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分析——
1.单元主题:杰出人物,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孙权。
2.结构上的共性:它们都有清晰的结构,《邓稼先》是以小标题的方式呈现。《说和做》有过渡段和总结句。《回忆鲁迅先生》是通过空白的格来分开每一部分的内容。《孙权劝学》虽然没有明显的标记,但按照故事情节可以很清晰的呈现出劝学、就学、学成的一个过程。
3.每一课都有对人物的细节描写。
4.语言特点:《邓稼先》语言的平实,《说和做》语言的精致凝练,《回忆鲁迅先生》语言的细腻,《孙权劝学》语言的简洁,我们可以结合着每一课的语言特点归类整理。
5.理解任何一个人物,都可以放在特定的时代去理解人物,去感知他们内在的精神品质、性格特点。
单元主任务:设置情境,给这些杰出的人物拍纪录片,你打算会拍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拍这些内容。
第一课时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2.同桌处理字词,用成语造句子。
3.交流分享。
分享部分:
1.谈一谈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深刻,为什么?如邓稼先学成博士后立即回国,让我们感受到报效祖国的迫切心情,爱国的情怀。
闻一多在公开场合大骂国民党特务,这是一种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鲁迅先生在生病时仍坚持工作,可以看出他的敬业。
2.字词处理部分,一个方面让学生指出哪些字形容易写错,哪些读音容易读错,成语运用部分要通过一定的语境造句子。作业呢,可以分层设计,让他们用其中的一两个或两三个成语连词成段。
第二课时《邓稼先》
具体的操作以邓稼先这一课为例,先来看一看,如果拍摄邓稼先的纪录片,你打算拍什么,说出理由。
如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图片,从侧面感受邓稼先为祖国做出的重大贡献。
再比如可以拍邓稼先得了癌症,做了三次癌症的手术,在如此病重期间依然关心核武器发展事业,可以看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还可以把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对比的画面拍摄出来,因为奥本海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恃才放旷,他多次打断别人的报告,可以看出他锋芒毕露的性格特点和自傲自大的一个特点。而邓稼先通过谈话可以感受他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的纯粹淳朴的品格。
还可以拍他说服两派解除矛盾,以此让我们感受他高超的沟通能力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还可以拍杨振宁印证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是否有外国人参与这样的一个话题,以此让我们感知邓稼先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还可以拍井下发生了意外,邓稼先说我不能走,可以感受他在面对危险时勇于直上、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以上这些都是通过鲜明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那我们还可不可以通添加其他的内容和画面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呢?
比如第一个小标题主要用排比的段落展示当时中国贫穷落后时期被外国人任人欺负的画面,那么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邓稼先对于挽救当时的民族危亡起到关键的作用。这就是把人放在了特定的历史背景中,以凸显他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对于国家的发展所起到的不可磨灭的功劳。
还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吊古战场文》的内容拍摄戈壁滩那种荒凉的环境,艰苦的条件,以此表现邓稼先和他的队友们坚强的意志面对困难不抱怨的心境以及甘于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那我们还可以按五四时期的那首歌来做结尾,以此讴歌邓稼先伟大光辉的一生。
除了背景和环境,我们还可以在纪录片当中添加一些旁白的内容,那我们就可以找到这篇课文当中作者评价性的语句,以画龙点睛,高度赞扬其高贵品质。
最后,播放中央电视台《中国脊梁——两弹元勋邓稼先》的视频,以此丰富人物的内容和精神,并为片段写作助力。
板书总结:如何凸显人物,一通过事例,二通过背景,三通过环境,四通过评价。
作业布置:为邓稼先写一段话,至少用上一种修辞,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第三课时《说和做》
1.在依据第一课的基础上,分两个环节进行,第一个拍“学者身份”,第二个拍“革命家身份”。
依然以事例来凸显人物精神。学者身份,他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同时在叙述事例的过程当中,有一些画面的细节需要勾画,如头发凌乱,书桌凌乱不堪,忘记吃饭,睡得很少,深宵灯火,四方竹纸本子,密密麻麻的小楷。
以此总结他一丝不苟、治学严谨、专注研究的精神,由此有了成绩卓越的现实,同时我们会发现他对于物质方面,对于个人的外在形象方面不关注,关注的是精神食粮和专著研究。
革命家身份仍然以事例来体现。一个是起草政治传单,一个是在群众大会上做演出,还有一个参加示威游行。画面的细节一个是指着败类大骂,一个是昂首挺胸长须飘飘,那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一直在做掉脑袋的事情,以此表现他言行一致、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我们可以围绕着标题《说和做》,勾画文中相关的语句,以此来发现作为学者和革命家身份的时候,对说和做两个方面不同的态度。
通过梳理,学生会发现,作为学者,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以此表现潜心学术学者的身份。作为革命家,他是说了就做,以此看出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的大英雄气概。
3.我们还可以继续补充资料,闻一多在西南联大时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战争胜利就不剃去,以此展示抗战到底的决心。所以总结全文时,有“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的句子,既照应了标题,又总结了全文,还点明了主旨,以表达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无限怀念和敬仰。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