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萨利机长》中几乎所有的程序都是按照任务清单来进行的,没有人会犯错。
萨利机长的电影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是以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事件为原型拍摄的。
在飞机起飞后一分钟左右,但起飞一分钟左右,机长向机场塔台报告,指飞机上两具引擎都撞上鸟而失去动力,要求立即折返机场。
机场方面随即指示1549号班机立即折返,但机长发现不能掉头折返机场,于是准备安排客机飞往新泽西的泰特伯勒机场作紧急降落;但其后机长又发现当时飞机的高度及下降速率,无法让客机安全降落于泰特伯勒机场。
于是,机长决定避开人烟稠密地区,冒险让客机紧急降落在贯穿纽约市的哈德逊河上。拉瓜迪亚塔台在机长告知即将降落哈德逊河23秒后失去与班机联系。
飞机飞进哈德逊河河道上空,并以滑翔方式缓缓下降。飞机机尾首先触水,其后以机腹接触水面滑行,飞机左侧的一号引擎于水面滑行期间脱落沉入河底。
最后,飞机于曼克顿附近停止滑行,机身大致保持完整,机上所有乘客全数生还。机长最后离开机舱前扔搜索一番,确认所有乘客都离开了飞机才走出机舱。
其实电影中有几个细节需要大家留意,
第一,飞机起飞之前萨利机长和副机长都在做什么?
机长与副机长进入驾驶舱后互相打招呼,减少了团队磨合的进度。
各自都拿起了航空公司的起飞前检查清单,逐项检查,毕竟驾驶舱几乎有上万个开关。
确认检查无误后,才开始启动起飞程序。
来源 | 职场万事屋第二,机长与副机长是第一次合作,发生事故的时候两人的反应惊人的一致?
当发生鸟击后,两人的第一反应几乎很一致,拿起航空公司的《快速检查手册》逐项确认应急方案。
在经过快速的应急检查后,确认无法通过滑行飞到指定跑道后,萨利机长才决定迫降在哈德逊河上。
这是一个很大的冒险,毕竟在此之前,水上迫降从来没人生还。
第三,为什么发生事故的过程中,没有引起乘客的动乱?
在起飞之前,空姐利用广播引导乘客学习《乘客须知手册》,并拿着手册一路宣导。
在接到萨利机长的“准备接受紧急撞击”的指令后,三名空姐反应几乎完全同步,各自系好安全带,大喊“推座椅背,弯腰,低头”,其他的乘客也都按照指示照做。
这一切都来源于航空公司的紧急处理清单的练习。
二、提升工作效率最好的方式就是“流水线”,把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拆解进任务清单中。
01
我有时候特别反感的一种工作方式,就是开完会后每个人依然不知道做什么,或者要做成什么样子。
如果是这样的结果,那我们开会完全是属于无效会议。
最近小组接到了一个领导交办的任务,需要分析刚结束的一个活动效果分析。
因为这个活动设计几百个城市,而且其中每个城市可能执行情况都不一致,导致这个分析任务还算比较艰巨。
当主管接到这个任务,就把我们大家召集起来开会。
会上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基本上没有一致的。不可否认,每个人说的分析角度确实没有问题,但我们是一个team,最终需要以Team名义发出我们的分析报告。
而最终主管下达 了这样的命令:每人去做一份,我挑一份最好的汇报给领导。
这一下,我就有点懵了。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说的是想法,并没有把分析任务从头到尾罗列清楚。
例如,评定活动效果好与坏的标准是什么?
活动数据取值工作谁负责?
活动数据清洗工作谁负责?
活动数据分析工作谁负责?
活动分析报告谁负责整理?
活动分析报告校验谁负责?
更谈不上规划每一个工作流的完成时间节点,最后的结果就是每一个人自顾自的去做数据分析,最后的结果就是要么不是分析角度不够全面,要么就是数据清洗不到位,要么就是数据中有诸多错误数据,直到领导来催分析报告的时候,我们依然还没有一份Team名义的分析报告。
如果我们可以开会时候,把分析报告所需的工作罗列清楚,并加上判断标准,合理分配到每一个人身上,我相信这份报告应该不出两天就可以完成的非常好。
02
工厂为什么都按流水线来工作?
