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音乐的你还不懂得刻意练习?等于白学了

学音乐的你还不懂得刻意练习?等于白学了

作者: HazelYANG嘉宝 | 来源:发表于2018-02-04 17:33 被阅读0次

    放假将近一个月,每日都做的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还增加了一件事,就是看永澄老妈子的日更(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了很多个开头,结果还是用了“开门见山”的方式为老妈子打电话)。在谋求“改变”的过程中还处于“笨拙期”的我,很多东西都还在“认知”强化的阶段,同时也努力地尝试着“践行”。

    最近脑海中出现“刻意练习”的频率空前增长。今天上琴课的时候,已经是第N次对学生提到“刻意练习”这个概念了。如果说很多人对“刻意练习”这个概念不熟悉的话,那估计“1万小时定律”对于大部分学音乐、特别是学某种器乐的人来说还是不陌生的。曾几何时,我也对1万小时定律有一个误解的着迷。以为练习足够1万个小时了之后,也就可以成为一个钢琴家。数数看,如果从7岁开始计算,到20岁那13年的时间,每天最少练习2小时,已经接近1万小时的量了,更别说每天4~8小时地练习对于学音乐的大部分人而言其实更是常态。然而,能成为“大家”的人依然是极少数。关键还是在于刻意练习。

    或者应该换一个说法,学音乐的人如果没有体验过刻意练习,那就真的是白学了。事实上,我相信每个学器乐的人都曾被老师无数次唠叨“慢练、分段练”,像学钢琴的或者键盘乐器的还被吼过“分手练、分声部练”(想想你弹赋格的时候呵呵呵)。

    永澄老妈子在他的文章《个人成长的6条元规范》,当中提到的刻意练习的关键要素:精细分解、放慢速度、重复训练、强化反馈、拒绝自动完成。

    很久之前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其实所谓能够“弹得快”,就是对某一个音到下一个音之间的过程足够的熟悉、有足够的把握。放大来看,所有的乐曲,就是无数的两个音之间的连接。练习视唱,我们一般练音程连接;弹错音的时候,你会练习从上一个音到那个错的音,再往后。还有学吹奏或弦乐器的,更是要在一个一个音的音准上下功夫了。

    有弹错的地方,老师一定会说这里要单独拿出来练,改正过来了、弹好了之后再接下去,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在练习的时候通篇的弹(这里还应该注意一下练习和演奏、视唱视奏的时候存在的区别。视奏不好的我,说着都是泪,所以现在跟学生上课都会很明确地让她区分视奏和一般练习时的不同目的和要求,当中涉及到另一个概念的内容,下文会稍作提及)。还有单独练习万年的音阶、和弦、琶音以及各种基本技巧的训练,这些训练,其实都是每一首曲子的精细分解

    一般弹新曲子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要慢练,而慢练恰恰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想想那些经常放飞自我的速度,慢了一段时间之后、对曲子有一点熟悉度之后按捺不住的手指,总是忍不住就加速,结果发现还是会出错,因此明白要耐得住慢练的枯燥和煎熬绝不是易事。再想想那些经过长期慢练之后刷的一下提速成功的曲子(车尔尼或者哈农连续5天练个60速度试试,第6天就感觉到质的飞跃,想想当中有多少次自己就像一匹快要脱缰的马),就知道慢练真的是屡试不爽。

    重复训练对于练琴的人来说是常态,关键在于这个重复不是通篇的重复,而是每个技巧点、重点和难点的重复。不得不说一下练琴的人知道练琴的辛酸,无数的两个音之间的连接,就是无数乘以无数的重复。试过有朋友特意来听我“弹琴”,我提醒了一下说我“练琴”哦,对方还不明所以地饶有兴趣和期待地坐下来,结果在几分钟之后——某个小节重复了第N次之后,开门和关门声依次响起。

    如果说大部分人对前面3点都有一定的认知,只是在实践的时候难以控制,那么强化反馈和拒绝自动完成则是被忽略最多的要点,大多是因为对这两点首先连认知都没有而造成的,就是说根本没有意识到。

    简单先说一下“自动完成”的情况,练习到一定程度了,肌肉也有了一定的记忆,手指很容易自己都会跑起来。很多人背谱靠的都是肌肉记忆,然而万一停下来却会发现很难接得下去(我举手我举手,因为我也是),甚至当停下来的时候,被问要弹的到底是什么音,都不一定说得完整(因为更多情况下“一下子”要弹的都不只是一个音)。

    在这之前,有必要提到另外一个认知。

    先说说我现在在教的一个学生。我教她快有两年的时间,她今年读初二,以前一直在学校合唱队,接触钢琴是快上初中时候的事。我觉得她和小时候的我还蛮像的,简单来说,就是很内向和被动。上课很安静、很乖,不怎么说话,就算让她回答问题,声音都是压低的、挤出几个字。弹琴时身体没有什么律动表现,更没什么情绪起伏。就好像老师在不停地说,而她身体之外仿佛有个结界、保护罩,所有的话不是被反弹,就是被削弱。

