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日记》之闻道篇

作者: 残阳丹落枫 | 来源:发表于2021-11-27 00:06 被阅读0次

    朝闻道、夕死可矣。

    何为闻道?

    道即真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智慧。闻,即听到,延伸为叩问、通晓、领悟之义。汉语里的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历代哲学先人提出的创造性的见解,多见多中国传统经典文化里经典智慧,道的范畴也涉及各个领域:诸如自然宇宙之道、人生自我之道、生活涉世之道、感情之道等等。

    闻道是一种持续的行为,不仅是在思考,认识的提升,同时也是在影响个人的行为。所以有了“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之区别。人的思考和认知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判断,从而使人做出不同的行为。

    闻道,往小了说就是一个人可以让自己念头通达,行为中正。往大了说就是寻找到自己作为生命个体的使命,并从此为之努力的目标,这个过程中除了要让自己念头通达,行为中正,也会作为使命的至死不渝的践行。所以孔子才会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因何闻道?

    闻道的起因与时机,要因人而异,这与每个人自身经历也息息相关。但有一点比较大众而普通的原因,就是人人都有自己的各种各样的烦恼,怎么面对烦恼、怎么处理烦恼,就会触发一个人思考和行为的反应,佛家讲烦恼就是智慧,就是这道理,你有烦恼,你想想通了以后类似的问题你就没有烦恼了,故称智慧。

    烦恼是属于比较常见的,不管是因为健康、人际、生活、感情等之类的烦恼,都会触发一个人对此产生思考,思考的过程也是在闻道的过程。也有人去其他人那里寻找答案,比如看书,看从前的人或者其他的人是如何思考相关的问题,从中吸取经验,寻找符合自己理念的答案。

    还有就是个人内心的痛苦,个人内心的痛苦,只能独自一个人面对,能不能想通,要不要直面痛苦,要不要自己寻找痛苦的根源,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即使两个人有相同的经历相同的痛苦,只要他们认位痛苦的根源不是一个东西,他们面对的方式就会不同。也许会认识不同的人,外人也无法从根源上帮助,因为只有自己想通了,自己的念头才会通达。

    如何闻道?

    闻道在于学习

    闻道之学在不在于形或术,而在于质和道。首先要知道,知道而为在生活中观察印证思考,闻道之学也不在于一味的听从,因为个人的经历有可能与所学相悖,所以博学多闻就是闻道之学的表现之一。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勤学时时学,又说“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说不能不分善恶的学,要有选择的学。

    闻道在于思考

    博学多闻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接触的过程。只有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才能演变成自己的东西,因为思考的过程就是吸收转化的过程,同时因多闻,会出现互斥理论,如何调合,如何处理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有些人容易出现走火入魔的感受,两个不同的理论都有道理就不知道该相信哪一种的情况,所以还要结合自己的思考。

    闻道在于自知

    除了学习和思考,也要认识自己,有些人能力强有些人能力相对弱一点,但是这并不影响自己的价值,如果你总想做超出能力的事,肯定是累的,所以一定要做,只能去学习相关的能力。闻道亦是同理,每个的人悟性有差别,不必人人学孔子老子,但是也不必自暴自弃,认识自己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合适的位置有合适的道,也一样可以过的很好。

    闻道在于坚守

    我们都知道,人其实有不同的年龄段的,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面对的问题,你所闻的道能否坚守也是一个问题,你会不会因为年龄或者其他原因,妥协自己,放弃自己,或者认为自己一生只能这样了?我想一个人坚守自己的过程,本身也是闻道的一部分。所以有些时,即使没有任何现实利益,也要有所必为,即使真的可以带来利益,有要有所不为,这样的行为就是人们看到坚守。

    可不可以不闻道?

    如果是我的回答,我会说,可以。一个人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接受结果。闻道并非人人必选的行为,也不是不闻道就是不学习,或者不思考,也不是说不闻道不好,只是一个人在面对烦恼面对困扰的思考,其实都是在闻道的过程。有的人想少,不爱动脑筋,但同样有自己面对烦恼的办法,有的人想得多的因此感受到愉快,仅此区别而已,并不是谁比谁高级或者怎样。所以,认真看完文章的你,要相信自己。

    文/公子钺桉
    2021年11月26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修日记》之闻道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zft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