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30日更第29天:
没想到这个“将之五德”系列居然写了这么久。眼看今年快过完了,必须把这个系列结在今年。
最后说一下“严”。其实严字没太多可说的了。
中国文化讲究阴阳调和,比如用中药讲究君臣佐使,为将之道自然是刚柔相济,智勇兼备,仁严俱全才好。
我前面说过,在“将之五德”中,智与勇相对应,仁与严相对应。在智和仁之下,勇和严也是要的。
所谓“慈不掌兵”。统兵打仗,如果不严明军纪,始终是乌合之众。我们都听说过“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难在战力,也难在“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纪。
我们还听说过战上海之后,居民清晨开门,见街上躺满了士兵,秋毫无扰,于是感慨:常凯申先生回不来了。
军纪严明于打胜仗时重要,在于得民心,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于败仗时更重要,在于不失军心,以免一败则做鸟兽散。
往往胜仗好打,败仗不好打,顺风顺水时还能团结一致向前看,打了败仗就要“分行李”各奔东西了。
好作品都有好细节。燕垒生“烈火之城”中一个细节极好:南征军中有一猛将柴胜相,号称“杀生王”,冲锋凌厉无比,但军纪极坏,纵容部下杀掠。蛇人破高鹫城时,他的部队先顶不住了,一下子溃散。
这只是严的最基本概念。严之于带兵,不仅在于驭下严,更在于对己严。
马 列主义对人很容易,可以把别人管得死死的。但有些领军者,自由主义对己,要别人做的,自己不做;要别人不做的,自己随便做。
这种人,大权在握时,部属自然不敢说什么,但在势困途穷时,不会有人跟他一条心。
只有对自己要求比对下属要求还严格的统帅,才能打得胜仗,也打得败仗。
小说戏文里多有统帅御众严、御己也严的例子。
最近“三国演义”说得多。为啥呢?因为这部书比较熟,也因为一部“三国”就是一部管理学教材。
曹孟德下令毁青苗者斩首,自己座马被惊了,马踏青苗,也不得不做个姿态,割发代首。
至于辕门斩子的故事,更是好多戏文里都有。
难道曹操真要自杀,杨六郎真要杀杨宗保吗?当然不是,军中众人也当然知道不是。但作为一军主帅,做出个严于律己的高姿态,也很不容易了。领导做了姿态,也就等于把事做了。
说来说去,其实一把手很好当,大家期待也没那么高,自己尽量做,做不到有个姿态,大家心里也明白就是了。怕就怕,连姿态也不肯做,要求下属们温良恭俭让,自己吃喝嫖赌抽。
那大家也不傻,这样带兵能带好才怪呢。
(微信公号:孔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