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不勾心的豆角
眼看又是2019年的六一儿童节了。上小学五年级的朱朱接到了学校布置的一项任务:
忆苦思甜过六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一听这个主题,朱朱就联想到了音乐课上学过的一首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朱朱知道,自己的妈妈也是伴着这首歌长大的。小的时候,妈妈还经常把这歌当摇篮曲唱给她听。
要说朱朱,可谓“人如其名”,真的属猪,是2007年底出生的,她的妈妈芳子则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虽然相隔三十年,神奇的是——
母女童年竟然同唱一首歌!
不能不感叹,是经典总会永流传啊!
5月24日这个星期五,一吃过晚饭,万分好奇的朱朱就拉着妈妈芳子坐下,想听妈妈给她讲讲童年往事。
只是不像那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歌中所唱,身居闹市的母女二人,没有“高高的谷堆”可以倚坐。朱朱的妈妈芳子,小时候也不曾经历过“没有土地,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吃着野菜和谷糠”的那种旧社会苦难岁月。
但接下来妈妈口中所说的30年前的故事,毫无疑问,是作为00后的朱朱无法想象的世界。
爱抚地摸着朱朱的头,芳子开始了她的讲述: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度过的,真的如同木心先生所说,那是从前慢的旧时光啊。
朱朱,我念木心先生的这首经典诗歌《从前慢》给你听: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朱朱似懂非懂地听完诗歌,忙不迭地催促妈妈开始讲故事。
妈妈芳子微笑着说:那好,先来讲讲——
我读小学前的乡村岁月——绿水青山,牛粪满地
朱朱,你是知道的,我自小随你外婆在老家的乡村里长大。一直到7岁要上小学了,才搬来这座你外公工作的城市。我是家里的长女,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就是你的两个姨妈。
我出生的地方叫陈坳,是一个躺在山坳里的小村庄,只有鸡犬相闻的十来户人家。但青山绿水的,风景优美得很。
随着自己的讲述,芳子缓缓地打开了尘封的记忆。
其实,因为当时年纪尚小,对于童年的这段乡村生活,芳子能存留的记忆寥寥,更何况如今已过去了三十年,她能讲述给女儿朱朱的故事更是无几了。
但有些记忆,总能躲过岁月,深深烙印在人的心坎里。就像一本束之高阁的旧书,即使不常翻阅,其中的篇章也早已烂熟于心。又似一坛平日里舍不得喝的陈年老酒,只在嘴馋得不行时,才肯拿出来,很享受地咋上一小口,就足以慰藉平生的风尘仆仆了。
对于人到中年的芳子,也是如此。她继续不疾不徐地跟女儿分享儿时的难忘时光:
我记得当时住的还是那种青瓦房,墙是土砖砌的。屋子里的地面是纯天然的那种土质的,坑坑洼洼,并不平整。屋子外面,是鸡犬牛羊的世界,什么牛屎鸡粪,随地可见。
但屋内的陈设却“古色古香”的很,有那种纯朴的年代感。比如雕花的暗红色木质大床,漆着花鸟图案的那种实木柜子,还有非常艳丽的花被面,上面印着许多重瓣的大红花,黑白色的喜鹊,威武的拖拉机等等。
朱朱一边瞪着亮晶晶的大眼睛听妈妈讲故事,一边根据妈妈的描述,拼命脑补着那些老物件的样子。
妈妈芳子并没有给朱朱提问的时间,又兀自继续到了下一个话题。
童年的我和小动物的故事
你也知道的,朱朱,最近你们学校门口,常有商贩兜售小鸡或小鸭。放学时,你和学校的同学们总是被竹筐里那一只只活蹦乱跳、欢叫不已的小动物宝宝所吸引,黄澄澄、毛绒绒的它们实在太可爱了,让你们怎么也看不够,不到家长催,你们都不肯走。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童年时的我也不例外。
可我几岁大时,只能羡慕同村的男孩,眼巴巴地看着他们去爬树掏麻雀窝,拾鸟蛋和捉幼鸟来养着玩。
因为那时流行一种说法:女娃要是爱玩麻雀,长大后泡的茶不好喝。虽然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要这样说,我还是乖乖听话,但心里想:既然不让我跟男孩子一样上树掏鸟窝,那我就追地上的小鸡跑着玩吧。
有一天,我又笑嘻嘻地追着一只小鸡宝宝进了堂屋,不料一脚崴进了地上的一个凹坑里,身子一歪,就跌倒在地,连带着把那只小鸡也压死了。
我当场哇哇大哭了起来,不是因为脚受了伤疼得很,而是意识到自己害死了小鸡宝宝。不仅如此,我还亲眼看到了那只可怜的小鸡肚子都破了,肠子流了满地......
虽然明知道是个意外,看着小鸡的尸体,我还是无法原谅自己,任凭大人如何劝说,我止不住地哭了一场又一场。从此以后,我就再也不敢随便跟小动物们亲近了......
