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0
一句话总结:
语言不只是媒介,它可以塑造我们自身的形象,也可以影响我们对他人持有的态度。
命名与认同
调研显示,一个人的名字,会对他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书中举例是一个不寻常的名字会带来负面的评价,或者使他很难融入主流文化。
联盟关系
沟通者会被与他们说话方式相似的人所吸引,那些想要展示联盟关系的沟通者,也会通过各种方式适应对方的语言习惯、包括字词的选用、说话的语速、字数和断句,这个过程被成为言语调节。
想获得他人认同,并调试说话方式以与之相称的过程为:趋同策略。
趋同策略不只发生在面对面的沟通中,网络空间中也同样有这种现象,常见的网络用语、或者程序员中的特殊沟通方式等等。
这里提到了一点,想要晋升的员工,要想办法让自己的说话方式和你的上司一样,感兴趣的可以试一试。
与之相反的,是分化策略,来强调他们与别人不同,很多民族成员,以此显示团结。
不过沟通者最好小心何时要、何时不要用语言来趋同他人,避免尴尬。
权利
有一些语言形态,可以增强或者减弱说话者对他人的影响力。
低权利语言形态,低权利语言的范例:
“我有点失望”
“我想我们应该”
“我猜我想要”
“嗯,我可以打断你一下吗?”
“打扰一下,”
“我们该启程了,不是吗?”
“我们这样,可以吗?”
没有低权利语言形态的沟通者,会视为比较有自信、活泼与有魅力。
免责声明也是低权利语言的一种形态,“我不想让你觉得我在批评你,但是... ”,而事实上,这样反而增加了你的负面评判。
不过权威式的沟通方式会给别人压迫感,有时比较礼貌而没有权威的方式会比强硬陈述的效果更好,需要沟通者在有效性和适当性之间权衡。
让人混淆的语言
1、事实与意见的混淆
事实:
你忘记了我的生日
你一直干扰我
意见:
你一点都不关心我
你是个控制狂
2、事实与推论的混淆
A:你为什要对我生气?
B:我不是生你气,为什么你最近那么没有安全感?
A:我才不是没有安全感,是你有些吹毛求疵
尽量不要去猜测他人心思,可以通过第三章说到的知觉核查的方式
“当你不回我电话时(事实),我便会认为你在生我的气(推论),真的是这样吗?”
“你最近一直问我,我是不是还爱着你(事实),这让我才想你很没有安全感(推论)或许我最近的行为有些反常,你在想什么?(疑问)”
3、情绪性的语言
表面上我们是在陈述一件事实,但事实上他表达了说这者对某事的态度。
语言的责任性
1、“这件事”的陈述
“你迟到这件事,真让人困扰”
“你迟到让我很担心”
2、“但是”的陈述
“你真是个好人,但是我们以后还是不要见面了”
3、使用“我”和“你”的语言
“你把这个地方弄的一团乱”
“我不想一个人负责公寓全部的打扫工作”
4、使用“我们”的语言
“我想我们有个难题,我们似乎一提到钱就会吵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