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工智能
BERT:深度双向预训练语言模型

BERT:深度双向预训练语言模型

作者: 酷酷的群 | 来源:发表于2021-01-10 12:41 被阅读0次

    论文标题:BERT: Pre-training of Deep Bidirectional Transformers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1810.04805

    一、概述

    1. 简介

    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通过预训练来学习无标注数据中的深度双向表示,预训练结束后通过添加一个额外的输出层进行微调,最终在多个NLP任务上实现了SOTA。

    预训练语言模型在实践中证明对提高很多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有效,其中包括句子层级的任务,比如自然语言推断(natural language inference)和复述(paraphrasing),还有token层级的任务,比如命名实体识别(named entity recognition)和问答(question answering)。

    1. 预训练模型使用方法

    在下游任务中应用预训练语言模型表示的方法有两种:feature-based的方法和fine-tuning的方法。举例来说,ELMo这种预训练语言模型使用feature-based的方法,通过将ELMo的预训练的表示作为额外的特征输入到特定于任务的模型中去;GPT使用fine-tuning的方法,通过引入少量的特定于任务的参数,在下游任务中训练时所有的预训练参数。

    1. 语言模型的单向与双向

    截止BERT之前的预训练语言模型都是单向的(unidirectional),包括GPT和ELMo,这样的方法对句子层级的任务不是最优的,而且对于token层级的任务比如问答非常有害。BERT使用masked language model(MLM)的方法来预训练,这种方法能够训练一个双向的(directional)语言模型。除了masked language model的预训练的方法,BERT还使用了next sentence prediction的预训练方法。

    1. BERT的贡献
    • BERT证明了双向预训练的重要性;

    • BERT减少了对精心设计的特定于下游任务中的架构的依赖;

    • BERT在11个下游任务上达到了SOTA。

    二、BERT

    BERT的使用分为两个阶段:预训练(pre-training)和微调(fine-tuning)。预训练阶段模型通过两种不同的预训练任务来训练无标注数据。微调阶段模型使用预训练参数初始化,然后使用下游任务(downstream task)的标注数据来微调参数。

    BERT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在不同的任务上有统一的架构,使用时只需要在BERT后面接上下游任务的结构即可使用。

    1. 模型架构

    BERT的模型架构是一个多层双向的Transformer的encoder。我们标记模型的层数(每一层是一个Tranformer的block)为L,模型的hidden size为H,self-attention head的数量为A。两个比较通用的BERT架构为BERT_{BASE}(L=12,H=768,A=12,Total\; Parameters=110M)BERT_{LARGE}(L=24,H=1024,A=16,Total\; Parameters=340M)

    对比GPT,BERT使用了双向self-attention架构,而GPT使用的是受限的self-attention, 即限制每个token只能attend到其左边的token。

    1. BERT输入和输出的表示

    BERT的输入表示能够是一个句子或者是一个句子对,这是为了让BERT能够应对各种不同的下游任务。BERT的输入是一个序列,该序列包含一个句子的token或者两个句子结合在一起的token。

    具体地,我们会将输入的自然语言句子通过WordPiece embeddings来转化为token序列。这个token序列的开头要加上[CLS]这个特殊的token,最终输出的[CLS]这个token的embedding可以看做句子的embedding,可以使用这个embedding来做分类任务。

    由于句子对被pack到了一起,因此我们需要在token序列中区分它们,具体需要两种方式:
    ①在token序列中两个句子的token之间添加[SEP]这样一个特殊的token;
    ②我们为每个token添加一个用来学习的embedding来区分token属于句子A还是句子B,这个embedding叫做segment embedding。

    具体地,BERT的输入由三部分相加组成:token embeddings、segment embeddings和position embeddings。如下图所示:

    BERT input
    1. BERT的预训练

    BERT使用两个无监督的任务进行预训练,分别是Masked LM和Next Sentence Prediction(NSP)。如下图所示,我们定义输入的embedding为E,BERT最终输出的[CLS]的embedding为C\in \mathbb{R}^{H},最终输出的第i^{th}个token的embedding为T_{i}\in \mathbb{R}^{H}

    pre-training
    • Task 1: Masked LM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深度双向模型比left-to-right模型和left-to-right和right-to-left简单连接的模型的效果更加强大。不幸的是,标准的条件语言模型只能够够left-to-right或者right-to-left地训练,这是因为双向条件会使每个token能够间接地“看到自己”,并且模型能够在多层上下文中简单地预测目标词。

    为了能够双向地训练语言模型,BERT的做法是简单地随机mask掉一定比例的输入token(这些token被替换成[MASK]这个特殊token),然后预测这些被遮盖掉的token,这种方法就是Masked LM(MLM),相当于完形填空任务(cloze task)。被mask掉的词将会被输入到一个softmax分类器中,分类器输出的维度对应词典的大小。在预训练时通常为每个序列mask掉15%的token。与降噪自编码器(denoising auto-encoders)相比,我们只预测被mask掉的token,并不重建整个输入。

