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上对保险的认知,依旧还停留在保险贵、理赔难。通过我的系统分享,相信大家对保险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对于各类人身险的甄选标准也有了自己初步的认知。
如果大家平时对保险有过一些关注,可能会发现一些相当优秀的产品,它们有着极其低廉的价格(甚至低到几块、几十块)、极高的保额(30、50万都不是问题)、极低的投保门槛(甚至不需要身体状况证明),如下图所示,那么这些产品究竟是什么?能不能作为我们家庭保险配置,来抵御我们的风险呢?
聊保避险(十):网络互助保险是什么?这些产品有一个名称:互助保险。这其实是与社保、商保互相独立、互为补充的的关系,共同构成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
社保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的保障不一定很高,但覆盖面一定最广,它以保障全体居民最起码的生存条件为目的,因此,它是社会安定的稳定器;商业保险是依据投保者的个人意志而进行的一种追求回报的投资行为,险种可随着投保者支付能力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它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互助保险依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自愿原则,开展灵活多样的保险。保费、保期、赔付条件可由参保者共同商议,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
互助保险是当今世界保险市场上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总共承保了世界头五大保险市场42%的份额,拥有2/5的全球市场份额。在美、日、英、德、法这五个最重要的保险市场上,相互保险公司占了日本保险市场的近3/4、美国的1/3、法国的1/6、英国的1/4。
但在国内而言,其发展却很缓慢,因为政策性原因,在前文中,介绍了中国的《保险法》十个条款,中国对保险行业的监管是相当严格的,真正以组织形式出现的仅有1993年成立的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和2005年成立的阳光农业互助保险。当然随着互联网与保险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互助保险被审批通过成立,比如国民爸爸阿里系的信美相互等,都是经保监会审批,并接受行业监管的正式保险公司。
而以腾讯IDG资本等6家资本联合投资的“水滴”互助,其实只是一种社会互帮互助社群,方便所有会员一起互帮互助,共同抵御风险。
聊保避险(十):网络互助保险是什么?互助保险比社会保险要早诞生200多年。17世纪初,资本主义还处于工场手工阶段,劳动条件恶劣、劳动强度大,劳动者遭遇疾病、工伤和死亡风险后,得不到救助,从而萌发了互济运动和互助保险。甚至在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石匠中也存在这互助基金组织。
敲小黑板:互助不是保险,它是保险的最低级形态,是会员之间互帮互助的公益社群,加入互助的会员,不能预期获得确定的回报。加入互助计划是单向的捐赠或捐助行为,不能获得确定的风险保障。
而所有类似“水滴”互助这样的互助社群,与保险公司相比,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不接受保监会的监管,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接受偿付能力监管。也就是说这样的平台或者产品的存续是不确定的,我们以买保险的心态去购置这样的产品,很有可能遇到的就是无法偿付或者平台倒闭的情况。
这就完全违背了我们购置保险的目的——转嫁与覆盖风险。
经保监会批准的“信美相互”等4家“相互保险公司”是接受偿付能力监管的,可以当做是普通的保险公司正常投保,而不会产生相应的问题。
而购置了“水滴”互助等类似社群是互助平台的小伙伴,所要做的就是正确处理自己的心态,把这种配置当成是社保、商保的一个简单补充,保持公益的心态。
事先申明:保险行业乱象丛生,而且涉及财富、涉及整体风险防控,我本身并不是保险行业的从业者,在我个人不具备专业化的理赔等法律能力的前提下,我只跟大家分享正确的保险理念,并不宣传任何保险产品,也就是说我并不涉及相关的利益。
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站在客观的立场,做一个正确保险理念的宣传者,引导我的家人以及所有我能影响到的人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将个人与家庭风险通过高杠杆的保险产品进行覆盖与转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