次学生们作文写不好是有原因的。我并没有分析他们的写作预备条件。没有把学生的了解与目标相匹配。如果提前给学生们布置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就好了。比如提前让他们观察豆芽生长。后来我重新让学生们观察,接着再写观察日记,他们写得好多了。以下是她们泡绿豆观察图片:
教师要在教学中把目标分成越来越小的子目标,直到非常确信学习者有能力表现出那个目标。它们是互相联系的,因为如果教师不了解学习者,他们知道什么,已经会做什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达到好的效果。
总之,通过看这本书,让我也对自己的教学重新思考,重新认识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