    这种方法允许我们预训练一个双向的语言模型,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了预训练和微调之间的mismatch,这是因为[MASK]这个token不会在微调时出现。为了缓解这一点,我们采取以下做法:在生成训练数据时我们随机选择15%的token进行替换,被选中的token有80%的几率被替换成[MASK],10%的几率被替换成另一个随机的token,10%的几率该token不被改变。然后T_i将使用交叉熵损失来预测原来的token。

    • Task 2: 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NSP)

    一些重要的NLP任务如Question Answering (QA)或者Natural Language Inference (NLI)需要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通常不会被语言模型直接捕捉到。为了使得模型能够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我们训练了一个二值的Next Sentence Prediction任务,其训练数据可以从任何单语语料库中生成。具体的做法是:当选择句子A和句子B作为训练数据时,句子B有50%的几率的确是句子A的下一句(标签是IsNext),50%的几率是从语料库中随机选择的句子(标签是NotNext)。[CLS]对应的最后一个隐层输出向量被用来训练NSP任务,这个embedding就相当于sentence embedding。虽然这个预训练任务很简单,但是事实上在微调时其在QA和NLI任务上表现出了很好的效果。在前人的工作中,只有sentence embedding被迁移到下游任务中,而BERT会迁移所有的参数来初始化下游任务模型。

    1. BERT的微调

    Transformer的self-attention机制允许BERT建模多种下游任务。对于包含句子对的任务,通常的做法是先独立地对句子对中的句子进行编码,然后再应用双向交叉注意(bidirectional cross attention)。而BERT使用self-attention机制统一了这两个过程,这是因为对拼接起来的句子对进行self-attention有效地包含了两个句子之间的双向交叉注意(bidirectional cross attention)。

    对于每个任务来说,我们只需要将任务特定的输入输出插入到BERT中然后端到端地微调即可。举例子来说,BERT的预训练输入句子A和句子B在微调时可以类比为:
    ①paraphrasing任务中的句子对;
    ②entailment任务中的hypothesis-premise对;
    ③question answering任务中的question-passage对;
    ④text classification或者sequence tagging任务中的text-∅对(也就是只输入一个text,不必一定需要两个句子)。

    对于BERT的输出,对于一些token-level的任务,BERT的token表示将被输入到一个输出层,比如sequence tagging或者question answering任务;对于entailment或者sentiment analysis这样的任务,可以将[CLS]对应的表示输入到一个输出层。

    三、实验

    1. GLUE

    我们使用[CLS]这个token的最后一层的隐层向量C\in \mathbb{R}^{H}作为聚合的表示,可以认为是sentence embedding。在微调时只引入一个新的权重W\in R^{K\times H},这里的K代表标签的数量,然后计算标准分类损失log(softmax(CW^{T}))。下图展示了BERT在GLUE上的效果:

    GLUE
    1. SQuAD v1.1

    在这个数据集上,我们将question和passage拼接起来作为一个输入序列(中间是[SEP])。在微调时引入一个start向量S\in \mathbb{R}^{H}和一个end向量E\in \mathbb{R}^{H},计算T_iS的点积然后通过softmax函数作为wordi是答案的span起始位置的概率:P_{i}=\frac{e^{S\cdot T_{i}}}{\sum _{j}e^{S\cdot T_{j}}}。答案的终止位置也做上述类似处理。从ij的候选区间的得分记作S\cdot T_{i}+E\cdot T_{j},我们挑选j>i的最大得分区间作为预测的结果。下图展示了BERT在SQuAD v1.1上的效果:

    SQuAD v1.1
    1. SQuAD v2.0

    SQuAD v2.0有的question在提供的passage中没有答案存在。在微调时我们设置没有答案的问题的span的起始和结束位置都是[CLS]这个token,也就是start和end的可能性空间包含进了[CLS]的位置。在预测时,我们比较没有答案的span得分s_{null}=S\cdot C+E\cdot C和最优的有答案得分\hat{s}_{i,j}=max_{j\geq i}S\cdot T_{i}+E\cdot T_{j}。当\hat{s}_{i,j}>s_{null}+\tau时,我们预测这是一个有答案的问题,这里的\tau用来在dev set上选择最优的F1。下图展示了BERT在SQuAD v2.0上的效果:

    SQuAD v2.0
    1. SWAG

    微调时我们为BERT构建4个输入序列,每一个是所给的句子(句子A)和一个可能的延续(句子B)。然后引入一个向量,该向量和每一个输入对应的[CLS]的embedding的点积再通过一个softmax层来得到每个选择的得分。下图展示了BERT在SWAG上的效果:

    SWA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BERT:深度双向预训练语言模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zuo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