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内容主要围绕吴军老师自己总结的人生经验和对人的思考,本周是有关出国的话题。
中、美家庭生活习惯上的差别
很多中国的富豪移民到美国之后就会感叹:美国的生活是“好山好水好寂寞”,相比之下中国的日子是”真挤真乱真热闹“。
中美之间的生活差异是巨大的,远不止是因为人口多寡造成的人和人之间距离上的差距。中美之间在生活上,最大的区别是在家庭生活方面。
-
家庭生活的差异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国人更重视家庭,美国人家庭观念淡漠。但是大部分在美国长期生活的人都认为:
美国中等以上的家庭,家庭观念比中国人要强,中国人强的是家族观念,不是家庭观念。
在美国,按照亲疏远近,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三个圈子:
- 我的家庭=夫妻+孩子,结婚前则是父母+兄弟姐妹
- 大家庭=我的家庭+双方父母+双方兄弟姐妹
- 其他
从这三层关系你可以看出,一般的七大姑,八大姨只能算是其他,和邻居、同学、朋友没什么差别。
此外,老婆和妈妈掉到水里先救谁,也是不言自明的。像中国某个相声演员去世后遗产该给谁这种情况,继承次序也是一清二楚的。
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强,主要体现在全家人要一起活动,如果丈夫总是加班,晚上10点钟才回家,或者夫妻分居一年,那样的家庭长期来讲是要出问题的。
因此,美国男的结了婚后一般都比较宅,下了班就回家,晚上没有应酬。这是很多中国富豪到美国后很不习惯的地方。因为天黑了就找不到朋友玩了,约个老同学吃饭,对方还爱理不理,找理由不参加。这也是他们“好寂寞”的原因。
-
家庭比工作更重要
在美国公司,因为家庭原因换工作地点是很正当的理由,比如孩子暑假要从硅谷地区到波士顿做实习,需要家长陪伴,那么和单位讲自己需要在波士顿远程工作一个月,单位一般都会同意。这和中国人所讲的“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是不同的。
公司也明白自己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不如他的家庭。大公司外派一个高管到外国工作一段时间,只要超过半年,就需要解决他(她)全家人的差旅和小孩的上学问题。
-
父母必须参加孩子的一切活动
孩子学校有了演出、体育比赛,家长都是要参加的,为了这些事情可以向单位请假。这种活动也是美国人社交的一种形式。
在中国,有很多媒体会宣传,某某劳模因为工作,没时间管孩子,孩子在学校出了事情也不知道等等。这样的父母在美国人看来是不合格的。
在美国,周末全家回去看电影,到了假期,全家人一同外出旅游也是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做事方式上的差异
美国人做事总是要事先计划好,按部就班地做,很多计划一做就是一年,中间要想插进去事情很难。
在美国你去医院、4S店、(稍微好一点的)餐馆等各种服务性场所,对方首先会问你有没有预约、如果没有预约,对方可能无法给你提供服务。我刚到美国不太习惯看病要提前预约,觉得麻烦。
在美国工作,大家使用微信这样即时通讯的工具并不多,原因是他们不习惯实时处理事情,而希望一切按照安排好的时刻表完成。
美国人甚至不忌讳年纪轻轻就把后事安排好,富人都是在自己还年富力强时,就把孩子资产的分配方式,甚至自己的遗嘱安排好。
在美国很难通过嫁给一个富豪分走一半财产,因为几乎所有的富豪都事先把财产的分配通过信托协议安排好了。比如传媒大亨默多克和邓文迪结婚前,财产未来的受益者早就指定为他的几个孩子,邓文迪能获得的,不过是一些赡养费。
-
人和人的距离上
美国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比较大,不仅是物理距离,还包括心理距离。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隐私的看重。
在美国,很多事情是不能问的,不仅是工资、年龄、家庭状况,还包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比如政治倾向等等。
美国人的距离感让大家在钱上算得一清二楚。在美国,大伙一块吃饭做一大桌,各点各的菜。最后买单时和服务生各算各的账,每次收钱足足要花5分钟。在中国人看来,这么点钱,就算做不到大家轮流付账,也可以算个总账,大家平分一下吧。美国人却是各算各的。
另外有意思的是,根据上面说的情况很多人觉得美国人抠门。但是另一方面,美国人也觉得中国人只会给自己乱花钱,但是在小费等方面非常抠门。
在美国,不仅吃饭要给小费,酒店服务员帮助拿行李也要给,每天还要留两块钱给打扫卫生的人,在酒吧,对方给你调一杯酒也要付小费。总之,小费无所不在。
