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之五德”之勇

作者: 德万托阿 | 来源:发表于2018-12-24 18:09 被阅读15次

181224 日更第23天

终于说到勇了。这本来是当武将的第一要素。连袁崇焕这样的文人统帅在绝命诗中都说: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对于一般标准来说,能做到“勇将”,带兵者也就基本合格了。

评书中会塑造一些典型性人物:一般文武两类总要有,文臣智者如诸葛亮、吴用、徐懋公、刘伯温都差不多,勇将第一反应则是张飞、李逵、李元霸之类的。

但“孙子兵法”之勇不止于冲锋陷阵之勇,即使有这一层意思,也是指勇往向前、而非万夫不当之勇的意思。

除了这一层意思,统帅之勇主要看担当。一把手常要做决断,带兵打仗时决断更难做,因为一个决定下去,就是杀人流血的事。稍微有点差池,很可能万劫不复。

所以统帅之勇要明快决断。明快决断对了,那固然好,但世上没有常胜将军,若是错了,更看出统帅之勇。

俗话说:败军之将,岂可言勇;亡国之臣,不敢与政。但败军之勇比胜战之能更难得。

《棋经十三篇》有云: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

败者能当一个善字,就很不容易了。

若不是领兵打仗的一把手,所谓败仗就是任务失败、犯了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不但是如何处理错误,更在于如何承担错误。能做统帅的人,要勇于推功揽过,不可诿过于人。

推功揽过,就要抛却自身一个小我,光明磊落,心底无私。这样的统帅,也能勇于听不同意见。

人要承认自己败了很难,但胜负毕竟有事实,不得不承认;人要承认自己的错误更难,特别是一把手,听别人指出自己言行不妥之处而不怒,那种勇气比一味冲杀的悍勇不知高明多少倍。

就象那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花剌子模的国王爱听好消息,外边回来报信的信使带回好消息有赏,带回坏消息就被扔去喂狮子老虎。久而久之,信使带回来的都是好消息。等坏消息来时,便不可挽回了。

所谓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无惧。不惑、不忧、不惧,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

对于勇者来说,外界的危险没什么可惧。怕失误、怕别人知道自己失误、怕丢面子,这其实是一种软弱和不自信,借着把别人扔去喂狮子老虎掩盖自己内心的恐惧。

能战胜内心恐惧者,才是真勇,才能为将。

(微信公号:孔见)

相关文章

  • “为将之五德”之勇

    181224 日更第23天 终于说到勇了。这本来是当武将的第一要素。连袁崇焕这样的文人统帅在绝命诗中都说:死后不愁...

  • “为将之五德”之信

    181214 日更第13天 在“将之五德”中,“信”排在第二位,还要排在“仁”之前。若不是因为“智”太过重要,“信...

  • “为将之五德”之仁

    181218 日更第17天 孔子说仁,孟子说义。仁是儒家的核心,在“五常”仁义礼智信中排在第一。 “将之五德”与“...

  • “为将之五德”之严

    181230日更第29天: 没想到这个“将之五德”系列居然写了这么久。眼看今年快过完了,必须把这个系列结在今年。 ...

  • “为将之五德”之智

    181213 日更第12天 “将之五德”智信仁勇严,这个顺序不是随便排的,其重要性依次降低。 “智”排在最前面,当...

  • 为将之五德

    181211日更第10天 今天说说“将之五德”这个话题。将之五德:智、信、仁、勇、严。 燕垒生在“天行健”中,将楚...

  • “为将之五德”之赘语

    190103 日更第33天: 本来,“将之五德”去年已经写完了,但想想还有话说。 这个最初只想写一篇的,结果写到六...

  • 玉~有五德

    玉石之美,有五德也。 古人对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之种种论述。 玉的五德:仁、义、智、勇、洁。 仁:...

  • 将有五德:三国历史上有谁真正做到了智、信、仁、勇、严?

    《孙子兵法》提出了一个关于为将之道的概念,那就是“将有五德:智、信、仁、勇、严”。古今中外的不少军事家都对这一理论...

  • 《孙子兵法》为将之五德

    将者,智、信、仁、勇、严。智:孙子要求将领要“知己知彼”“知天知地”“五条知胜”“知形知势”“知迂直之计”“知九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将之五德”之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oz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