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失去的梦想
我想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被问过这个问题“你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天真无知的我们心里,我们大多想要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瞩目的人,一个自己真心想要成为的人。
而现在的我们却往往只是社会群体下毫不起眼,努力挣扎着生活的人。
我们抛弃了儿时的梦想,放弃了自己的意愿,盲目的随着社会的节奏读书、工作、结婚、生子、退休、带娃、然后走向死亡。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梦想。
读书时,老师说只要现在好好学习,以后你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毕业后,没有了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失去了那些支撑着我们一路走下来的“谎言”,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完全自主,却突然无所适从。
而后为了生活,我们中的大多数又匆匆忙忙地找了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最后为了这样那样的理由,我们不敢辞职,不敢从头开始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你退休了,有了实现梦想的成本,却没有兴趣或精力去追寻了。
更甚者,你已经忘了自己曾经是有梦想的,你安于生活。
一生就这么可以预见的过去了。
临终前回顾自己的一生,你是否后悔当初乖乖的遵循老师的教导,后悔为了生活而罔顾自己的意愿,后悔盲目的随着社会的潮流往前?
2. 对生活的妥协
我们的梦想大多丢失在我们不断地与生活妥协中。
不管什么时候,无论身处何种情况,只要你有心,总是有机会做你真正想要做的事,过你想要的生活。
然而你妥协了。
读书时你妥协于繁重的课业,工作时你妥协于忙碌的生活,最后你妥协于他人的期待。
你妥协了,你选择了安逸,选择了社会认定的正常,也就放弃了实现梦想成为真正的自己的可能。
《无声告白》里说,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但从你开始对生活妥协,丢失自己梦想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不知道该从何去找寻真正的自己了。
我们屈从的人生就像一场不自觉地对生活导演的剧场的演绎。
就如《楚门的世界》里,楚门自以为正常的日常生活其实都是在导演和身边演员的不断引导下发展的。
同样妥协于生活的我们的行为、价值观也在社会整体价值体系若有若无的引导下慢慢地趋于标准,而失去了自我的独立性。
3. 找回真正的自己
虽然我们现在大多都已丢失了儿时的梦想。
但庆幸的是,梦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也不是消失后就不见的,它始终都存在着,只要你勇敢伸出手去,就能重新抓住它。
任何时候只要你意识到并为之努力都不晚。
你随时可以重拾梦想,找寻内心深处那个你真正想成为的自己。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Strickland在一夕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过去的生活,去寻找真正的自己。
在我们看来或许极端,或许批判(抛妻弃子),但都阻挡不了他的步伐,因为成为自己心底那个真正的自己诱惑太大。
也许这只是我天生的情结,那时候已经非常强烈,觉得这种生活,这种随大流的生活,有点不对劲。我承认其社会价值,我清楚其安稳的幸福,血液中却有一股热流需要更狂放的通道。这种轻而易得的快乐似乎应该警惕,我心底渴望更惊险的活法。若能改变,改变并体验未知的激情,我随时准备攀越嶙峋的怪石,涉足阴险的浅滩。
世间一切的美好,都好不过成为自己心底原本的那个人。
如果能成为自己心底原本的那个人,那么我随时准备攀越崎岖的高山,涉足泥泞的浅滩,就算撞的头破血流亦不悔。
“你后悔过吗?”
“没,一丁点都没。我能糊口,这就够了。我别无所求,只想这样活到死。这一生很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