每个国家都有抠门的和大方的人,只是大家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在中国文化中,大部分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资产,而在美国的文化中,他们认同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意识。
相比而言,中国的家长比较溺爱孩子,这可能和过去的独生子女政策有关,但与此同时,对孩子的约束也比较多。在美国,家长也管孩子,但是更多地是给他们提供机会,而不是帮他们做事情。
对于孩子的未来,中国家长有个普遍的问题是把自己的意志,以及没有实现的理想,转嫁到孩子身上。在美国,家长更多地是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东方的文化中,孩子即使再大,也是父母自己的孩子,自己好歹是长辈,应该得到孩子的尊重甚至将来的招股。当然,父母也会帮助孩子带孙子孙女。、
但是,在美国,孩子离开家以后,和父母的关系就比较淡了,尤其是在孩子自己结婚后,孩子很少照顾父母,当然父母也就不会为孩子带第三代。此外,很多父母并不会勒紧裤腰带帮助孩子贷款买房,因为孩子和他们的联系并没有中国人那么亲,而美国的父母老了以后,会更看重自己的生活,而不会一切为了孩子。
很多第一代移民的家庭,保留了东方人的这种习俗,但是孩子却接受了美国人通常的观念,这种矛盾就比较明显。
-
公私分明
美国的公私分明首先体现在时间上。下了班之后,大部分人是不会在家里查收邮件的,因为那是他们私人的时间了。
其次是在办公用品上,公司的电脑就是公司的,可以做自己的事情,比如上网看新闻,但是不要存自己的东西,因为公司电脑里的资料会有备份。反过来,公司的事情,一定不要在自己的电脑上做,更不能把公司的文件和数据拷贝到自己的电脑上。
公司的用品,或者说财产,也包括邮箱等虚拟物品。和工作有关的事情,一定不要用自己私人的邮箱讨论。
在美国,大家为公司做事,也不会掏自己的钱。在大公司里大家甚至不愿意自己先垫付款项。美国大部分大公司的员工都有公司的信用卡,为公司办事,直接从国内公司账户支出。
美国人公私分明的另一个表现在于,更看重利益,而不是交情。
在中国找工作时,照顾一下亲朋好友是理所应当的,但是美国人会考虑这样做对自己是否有利。如果手底下招的都是朋友的孩子,而他们能力很差,那就等于牺牲了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换取一个面子。、
这种交情美国人是不讲的。但是如果对方是潜在大客户的儿子,来找工作或许会考虑照顾一下,你可以把这看成是利益输送。有人讲,美国也讲究拼爹,就是这个道理。
-
主动性的差异
美国的保守主义,特别是地方自治,主动管理好自己生活的社区在美国是很重要的。
在中国,我们有一个概念叫“单位”,单位在很大程度上照顾我们。单位里有领导,他们安排我们的工作,并且考虑我么你的职业发展。一个人是为自己提出太多的要求,领导会不高兴。
而在单位之上,还有政府,什么事情单位解决不了,还可以找政府。甚至有人投资被骗了钱,也会找政府去闹。
而在美国,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都靠自己照顾自己,主动性非常重要。
在单位里,如果想提升,不仅在年底评定业绩之前要和老板打招呼,甚至很早就要找老板,表示我接下来两年的职业发展计划是什么样的,希望老板予以支持和配合,这样将来有了锻炼的机会,老板才会给他们。
类似地,在学校里,帮助教授做事情之前,先要问清楚有没有薪酬,很多中国学生刚到美国,傻乎乎地帮教授干了一学期的活儿,发现旁边的同学有了助学金,自己却没有。这才找到教授,结果教授讲,我以为你是资源帮助学习的呢。
在生活中更是如此。在中国,各个单位会组织定期体检,在美国,这种事情都需要自己预约。
在中国,几乎所有小区都有物业,门窗水电有了问题就去找物业。但是在美国,凡是独栋房(别墅),有了问题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者自己修,或者打电话找合同工,总之是自己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很多男人,包括一些女士,都是 DIY 的能手。
美国最重要的主动性是参政,并且努力争取自己族裔和自己的权益,这和咋i中国完全不一样。
是否应该移民美国
在行动之前,除了要具备上面讲的有一个接受各种人、各种文化的心态之外,还需要搞清楚下面五个问题。
-
能否吃西餐
“吃西餐”只是一个比喻,准备移民美国生活的人要能接受当地的新东西。
很多人讲,我吃西餐不消化,甚至天生就拒绝尝试西餐, 有这种心态的人,在美国生活会比较痛苦。天底下,什么饮食文化都愿意尝试的人,比较容易适应美国的生活。