    我一直觉得自己教学生有一个缺点,就是话太多。真的就像老妈子一样,生怕学生听不懂、记不住,一个道理要用几个例子,扯到好远去解释,一节课、节节课重复又重复(其实这样真的不好,我说话比她弹琴还多,我要改正,请各位老师指教)。也许对于年纪小一点的学生我并不会做太多的讲解,但是对于一些我认为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学生,我尽可能地想让他们意识到我在授之以渔,并且他们在学钢琴的时候能学到的内容,在其他学习或者成长方面其实也是适用的。但关键是,上课的时候老师传授的东西,学生下课要记忆、实践、掌握、内化,说白了还是要刻意练习啊,不练弹不好,这不是当然吗——这句话也同时说给一辈子还是学生的自己。

    之所以说她和以前的我都有“被动”的问题,是因为“积极主动”应该是人学习和改变的首要习惯(详细可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以及上文提及的永澄老妈子关于元认知的文章)。所谓积极主动,首先就是“自己想要”。由于这次主要讨论刻意练习的问题,在积极主动的内容当中还可以延伸至价值判断的问题,就不展开说了,想了解的小伙伴就请关注易仁永澄老师吧(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发现其实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永澄老妈子打CALL的了吧)。现如今大多数接受所谓兴趣爱好培养的孩子,有多少是真的有“我想要学的”感受。

    即使是以音乐为专业的人,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和习惯,也会出现各种问题。惰性这个问题是很常见的,别说行动上有惰性,就连接受认知也会惰性。老师说的话像耳边风,就是很明显的没有积极接收。弹钢琴的时候,也有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就是看谱看不准音。想想这样的情况:看到一个音,就唱、就弹,想当然地以为就是那个音(比如以为是DO),但就是没发现自己唱错弹错了(实际是MI)。按道理,弹琴最好是练就一个瞬间的连串反应——即看到就弹到,而当中实际上包括了判断符号(音符)位置,从而判断音名或唱名(先在脑海内反映)以及音高(再通过唱或弹奏表现),然后再找到对应音高的琴键(或其他器乐的位置)从而弹下去,同时还要考虑到节奏节拍、强弱、连断、音色等等的音乐表现问题,这些都是一瞬间之内在弹奏的方式和技巧上体现出来的——然而,绝大多数弹错音的原因,不是因为节奏太复杂或技巧太艰辛而弹不到,而是因为一开始判断错了音,却没有意识到(我又要举手了)。

    要强化反馈、拒绝自动完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做,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去做。弹一个音的时候,甚至可以问自己(要听得见地说出来):这是什么音?真的是这个音?我要弹出一个什么效果?怎么弹?弹出来之后的声音真的是我预期之中想要的结果了吗?

    最后题外话一个,最近看明星大侦探的时候,常常发现自己有好多“认知盲区”(这个词是我自己用的,不知道科学上有没有一个名词是形容类似现象的),就是看一个事物的时候总是会忽略一些很表面的内容。有两集例子印象特别深刻,一是模拟泰坦尼克号的那一集,破案的关键是要发现证据的麻绳上有铅笔的碳粉,当我回看视频的时候,就发现为什么看到白色麻绳上的黑色粉末这么明显的特点却也会毫不察觉呢?另一集是吴磊凭三张图片判断一首歌,图片分别画的是一个鸟笼、一匹马、一只马腿特写,答案是“白龙马腿朝西”,可是看鸟笼的图片时,“白色”却没有出现在反应之中。

    这样说着说着,我都发现自己往常也是有着不少的问题。这让我不得不提醒自己以后观察事物,要带着问题去看。回到弹琴上来,练习的时候脑袋放空、手指自动,非常危险。

    今天在课上谈到刻意练习的“问题”、“目的”时,自然地想到PORT模型。这就是上文提到要区分视奏和一般情况下的练习两种状态的不同,它们的PORT不一样。自己对这个模型还是不够熟悉,给学生写每个字母所指代的单词时还要思考几秒才能反应过来。果然还是处于笨拙期呀,要好好刻意练习一下才行,不然就白学了。


    作者简介:

          艺术管理者一枚

    主要从事:

          艺术活动、演出项目策划、舞台监督

          考研(艺术管理)、艺考(乐理、视唱练耳)辅导

    欢迎任何有关艺管、音乐、舞监方面的交流、邀约、唠嗑。咨询交流请留言,直接说明来意!

    上课及合作请直接联系:

    44586860@qq.co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音乐的你还不懂得刻意练习?等于白学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znm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