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独角兽
看完电影《邹碧华》,有人说如此优秀之人被搬上银幕无可厚非,毕竟优秀之人故事多。这观点我赞同,但总觉得,优秀一词还不足以涵盖他的全部,不够全面,不够深刻。怎么样的人才算是优秀之人,这是我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 庭前独角兽”,邹碧华的网名, 看过电影《邹碧华》的人大概都知道。看这网名就不俗。自信,霸气,专注,孤傲,高冷,以一种绝对压倒之势,在法庭之上,勇猛、威慑,惩恶扬善,步步为营,揭穿真相,审判到底,让亵渎法律、为非作歹之人无处藏身,罪行败露,布好有力攻势,受到法律的制裁,惨败于威严的法庭,为守法公民伸张正义。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有一种人天生自带光芒,这种光芒体现在他本身具有的掩饰不住的才华;渗透于大事小事中遮挡不住的人格魅力;心中始终坚守的道德标准线;有备而来,为坚守正义除恶扬善练就、必带的锋芒;与个人身份相称的大气与得体;亘古不变,为弱者主持公道的信念;随时随地用恰到好处的方式和言语激励“战友”,温暖“战友”的那种人性关怀;相敬如宾,与爱人相处时的温柔以待、缱绻深情;为推行公平公正誓将司法改革进行到底的魄力与决心;尊重接纳普通劳动者的人格,关心他们的疾苦和委屈。这种光芒不是高大上的吹捧,而是让人觉得舒服,亲切,自然,随和,温暖的光芒,不刺眼,不做作。我觉得自带这种光芒的人,是当之无愧的优秀之人。
影片根据邹碧华本人生前故事改编。
邹碧华生前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北大高材生,博士学位,法律界的精英。他对待信访群众的态度是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上任第一天安排信访群众排队过安检逐一接访,这是自信的表现,也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心的体现。
他点拨年轻人用自己的眼睛寻找光明。陈阳因为当事人的不理智,心境发生变化,有逃避工作的倾向,他用直达对方内心的洞察力挑明陈阳内心的纠结、委屈,让陈阳带着思考去正视矛盾重新迎“战”,不要被困难吓倒,用交叉案卷的启发,教会陈阳不要气馁,换一个角度想问题,啃下硬骨头,破解审判难点。这是对年轻人的关怀和鼓励,让年轻人懂得法官要学会控制情绪的道理。
他在会上特意把法院门房老同志青山请上台,给予法院最不起眼的工作岗位人员广泛的关注,崇高的敬意,无形中也教会了其他同志要尊重门房老同志的工作,以平常心对待工作,看待司法改革,人与人之间人格是独立的,切不可以工作分工划分界线,人为地制造尊卑层次。老同志青山记着他所干好的每一类工作,对待有错误的信封,及时处理。为单位节省经费。他的纠错精神被提上会议,提出了表扬。青山的经历和往事作为一种精神的力量感化着在场的所有同志。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门房工作尚能干到如此的精致,细腻,其他工作就更需要这种精神了。
面对司法改革,他与其他工作人员易稿三十多次,并创新性的提出了案件难度系数,把案件权重系数和办案数量统计起来,进行科学计算,既形成了良性竞争,打造了绝对优秀的审判员队伍,同时优胜劣汰,确保了审判员队伍的高素质高水准,另外也保障了老中青三代审判员的自身权益,不以学位高低排挤老一辈审判员,而是以实际断案数和难度见分晓。诚然,在司法改革中,一些人也默默地充当了改革的牺牲品,邹院长坦诚地说是自私,考虑不周,也尊重“战友”的重新选择,在辞职书上签了字。
在儿子生日时,他在开会前的一点点时间空档里特意给儿子留下了简短的视频,表达对孩子成长的十几年来很少陪伴左右的愧疚之情。父爱如山,深沉而伟大,深刻而简练。在一家三口外出放松的时候,他曾牵着妻子的手憧憬他们美好的老年生活。
只可惜天妒英才。邹碧华,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在他47岁干劲十足,事业如火如荼之时,突发心脏病英年早逝了。留下的是似乎对他一无所知的儿子,还有被他深爱着,也深爱着他,想一直牵手到老的妻子。还有带着无限惋惜和伤心的老父老母。留给后人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凉之感。
突发心脏病看起来毫无征兆,但不难想象繁重的工作到底还是透支了他的身体。发病前他还赶往政法大学做热情洋溢的演讲,鼓励同学们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一定会看出来。之后又到区法院了解工作,身体的负重从来都是一点点叠加累积的。
有时候我们觉得有大量的精力可以干更多的事情。却不问问身体有没有这样日复一日连轴转、超负荷的现实承受力。因此好多惜时如金的优秀之人败在了现实的无奈中,而只能以永存的精神填补现实的遗憾。所以,再优秀的人们,都要学会放慢那么一点点匆匆的脚步,太累了就歇歇,休息是为了更好地长征。尽量减少遗憾的发生,别让遗憾成为横亘于事业与健康之间的大山。优秀之人,更应该懂得如何珍惜身体,排遣压力,使身体尽量少受无形外力之摧残,把创造长久的人生价值作为终极目标,这也是优秀之人必备的思考和潜质。
网友评论
不要问为什么我如此疯狂,因为本文的作者曾经点赞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