当然,肯定会有很多人说西餐没中餐好吃。其实,几乎任何一家米其林餐厅的西餐都非常好吃,而且有着和中餐完全不同的美味。
欣赏不了那些西餐,不是对方做得不好,而是自己缺乏一颗好奇的心和包容的态度。
当一个人开始愿意尝试各种饮食之后,才可能愿意接受各种文化,并且努力和各种人交往,在美国的生活才能丰富多彩。
很多富豪到了美国,发现自己无法融入当地社会,这才有了“好寂寞”的感觉,而这种难以融入,和不能接受西餐是一脉相承的。
-
能否欣赏英语里的诗
这也是一个比喻,意思是说,生活在美国,需要能够享美国文化和制度等各方面好的地方。
很多国家都有自己好的一面,作为常住居民而不是游客住在哪个国家,需要能喜欢那个国家里好的一面,否则就算自己愿意包容其他文化,也不能享受当地的生活,那就如同受罪。
20年前,很多人为了孩子留学卖了国内的房子举家移民,但出去之后才发现在那里无事可做,如同住监狱一样,然后就开始后悔,等到孩子上了大学,又迫不及待地回国,但是过去放弃的机会再也回不来了。
美国社会中存在一种“感恩文化”。一方面,校友特别是后来发财的校友会回馈母校,这是一种感恩,而接受捐赠的单位(大部分为非营利组织),则会毫不吝啬地表达它们的感恩。
相比之下,中国很多接受了捐赠的单位和个人,仅仅是寄给你一张冷冰冰的收据。彼此的感恩,是长期形成的一种文化,需要时间的培养。
刚到美国的人,可能不会被这种氛围感染,但是,如果想生活下去,就需要能够享受这种文化。
-
是否是边界内玩游戏的高手
美国相比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一个经济体量非常大的国家,从整体上看,民众的富裕程度较高,加上对外来移民比较包容,因此还是有很多发展机会,但是在美国做事情的方法和在中国不同。
在美国做事情,尤其需要了解边界是什么,这些边界是什么,这些边界不仅包括商业规则,比如不能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等等,还包含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这样看可能有些抽象,下面来看几个例子:
1. 领导无法摆平“性骚扰”
美国人把追求个人幸福写进了《独立宣言》,这是一个具有宪法效力的文件。因此,很多美国人动不动就以追求个人幸福的理由离婚。但是,在男女交往上,不能乱来,要守规矩。
中国有个富豪,几年前到美国纽约做投资,被属下以性骚扰和诽谤告到法院,后来被美国曼哈顿法院判定罪名成立,判处赔偿1800万美元,从此声名狼藉。
这件事被媒体报道之后,国内投资圈里讨论纷纷,觉得这种事情在中国早就被摆平了。但是在美国,没有什么高一级的主管能“罩住”这种事情,有问题到法庭去吵,一个大老板和一个普通员工对簿公堂,对前者来说总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2. 避税可以,逃税不行
避税在美国是一件合法的事情,但是逃税则不是,这个边界很清楚。
光明正大地将现金带进美国,在海关登记一下并不需要上税,但是很多人悄悄地带现金入境,这就麻烦大了。
很多人觉得每次少带点,分多次带进关,多次存入银行,不会有问题,其实在今天大数据时代,这种漏洞早已经被堵上了。在美国几乎没有人管个人的生活,除非得罪了联邦调查局(FBI)和国税局(IRS)。
3. 急救医疗
在美国需要急救的情况下,医院必须救治,不论有无医疗保险。一些到美国探亲的老人突然得了急病,送到医院救治,出院后,回收到一张额度不低的账单,通常会有几万美元。
这种情况下,其实可以和医院商量,能付多少付多少,大部分时候支付10%,甚至更少,医院也会接受。
但是,如果收到账单不主动去医院解决“困难”,而直接跑回国赖账的话,想再到美国来,几乎不可能,即便混进海关,催债公司也会一直跟在屁股后面。
-
生活的目的是否明确
这个问题如果换句话说,就应该是:我能为美国社会带来什么,我需要美国社会给我什么。
很多年前来到美国的中国人,大多数的目的是因为美国生活水平高,仅此而已,他们绝大多数达到了这个目的,应该对自己的决定是满意的。
而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很多生活在美国的人看到国内的同学进步比自己快,心理不平衡,于是开始回国寻找机会。这说明当初的目的今天已经不成立了。
今天,很多人移民美国是为了孩子上学,这非常好,因为目标很明确,达到这个目的就不会后悔。还有一些老人,因为子女在美国,到美国后是为了拿到公民权,以便于将来养老,这也是不错的目的。
当然也有的人是为了做生意,降低运输成本。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能够有幸福感。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到了美国很难有幸福感。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是一个地方自治的国家,没有大政府为大家负责,因此需要每一个人为它做贡献,如果不做贡献,光享受福利,实际上是不受欢迎的。这也是很多人觉得自己难以融入美国社会的根本原因。
