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些老师朋友交流,听他们讲他们班上的一些比较特别的孩子,以及作为老师那些小苦恼…
有些课上特别爱插嘴的孩子,老师原本是想引导其他孩子更多的思考,这个孩子一口气就把答案报出来了,老师郁闷,家长嫌弃。经验不足的老师可能更多地是排斥,强行制止,但效果往往不佳。站在这个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很可能是为了获得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关注,如果这样的话,老师若能和他约定好不插话,但也给他足够的关注比如让他稍后作为小老师讲解答案背后的逻辑和原因,效果可能会更好。
有些孩子课上会比较安静,想举手的时候又有明显的犹豫,这种孩子往往是对自己不够自信,或自尊心比较强,害怕自己回答错误失了面子。这个时候老师再不确定孩子是否确定知道的情况下,可以走到他面前适当引导他说出正确答案,一旦说出,立即真诚地鼓励,这回让孩子的自信息大大建立,慢慢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投入积极(自己小时候好像就是这么过来的)。
有些孩子表现得似乎不是那么在乎,不在乎老师的看法,不在乎周围的同学,不在乎作业完成情况,不在乎考试分数,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种孩子往往让老师特别头疼,不知如何处理。但从心理学角度看,真能有人是可以独自一个人过吗,也许有,但这种往往都是道行很高的人。对于无所谓的孩子,显然不是这样,他们很有可能是通过不在乎把自己保护起来,为了让自己免受伤害:如果在乎老师的看法,但老师给的却是负面的。如果老师能够理解这些,不着急,慢慢地走进他的内心,一次次地鼓励、真诚、用心,会慢慢让他放下身上厚重的保护壳,对你敞开心胸。
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是有性格上的缺陷的,是要在课堂上捣乱的,这往往都和他们的原生家庭是相关的,如果老师们能够理解这些,也许会对孩子们多一份理解多一些耐心,帮助他们一点点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