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古代文化
李鸿章:想要出国留学,这么难啊

李鸿章:想要出国留学,这么难啊

作者: 沈木风 | 来源:发表于2017-10-23 12:42 被阅读220次
李鸿章

文/沈木风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派留学生出国,考托福雅思,拿美国绿卡,是众人竞相追逐的香饽饽。1978年至2015年里,我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是惊人的404.21万,年均增长率19.06%。

李开复曾说:“即使你想留在中国,但出国比考研更能够帮助你学习最新技术、开拓生活视野,因为国外较好的学校里的师资、资源、教学方式都领先中国许多。我赞成每一个有能力出国的人都应该尝试一下出国读书,无论是读博士、硕士、还是重读一个本科。

本来是近代世界文化交流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专制积淀甚深的中国却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演进过程。在一百多年前的即将覆灭的晚清,一群人正在为近代第一次派遣留美幼童的事而苦恼。

_01留美计划遇到贵人相助

洋务运动大佬李鸿章,早就有派学生出洋留学念头,一来为自己的洋务运动培养人才,再者嘛,就是为自己无比效忠的大清教育探求不一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老是研究四书五经,不去学点其他东西。枪炮怎么造出来?桥梁铁路怎么修建?关键是1860年英法联军浩浩荡荡地入京确实引起了当时以李鸿章、曾国藩等一些思想比较开明官员的反思。

魏源在《海国图志》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这个道理。

但这注定又是一次丰满的理想,骨感的现实:1870年冬,朝廷颁旨准许曾、李关于派遣留学生的建议。吵吵闹闹两年,于1872年8月第一批幼童才真正踏上出洋留学之途,真心不容易。

在朝堂上,李中堂慷慨激昂的陈述了自己派遣留学生的宏伟计划,各路官员看法不一:

“设局制造,开馆教习,所以图振兴之基也”,而“远适肄业,集思广益,所以收久大之效也”。

这是支持者的呼声,他们认为不能老是花大钱去买国外的兵器轮船,最划算的便是派人去他们那学技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只要你有观点,总是有人要站出来反对一下,不管最后有没有用。这好像是亘古不变的老传统。

他们以国内已经有新式学堂,不必费巨资派人出去留学加以反驳。

当时中国国内的新式学堂大部分是挂羊头卖狗肉,该教四书五经的,继续教着,西洋化的东西学的也都是皮毛,哪有自己亲自去外国来的爽快。

我们经常说要去寻根,也是这个理,嚼别人剩下的,做个二道贩子有什么意思?

大概是命运自己感到不好意思了,1840年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都没眷顾大清王朝,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这次总算眷顾了,一下子给这次派遣留学生计划提供了几个绝好的有利条件。

一个便是《中美续增条约》,这个条约签订于1868年7月28日,在赴美访问中,蒲安臣与美国国务卿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款”,世称“蒲安臣条约”。条约规定,两国公民有居住、入学互惠权利。中国派遣留学生赴美学习即奠基于此,正好处于曾李上书朝廷的前两年。

不长不短,时间刚刚好。条约签订时间长了,容易遭到单方毁约现象:1871年当时清政府和还不怎么强大的日本签的《修好条约》,后来由于日本单方面毁约,不了了之。时间短了,还没到生效日也麻烦。

再有一个,我们这里不得不提一个比较牛的人物,中国留学生们应当记住他,因为他可是这行业的开山鼻祖。1876年耶鲁授予他法学博士学位。他的画像悬挂在耶鲁校园与同样毕业于该校的布什、克林顿等政界名人肖像并排一起受学生瞻仰,他叫容闳。

留美第一人——容闳

容闳作为第一个留学美国一流大学的中国人,因其毕业于耶鲁大学,熟悉美国情形,又是幼童留美事业的主要促成者之一,清政府把官派学生留洋的地点定在美国,也便在情理之中。

-02第一批留美遇冷,没人愿意去美国

曾国藩称为“中华创始之举,古来未有之事”的官派学生留洋活动,至此拉开了序幕。对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向来把异国蔑视为“夷”的国家来说,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

这项计划虽然最终上头点了头,但下头人又不干了。这里的下头人指的就是学生们。

这也不行,你光有美好的计划,却招不到人来帮你一块实现,这也是要泡汤的。

当时人们仍认为只有读“四书五经”、由科举当官才是“正途”,国内的新式学校本只能招收到没有地位身份的穷人家子弟,出洋留学更被认为是有辱门楣之举,被所有人耻笑,略有钱财的家庭都不愿子弟出洋留学。所以,第一批留学生30名在上海竟然招不满额。

当时为了完成留学任务,只得在穷人和一向有留学传统的东南沿海地方作为任务“摊派”。连后来大名鼎鼎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他的父亲詹兴洪也是勉强送他出国。他父亲一直认为科举之路才是正途,幸好詹家有个好邻居,那个邻居长期在香港做事,对西方有些了解,所以力劝送詹天佑出洋,最后甚至同意把自己女儿许配给詹天佑。这个父亲也挺能看得清楚以后形势,知道自己女婿留洋回来,肯定大有作为。

詹天佑

这当然是后话了,反正第一批出洋留学算是跌跌撞撞完成了。

-03小打小闹的出国留学,竟然创造了奇迹

清政府的留学幼童计划共120名,分4批送到美国留学,他们中有的考入了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学府,原计划是让幼童留学15年后按年分批回国,但计划进行到第10年,由于清政府中保守派的强烈反对,1882年,留美幼童被召回,留学计划夭折。

虽然中途出了变故,李鸿章他们当初所预想的效果也最终达到了,也不算是白花钱。

在他们中,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知名人物。

据统计:这批留美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其中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长1人、副部长1人,驻外大使1人,国务院总理1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其中14人为海军将领。总之,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872年8月,第一批幼童怀揣着众人的期望,坐上了去美国的轮船。掀起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一页。

历史无独有偶,一百零六年之后的1978年,恰逢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样选择了一批留学生前往美利坚合众国取经。

事实证明,闭门造车是不管用的,多交流,多学习才能取得新突破。

_END_

参考书目:

《李鸿章和晚清四十年》 雷颐/著

《历史深处的民国》 江城/著

《李鸿章》  梁启超/著


如果你喜欢此文和图片,请在左下角点个❤吧,你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来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鸿章:想要出国留学,这么难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zsn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