-
是否认同小家生活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生活目标必须明确,如果你喜欢过小家的日子,比较在意环境和饮食为胜,也善于在不同环境里生活和发展,美国(和欧洲)是不错的地方。
如果你喜欢热闹,喜欢更多的机会,擅长于乱中取胜,中国似乎更适合一些。
如果你是一个成功人士,平时总是被周围的人恭维着,下了班后非要应酬一下,热闹热闹再回家,美国显然不是一个好地方。
其实,最核心的就是要搞清楚自己什么样的生活,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再决定到哪里生活。
不仅是出国需要回答这个问题,即便在国内发展,也需要作出各种选择。
比如是在一线城市发展,还是去二三线城市?是呆在南方、还是去北方?是远离家乡,还是守着父母等等。这些选择,都要依据自己的生活目标,而不是别人的做法和意见。
是否该出国读书:中美教育全面比较
在讨论是否该出国读书前,首先要明确将来在哪里生活,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你自己或者你的孩子想在美国生活,或者每年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美国生活,亦或是要做国际贸易,那么出国读书确实是一个应该做的事情。
考虑好前面的问题,我们就来对比下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教育,按照从最高的博士教育,到最低的小学教育的顺序比较。
-
博士层面
美国大学的绝对水平高于中国大学。
吴军老师在约翰·霍普金斯时,那里医学院的博士生(Ph.D,不是学习临床的M.D.),有1/3的人毕业前能够在《自然》或者《科学》这两大杂志上发表论文。
相比之下,中国大学的教授每发表这样一篇论文都要被到处宣传,甚至会被媒体吹嘘为“诺贝尔奖级的研究成果”。
-
硕士层面
其实在哪里读书关系不大。即便是在美国顶级的斯坦福大学或者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都是那些大学挣学费的办法。
在美国,培养博士和本科生是赔钱的,前者花费的研究经费太多,后者所收的学费根本抵不上学校在每个学生身上花的钱。
今年10月底在哈佛大学的返校日上,哈佛的校长明确讲,该校在每个本科生身上花的钱是16万美元,而收到的学费是6万美元。
但是,在培养硕士时,美国私立名校是按照博士生的学费收费,却不用为他们提供什么科研条件,因此是挣钱的买卖,这些大学会招收大量来自中国的硕士生。
美国很多名校甚至为了迎合中国人对金融的兴趣,在原来的统计系或者应用数学系下面开设金融数学或者金融工程等专业。
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统计系一年能招收200-300名硕士生,其中80%~90%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从毕业生的姓氏来看,非中国人不到10%。
从这样的地方拿一个硕士,和清华北大硕士毕业,还真不好说哪个更强,我甚至认为美国一些名校个别的专业,硕士生比中国的“更水”。
-
本科层面
在美国,最难进的是顶级私校的本科,这和中国最难考的是清华、北大的本科一样。美国公认的最著名的五所大学是哈佛、耶鲁、普林斯顿、MIT和斯坦福,根据它们是首字母缩写,被简称为 HYPMS 。
这五所大学2017年一共入学7300名本科生,和中国清华、北大新生入学人数相当。接下来是所谓的常青藤大学,除了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所所谓的“大藤”,还有哥伦比亚大学等五所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和清华、北大比,各有所长。
国内大学有哪些长处呢?主要是三点:
1.考试成绩好
大家不要小看考试成绩这一条,它总的来讲和基本功是相关的。
2. 学生群体水平整齐
也就是说没有太差的,当然对于个别奥运冠军,不能用学习成绩要求他们。
3. 毕业时绝大部分都达到了培养目标
我这里所说的培养目标不是指毕业,而是指能够在社会上胜任他们该有的角色。而在 HYPMS ,四年的毕业率都不到90%。
HYPMS 有哪些长处呢?主要有这样6个特点:
1. 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好
