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吴军来信吴军的谷歌方法论
吴军的谷歌方法论 | 004 超越免费

吴军的谷歌方法论 | 004 超越免费

作者: Beurself_ | 来源:发表于2017-12-23 08:48 被阅读76次

    上周的内容主要围绕吴军老师给予后辈的人生箴言:“上帝喜欢笨人”,主要观点在于 要了解自己的边界和能力,做多大的事情。 另外,吴军老师还分享了自己认为的 人一生要做的五件事。 还挺有感触的。本周的内容主要围绕工作方法和商业本质展开。

    超越免费

    免费这件事情在个人电脑出现之后,其实就很难避免了。早期磁盘机、后来出现的激光盘读写机,以及再后来的互联网,大众可以不借助第三方盗版厂家,自行获得免费信息、软件和音视频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IT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就不可避免地开始免费了。这时,雅虎的杨致远和费罗首创了免费的互联网服务,并且找到了广告这种商业模式,这才让互联网成为一个开放、免费的工具。

    与此同时,一直希望大家来买软件的微软居然用免费的方式在浏览器市场上打败了当时一家独大的网景公司(Netscape),一时之间,免费成了趋势。如果你仔细想想互联网传播的本质,其实它就是起到了一个巨大的复印件的作用。

    免费带来的一个结果是迅速形成垄断。Google、Facebook 和 阿里巴巴就是这样的经典样板。至于为什么有些公司通过免费发展起来了,大部分公司采用同样的商业模式,甚至技术水平也不算差,却很快死掉了。从根本上讲,是后者提供的东西没有用。

    Google 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说过,“提供有用的信息是根本,重点落在“有用”二字上,而不是信息上。”

    但是,免费模式在很多消费者享受到不要钱的服务之后,也让商家的收入大幅减少,甚至让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陷入缓慢发展的阶段。

    今天全球互联网产业的收入不过3800亿美元(2016年),对于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只考虑它收取的费用,不算平台商家的流水。

    即便是在这3800亿美元中,Google一家就占了近1000亿,去掉了1/4,接下来的亚马逊、阿里巴巴,Facebook和腾讯这四家又占掉了1000亿,你如果再把第二梯队的加进去,基本上就没有剩什么了。

    这就是很多互联网公司坚持不了一两年就死掉的根本原因。

    免费看似给了小公司进入市场的可能性,其实却让小公司根本发展不起来。

    今天,其实已经到了超越免费的时代。很多人想,既然价格是零都没法做生意,我倒贴钱是否可以。答案是否定的!有些创业者还真这么做了,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的。

    从2004年到2010年,微软花了大力气试图在搜索上和 Google 竞争,当时它的现金储备比 Google 多好几倍,因此它采用倒贴钱的方式鼓励大家使用它的搜索服务,大约没搜索一次可以获得5美分(三毛钱人民币)的变相奖励(变成积分买东西)。但是那样除了每年烧掉10个亿美元的市场推广费之外,对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没有帮助。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不在于5美分不足以吸引人,而是人对于将要失去的钱财特别在意,对白得来的东西并不珍惜。

    超越免费不是变本加厉地倒贴,而是要找到免费能够成功的逻辑,然后超越那个逻辑。

    免费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过去一些东西有稀缺性,不得不购买,这时免费就变得特别吸引人。当那些东西不再有稀缺性时,再免费就没有意义了。

    Google免费零食的故事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的系主任参观Google公司发现,有专门的区域存放很多免费的饮料和零食,就问是否会有员工将它们带回家,其实新员工(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刚来的时候会拿一点,但是用不了一两个月就不再拿了,因为随时想吃喝都能得到,没必要放到自己那里。

    他说,在大学里,只要有一点免费的零食饮料,大家都是一扫而光。但在Google公司那些东西没有稀缺性,只要发现缺少就立马补全。没有了稀缺性,免费的东西就不再吸引人了。

    香蕉大抢购的故事

    过去在东德,香蕉是非常稀缺的水果,因为那里远离热带地区,而东德的贸易又不发达,因此一旦商店里有了香蕉卖,当地居民就抢购回家。

    等到德国统一后,商店里就出现了大量的香蕉,于是居民就将它们一扫而光。

    第二天大家到商店里一看,又上架了许多香蕉,于是再次一扫而光,但是等到第三天,第四天香蕉依然摆满了货架,这时就没有人再抢购了。

    超越免费的第一条是制造一种稀缺性,而这需要产品、服务本身具有一种难以复制的特性。
    • 稀缺性的前提是与众不同。

    同样是苹果公司几个月推出的 iPhone8 手机,就没有人要,因为它无论和自己过去的 iPhone7 相比,还是横向和华为的手机相比,都没有什么特点。相比之下, iPhone X 的特点就明显很多。

    制造稀缺性这一点其实在个人成长和工作中比销售产品用处更大。

    • 人才过剩

    每一个岗位的求职者所拥有的技能,相比它所需要的,是绰绰有余,以至于博士生只能做硕士生的工作,硕士生做本科生的,而一些本科生则找不到工作。

    在美国,情况也是一样。很多学金融、法律和传媒的毕业生,要先免费给华尔街、律师事务所和好莱坞做实习生。

    在很多行业里,虽然大家干活还是要付钱,但只是辛辛苦苦挣一份糊口钱罢了。要想超越廉价(免费),第一条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稀缺的人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吴军的谷歌方法论 | 004 超越免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ztt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