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日燥热难耐,热衷秉持春捂秋冻原则,捂了一段时间,实在怕被煨成沙丁鱼将厚外套褪去,怕春风润物无声又添了件马甲。
记得小时候去爷爷奶奶家玩,他们的对话总也离不开一句:“新闻联播播了吗?”当时我很震撼,没想到爷爷奶奶这么关心实事,忍不住询问,没想到奶奶说:“新闻联播后面就是天气预报。”原来是怕错过这个。
每到傍晚时分一直守候天气预报的来临,直到电视里准时播放出《渔舟唱晚》的旋律,
那一辈的老人会有些很好的喜好或是习惯,他们把天气预报内容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去安排明天一天的行程,也据此判断播种、耕种,进行一系列的农活操作。几乎一天不少,一日不忘,倘若一天不看就会浑身不舒服,晚上辗转难以安然睡去。
而现在几乎没有什么人会坐在电视机旁愿意安静等待,智能手机随时一点就可以便捷了解,一切都可以轻易获得,没有时间的意志努力,人们轻视了那些很重要的东西,比如:等待、追逐、希翼。
现在的人越来越靠近天空,只有老人是越来越亲近土地。就像他们乐意花时间去等待天气预报那样他们听不懂什么污染指数、紫外线程度,我的爷爷奶奶除了唯一的一个地名“吉安”,其他的他们一辈子也没去过,甚至名字也认不全,播报的声音也听不懂。而故乡的称呼“吉安”二字还是反复从别人的口中再三确认而听得精准。天气预报,每天等待一个几十分钟的晚间新闻,只为了那一个名字,那片与自己血水相融的土地。
只是这几年我已经记不得曾经听过天气预报,走在路上再没听到那段熟悉的旋律,再也不会有人去唤我一声:“崽儿,快去开电视,新闻联播快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