哈佛按照学霸招进去的学生不到10%,即便在MIT,里面的学生告诉我,算得上是学霸的人,每一届不过50人左右(每一届有1100-1200名学生)。但是,这些学校的学生全面发展的水平要比国内的高很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年一度的哈佛论坛的整个活动的组织全是本科生完成的,他们不过20岁左右,居然能聘请到各国政要和工业界领袖,并且安排好那些嘉宾的行程和活动。
2. 很早地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参加社会实践
很多人在本科阶段就能在中啊哟的杂志上发表论文。
3. 学生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强
美国的学生独立性普遍较强,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就有所培养。
4. 自由选课,选择专业,因材施教培养每一个人
老师除了教课,在培养学生其他能力上平均花费的时间较多。
5.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比较多
像 HYPMS 这些学校,都非常强调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6. 双学位的毕业生比例很高,有的大学比例高达一半。
类似地,如果用中国九校联盟(C9)的大学(清华、北大、浙大、南京大学、复旦、上海交大、中国科大、哈工大、西安交大)外加上文科比较突出的人大,对比美国前20的大学,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总的来说,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在美国读本科不是一个坏的选择,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学生要有一定的自觉性,否则到了美国就天天打游戏了。
-
高中层面
美国和中国又是各有千秋了。
简单地讲,美国顶级高中的学生学的课程多,个别学生会学习得非常精深,但是大部分学生不会这样,而是向知识面广的方向发展。美国优秀高中的毕业生会学完很多大学的课程,这是中国高中比不了的。
此外,美国高中生参加课外活动很多,并且在很多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赞叹。很多高中生能在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体育成绩达到世界顶尖水准,甚至获得奥运会冠军。
相比之下,即便是中国最好的高中,学生所学依然非常窄,考试的压力过大,视野不够开阔。
不过,中国学生也有自身的长处,就是数学和科学的教育(也被称为STEM教育)水平较好。
需要强调的是, HYPMS 每年在中国招的学生加起来不过40名,因此,如果想进入美国一流的私立大学(前25名的大学),恐怕要到美国上高中。
-
初中层面
中国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但是美国学生的写作、表达和分析能力培养得好。有趣的是中国学生虽然数学好,但是逻辑分析能力并不强,而美国学生写东西,做研究课题,都很讲究逻辑性。这又是和小学的教育有关。
-
小学层面
中国学生的算术学得多,善于解难题,美国哪怕再好的小学负担都不重,但是从那时开始,美国学校就教育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特别强调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只有好的答案,和不好的答案,符合逻辑和不符合逻辑。
给孩子标准答案,是扼杀了很多中国年轻人创造力的原因之一。
答读者问:留学生怎样更好的融入美国?
Q: 吴老师您好,希望您能谈谈女性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的关系。
A: 这是一个大问题,并非靠个人的努力就能够解决。
总的来讲,需要全社会在各方面对女性有一些照顾才可以,比如在招工和入学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在欧美国家,最后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解决的。但是在中国目前的大环境下,这件事暂时做不到,而且对女性还有一些歧视。
因此,一方面所有的人,特别是女性,都应该为全体女性的权益呼吁和努力。另一方面具体到个人,丈夫以及整个家庭的支持,在中国的大环境下变得特别重要。
Q: 吴老师您好,我有一些困惑,关于创新和执行的矛盾的困惑。我在公司内的研发部门,每当有创新的想法提出,都会有决策者提出顾虑,执行起来就会有困难?但是不创新,技术就没办法进步。 想知道如何处理组织创新和执行的关系,有没有多快好省的办法,怎么改变组织里求稳、怕风险的风气呢?