如果制作一枚钉子需要36道工序,假设工人都各自为战,每一个人都去做这36到工序,那一天的产能可能不到200枚钉子。
可如果把这36道工序,制定36个人来做,每个人负责一道工序,并按照操作准则来实施,那一天的产能可能是20000枚钉子。
更何况,现在都是机械化生产了,按照工序清单来划分流水线,一天的产能可能是200万枚钉子。
而工人们要做的,就是按照36道工序的检查清单,逐项检查流水线是否运行标准就好了。
三、 没有人会为你的错误而买单,你需要做的仅仅是不犯错!
01、
前段时间,好友小莫与主管闹得很不愉快。
细问之下才了解到,原来因为一封邮件没有抄送到部门领导,被主管狠批了一顿。
小莫实感委屈,因为小莫仅仅是审批流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主因还是发件人未抄送部门领导。
对于主管的狠批,小莫任务错误不在自己,而在发件人,同时这样的类似邮件一天好几十封,不算什么大事,所以与主管发生争议。
其实小莫的部门作为部门领导的前置部门是有责任为领导审批好每一封邮件的,
即便发件人未抄送领导,小莫在审批的时候也需要加上部门领导,让领导知晓这件事,避免造成风险。
如果因为小莫的审批没有抄送领导,导致销售钻了漏洞给公司造成了损失,恐怕小莫与主管都可以滚蛋了吧。
事后小莫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审批邮件的检查清单,每一次审批邮件都按照清单一项项的去检查,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事情了。
主管也把小莫的检查清单推广到全小组学习,大家的错误率几乎没有了。
02、
再说一个我个人的亲身经历。
那时候我还在国企做桥梁技术员,在每一次浇筑混凝土之前,我们都需要去检查模板位置及拉杆螺栓是否按规范实施的。
有一次,在一个小承台的混凝土浇筑前,我与测量组一起确认完模板的位置无误后,便通知了开盘浇筑混凝土。
大家不难发现,我没有去做拉杆螺栓的检查。
我当时认为,这只是一个小承台而已,混凝土方并不多,应该没什么问题。
刚浇筑过20cm的底层混凝土,我的师傅(技术老总)过来巡查工地,正好经过我这里,就过来看看。
问了我一些技术问题和检查问题,正准备转身走的,突然回身过来问我:拉杆螺栓都检查了吧?
我心虚但不敢骗我师傅就回答,这个是小承台,没多大力,没事的。
我至今都记得我师傅那个恨不得生吞我的眼神,转身立即叫停混凝土浇筑,让我去检查拉杆螺栓。
当时年少性子倔,就走过场式的检查了下,就向师傅汇报,螺栓没问题。
我师傅问我,你是拿什么检查的?
我说,就拿手摸了摸。
我师傅说,桥梁施工规范上是怎么说的?
我说,拿锤子或扳手轻轻打击螺栓一角,没有明显滑动算合格。
我师傅说,你**怎么做的?!
我又按照规范去检查了一边拉杆螺栓,确实发现第二排拉杆的螺栓不合格,如果发生爆模就完蛋了,顿时羞愧难当。
从此之后,无论是多小的混凝土方,或者多高多危险的地方,我都亲自拿扳手去挨个检查螺栓,不敢懈怠半分。
同时,在师傅的协助下,完成了一份工地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清单及检查标准,分发至全工地执行。
有时候我们会逃避自己的错误,以“就是个小事”来做性质判定。
殊不知,每件小事的背后组成了一件件的大事,小事发生了错误,可能引起的风险是巨大的。
好比我们做数据分析的时候,在数据处理上如果较为粗糙,造成了数据结果与现象事实发生了较大的偏离,甚至会造成领导层的决策错误。
又会有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我认为这句古话就是是给了某些人犯错的借口,总认为我们是人,不是机器,机器还会出现程序bug呢!
是的,人难免会出错,但我觉得我们更得看中每个人对待小事的态度和后续改进措施。
所以,我们要做到防微杜渐的话,需要做的就是不犯错,如何能不犯错或者将错误率降到最低水平,就需要一份完整的任务清单来帮助我们。
四、制作任务清单的注意事项
在《清单革命》一书中提到制作任务清单的注意事项:
设定检查节点
操作确认或边读边做
不要太长,建议5-9项
用语准确,如有需要必须用术语
注重版式
现实检验
一份好的任务清单是需要接受真实情况的检验,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优化清单的内容及标准。
总结下,很多时候事情变得糟糕,就是因为我们思维混乱,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逐步升级到情绪失控。
任务清单可以帮助我们不会遗漏每一件事情,也可以帮助我们在遇到标准事件的时候按照任务清单逐项去执行就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