三十年过去了,当芳子跟女儿朱朱再提起这个故事,她还是唏嘘不已。朱朱听完,也跟着伤感起来。
为了调节气氛,芳子赶紧转移话题,讲起了自己——
另一个跟小动物有关的童年惊悚故事
朱朱,在一九八几年的乡村,是没有自来水的,人们吃的都是井水。几岁大的我经常自告奋勇帮大人干活,提着水桶到村口的水井去打水。
虽然勇气可嘉,但其实我心里是非常害怕的。因为每次来到井沿边,小心翼翼地探头望进井口里,我总能瞧见井壁上的小窟窿里探出不少的小脑袋,像极了蛇的那种三角形脑袋瓜,两侧还瞪着大而鼓的眼睛,黑色的眼珠子一动不动,非常瘆人。
听到妈妈讲到这里,朱朱不由地用手捂住耳朵,害怕听到接下来要发生的恐怖事情。
芳子像是故意吊女儿朱朱的胃口,慢悠悠地继续往下讲:
每当这种时候,我就要逼自己壮着胆子,赶紧将水桶打满,飞也似的从井边逃离。
一直到把打好的水交给大人,我还惊魂未定,总觉得在我把水桶探进井里的那一刻,那些长着尖尖脑袋似蛇的家伙就会飞身而起,一口咬住我的胳膊,让我动弹不得、无法脱身......
后来呢,后来呢,妈妈,那些水井里长着尖尖脑袋的东东,到底是什么动物?
这下,轮到朱朱急不可耐地一把拽住了妈妈芳子的胳膊,让她动弹不得了。朱朱是个急性子,等不及妈妈揭开谜底。
芳子也不卖关子了,笑嘻嘻地告诉朱朱:
直到长大后,我回想小时候水井边的“惊魂”一幕,才明白——那些在井里的小脑袋,应该是人畜无害的青蛙吧。
“哦——”,听完妈妈的话,朱朱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紧接着,朱朱又开始催促妈妈再继续多讲几个故事。芳子一看时间,不知不觉已晚上9点钟了,她对女儿说:
朱朱,时间不早了,我就再讲一个我觉得最神奇的童年记忆吧——
稳坐中军帐的“蜘蛛侠”收银员
朱朱,你见过现在超市里的收银员吧?都是用一把扫描枪,对准顾客要购买的货品条码,“嘀~”的一声,把要买的东西逐个扫完,顾客就可以买单了。
如今顾客买单的方式也有很多,比如用手机上的各种支付功能,微信支付、支付宝、手机银行等等,也可以刷银行卡、商场的购物卡,甚至直接刷脸,当然还可支付现金,这个收银过程就算完成了。
但在我小的时候,收银员可不是这样的,她们一个个都是稳坐中军帐的“蜘蛛侠”呢。
“是吗?!”朱朱一听,立刻眉飞色舞,好奇心大发,催妈妈快讲。
在一九八几年,我上小学时,已经搬到这座你外公工作的城市了。但也只能偶尔在某个星期天跟你外婆去采购,那个时候,时兴叫做“上街”。
我记得买米,要凭粮票;买肉,要肉票,总之,有各种货票。那时的商店,叫做供销社。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时供销社里的女收银员有个神奇的收银台,奇就奇在,这个收银台是挨墙建在供销社半空中的,你得仰头去看它,就好比现在的楼房二层阳台那样。
而这个女收银员呢,像极了一只稳坐中军帐的蜘蛛,有N多根铁丝从她的收银台居高临下地伸出来,连接到下方的各个售货柜台上。这些铁丝, 就很像她“吐”出的无数根蛛丝。
相对于这个悬空的收银台,供销社里的售货柜台就位于低矮的地面上了。各柜台的售货员会根据顾客的需求,先开好票据,后收取顾客支付的货票或现金,再拿出一个带孔的金属票夹子,将这些票据、货票和现金一起夹好。
接下来,万事俱备,只欠飞身一跃了——
售货员像个魔术师般,把准备好的票夹子穿到面前的铁丝上,用手向上一拨弄,只听得哧溜一声,那带着各种票据的金属夹就像一支离弦的箭,顺着长长的铁丝自下而上一路滑行,最终准确无误地滑到了高高在上的收银员手里。
于是,端坐收银台的收银员开始一丝不苟地收钱票、找零钱、盖印章。一切核对无误后,她将相关票据、金钱妥妥地夹到金属票夹子上。
随后,她再次将票夹子穿回到相应的铁丝上,随手往下一拨弄。伴着又一声哧溜,票夹子顺行而下,飞速到达了那端的售货员手中。
每次,好不容易跟你外婆上个街,我最痴迷的就是看这个票夹子的上下滑行表演了。
你想啊,当多条铁丝上,同时有多个金属票夹子有的上、有的下,来回飞速穿梭,那场景可热闹和壮观得很呢,我觉得比现在电影里的特效精彩多了。我百看不厌。
听妈妈芳子讲完这个80年代神奇“蜘蛛侠”的故事,朱朱也惊叹不已,嘴巴半天都合不拢。
这个晚上,不到12岁的朱朱睡得特别不踏实,她在梦境中无可救药地陷入了妈妈所讲的从前慢旧时光里——
一会儿,她回到了妈妈出生的那个叫陈坳的小山村,上树掏鸟窝捉麻雀;一会儿,她替妈妈帮那只不幸死去的小鸡建了个小小的墓穴;一会儿,她又被深不可测的水井蛇怪追赶......
还好,说时迟那时快,朱朱及时变身成了穿红披风的女蜘蛛侠,纵身一跃,飞回了城市,稳坐中军帐,得意洋洋地吐出千万根蛛丝......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梦里的朱朱哼着这首妈妈和她都熟悉的歌谣,再次听妈妈讲起了那从前慢的旧时光,无声地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