A: 你问的问题很多人都问过,或者问过类似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打算从一种特殊的角度回答你,即站在老板,或者决策者的角度,因为我觉得订了我们专栏的人,最终不会满足于永远做下面的执行者,而是做上面的决策者,因此必须养成决策者的思维方式。
我们必须承认,公司里决策者们总体上的见识比下面执行层面的人要高一些。如果研发部门研究出了新技术,决策者不使用,通常是有原因的,要不就是那些决策太傻、太笨、脑子进水。如果真是这种情况,你可以明天就离开那家公司。但我估计不会是这种情况。不理解为什么决策者们不用,说明考虑问题还不够全面。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来谈谈创新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改变不等于创新,即使执行者自己感觉是往好的地方改。改变有好的,有坏的,还有没必要的。最后一种最多,第一种非常稀少。
微软的操作系统和Office从2000年左右到今天不断在改变,可是我们没有谁感觉到有什么受益。也就是说,改变谈得上,但创新这层金就不用往脸上贴了。当然,每一次改变,工程师们都觉得自己是在创新。将近20年过去了,大家可以评论一下有多少创新在其中。
好了,大部分改变真实的情况是,具体执行的人觉得是创新,但是对决策者们来讲不过是一种改变而已,因此他们就很难下决心冒风险接受这种改变,毕竟切换的成本是极为昂贵的。
对于真正的创新,要想说服别人接受,首先要想清楚别人,特别是领导不接受的原因在哪里,否则一味强调自己东西好是没有意义的,这样两个人是自顾自,各说各的。光靠口才和一般的个人关系说服别人是不够的,因为即使当时似乎说服了对方,接下来对方再反思一下还会返回。
Q: 吴老师您好!我是一名高中生,明年将要去美国读本科。我在 early decision 中被得州一所顶级的私立大学录取。 我想向您请教一下,留学生怎样能更好地融入美国呢?尤其是在得州这样一个保守的大环境下,您能不能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指教一下。
**A: ** 首先祝贺你取得了这样优异的成绩,并且得到大学的认可。如果我能给你一些建议的话,我想对你讲这样几点:
1.到美国后要诚实 ,这件事比中国重要很多。
美国总体来讲是一个靠个人信誉支撑起来的社会,因此大家都比较轻信,但是一旦发现受骗上当,给予的惩罚是终身的。
在中国大家习惯于把自己塑造得很完美。在美国可以不完美,大家能容忍缺点,但是不宽容欺骗。这里讲的诚实不仅是考试不作弊,不骗别人,也包括出于帮助朋友的目的,做一些违规的事情。比如下面这样看似小的事情:
a) 把作业拿给同学抄。你可以讲给他听,但是不能直接把作业给他抄,这和抄别人的作业同样是作弊行为,有些时候处罚是极重的。
b) 替别人租车,或者租了车让没有驾照的朋友学车。
c) 做代购之类的生意,或者有偿帮别人,这算是非法打工。到美国那么好的学校,目的是好好读书,将来有的是挣钱机会。
我列举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在这些地方上注意自己的行为,是融入美国社会的第一条。
2. 要保持和一些中国朋友的关系,但不要仅活动于中国人的圈子。这也是我女儿给你的建议。我问她对你有什么建议,她只说了这样一条,因为她和我一样,都发现一些大陆过来的学生有这样的问题。另外,不要天天课下说中文,最好第一年一句中文都不讲。
对于第一年的新生,大家都可以原谅你的语言问题,因此不要不好意思和大家交流,多介绍你的国家、你的城市、你过去的学校和你的家庭,美国人一般都很欢迎世界各地来的人。
3. 如果有人帮你,一定要感激, 有困难尽管向周围信得过的人求助,包括向学校求助。不过要注意,千万不要和政府玩捉迷藏的游戏,比如逃税。一些新生,如果钱不够花,可以让系里帮助找一些校内挣钱的机会(注意是校内),但是不能逃税。
4. 要多做贡献, 班上和社团的那些事情如果你可以做,就尽可能地去做。为大家做事情,才是融入美国社会最好的办法。
5. 我不知道你要学习什么专业,但是如果想在美国留下来,需要学习一个STEM的学位,哪怕是第二学位,这样毕业后会有非常长的时间找工作。
6. 得克萨斯州是一个好地方,不要听到“保守”两个字就觉得不好,那里的人非常朴实,不像纽约和加州的人那么精明,你会很容易融入当地社会。在美国,治安差的是蓝色州,而不是红色州。如果你去的是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那是很好的大学,学校会照顾好每一个学生。
7. 美国是一个轮子上的国家,公共交通不发达,到美国先要办的事情除了安顿下来,就是赶快学车拿一个护照,这样不仅将来生活会更方便些,而且驾照在美国相当于是身份证,用起来也很方便。
8. 最重要的,是注意安全,包括信息安全。不要被那些免费的东西吸引,不要和那些莫名其妙打来的电话,特别是告诉你中奖了的人多交流。
你的社会保险号(如果能申请到的话)、驾照好吗,以及你母亲的姓氏永远不要随便告诉人。在美国,由于女方结婚后常常会改用男方的姓氏,因此娘家的姓氏一般人不知道,也成了很多银行确认你身份的密码。
不要轻易搭乘别人的汽车,也不要搭载陌生人,最好也不要搭乘开车不熟练的外国同学的汽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