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尚书》笔记08:虞夏书·最后的敲打

《尚书》笔记08:虞夏书·最后的敲打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4-07-24 22:32 被阅读0次

《尚书》笔记08:虞夏书·最后的敲打

禅让时代,培养一个接班人,真不是闹着玩儿的。不比后来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便是老皇帝昏了头脑,弄一个欺师灭祖的儿子做继承人,他也不至于干出刨祖坟的事儿来。尧帝传位给舜,先押上自己的家族血脉——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让自己的儿子到舜那里去“跟岗实习”。舜帝传位给禹,从决定传位到正式交权,整整用了二十年来过渡。

今天,我们看这二十年,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把自己代入进去想一想,一个人能有几个二十年?

《尚书·虞夏书·益稷》是少有的没有索引的篇目,主要记载的是舜帝和禹之间关于天下治理的对话,其间,皋陶发表有相应的看法,禹的铁杆粉丝益压根就没有露面。“益稷”这个标题,多少有些让人费解。很可能是益作为部落首领的记载,经由他的部落流传下来,并最终获得转正机会——成为纳入正史体系的“地方志”。

这场对话的主要特点是剑拔弩张、一针见血。

一、小子“高见”

对话一开始,便火药味十足。舜帝讲:“来,禹!汝亦昌言”——“来吧,禹,你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看法。”完全就是考试的意味。即是考试,便有个合格不合格的问题。

在《尚书·虞夏书·皋陶谟》中,皋陶谈了自己对治国理政的看法。舜帝在这里的意味很明确——作为接班人的禹,你小子也发表发表自己高见!皋陶在谈治国理政时,讲到了“九德”,你小子还能发挥到哪里去?

禹直接绕过皋陶提供的语境,声明自己作为一个每天孜孜不倦努力干好自己差事的臣属,没有什么高见好谈。

在皋陶的一再要求下,禹讲了自己在洪水滔天的处境中,如何救护和团结百姓,疏通九州的大河,建设完备的水网体系,同稷一道教百姓种植五谷、发展贸易,一步步过上衣食富足的生活,老百姓安居乐业了,众多的部族、邦国自然也就理顺了。

这番话深深打动了皋陶,皋陶认为这才是为人臣子者应该做好的。

二、小子“旁敲”

受到皋陶的赞许,舜帝的认可后,禹顺带谈了自己的心得——“慎乃在位”——当权的人在位置上一定要慎之又慎。

这话既可以看作是对自己的勉励,也可以看作是对舜帝的提醒。无论谁,在一定的高位上,都应当谨慎行事。就像一瓶普通的矿泉水,本身是没什么分量的,一旦放到了几十层大楼的尖顶上,摇摇晃晃的便具备了不可小觑的威慑力,任何从楼下经过的人都要小心翼翼才好。

在禹看来,“慎乃在位”可以有几种标志:一是处事安详,稳健,不轻举妄动;二是居安思危,推动事情稳步向好;三是寻找贤能辅佐人才,以备不时之需。这些话,即是自己治水时经验的梳理、回顾,也是对舜帝的提醒。

三、小子“私心”

一番旁敲侧击之后,禹顺利将话题过渡到“用人”领域,间接地提醒舜帝“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天下之人皆是天下共主的臣属,作为天下共主,要举用这些人,听取、采纳他们的意见,明察功绩,论功行赏,把车马服饰赏赐给有功者,以表彰他们的功德。

这样做的效果是“谁敢不让,敢不敬应”——不称其位者,没有敢不让贤的。产生的连锁反应是天下人没有敢不恭恭敬敬听从诏命的,自然而然地加强了天下共主的权威。

一定程度上,禹说这话时是有私心的。在舜帝周围,真正有大功绩,配得上“车服以庸”的,禹一定是“首当其冲”的,这话是在间接提醒舜帝应该对自己放权。

都是千年的狐狸,舜帝自然听出了禹的弦外之音。他说,千万不要像尧帝的儿子丹朱那样桀骜不驯,一味地偷懒贪玩,骄横地以调笑嬉戏为能事。这样的人,最终必然丧失他本应该承继的福禄。

禹马上将话题拉回到谈话开始时的基调,强调自己婚后四天就外出治水,一心为了治理水土,忘记对家人的照顾,最终让九州大地得到很好的治理,唯独三苗负隅顽抗,不肯服役纳贡,还需要时时放在心上。

至此,“私心”重新回到公义,君臣如同琴瑟一般,共同演奏出和谐的曲调来。

为了纪念这场最终达成的君臣和谐,皋陶专门制作铭器,夔组织乐队公开演奏了韶乐,舜帝即兴作诗并吟唱——“敕天之命,惟时惟几。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即兴应和“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皇家舞蹈团”同百官一同跳起了庆祝的舞蹈。

舜帝行礼答谢大家的捧场,勉励大家到各自的岗位上履职尽责,就此结束了这场对于禹的最后“敲打”。

得随机数13598/081589

本:兑金  用:艮山  变:艮山变坤土

性格:心有敬畏,做事有分寸,有较强的把控性,外在表现为较为明显的缺陷,但因为心有所止而表现为瑕不掩瑜。容易得到外人的认同。

关系:太太照顾周到,无微不至,形成较完美的互补,且能带来较好的外在支持。

健康:注意规律饮食,健脾养胃,注意养心补气,多喝水,清肺养咽。

合同:有一定的弊端,但外在包容性强,能够成事。

相关文章

  • 《尚书》2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类史书。 《尚书》分为《虞书》、《夏书...

  • 《尚书》全文、注释及译文(1)

    《尚书》简介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

  • 《尚书诠解》读书笔记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类史书。《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和《...

  • 《汤誓》写了什么?

    1、问:先简单介绍下《尚书 商书》?答:前面说过,《尚书》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虞书》、《夏书》、《商书》和...

  • 抄书*尚书/似此星辰同昨日~随笔

    《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

  • 《今文尚书·虞夏书》:儒家的“初心”

    近代以来,特别是经过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古史辨派的辨疑之后,很少有人再把虞夏书这四篇文献,当作是当时的历史记载了。 ...

  • 尚书知多少

    《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 #红书房#《尚书今古文注疏》183:第三十

    《尚书今古文注疏》最后一卷是序言,讲述前面每一篇的起源和背景。 虞夏书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

  • 《尚书》:了解国家兴亡的道理

    儒家的经典之中,从《论语》《孟子》到朱熹和王阳明,对《尚书》做了大量的引用和论述。 《尚书》记载了虞夏商...

  • 《尚书》:了解国家兴亡的道理

    儒家的经典之中,从《论语》《孟子》到朱熹和王阳明,对《尚书》做了大量的引用和论述。 《尚书》记载了虞夏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尚书》笔记08:虞夏书·最后的敲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zrp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