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医医理浅说心理想法
《中医医理浅说》(40)卷四  寒邪内生

《中医医理浅说》(40)卷四  寒邪内生

作者: 黄岐之 | 来源:发表于2024-11-17 21:26 被阅读0次

《中医医理浅说》(40)

          卷四  寒邪内生

      寒邪内生图,黑线圆圈内一白环,圆中心有黑色小圆。

      寒邪内生图说:“今以一圈白色,喻人身一团正气。正气旺者,外寒不入,内寒不生。”

      “夫内寒之生,由于内之正气不足,正气不足一分,身内之阴寒便生一分。故经云:“气不足便是寒。””“阳者,气也,阳气损于何处,阴寒便生于何处,积阴日久,元阳便为阴所灭也。”房劳过度损肾阳;饮食不节损脾阳;用心过度损心阳。仲景用桂枝扶心阳;用建中、理中扶脾阳;用四逆、白通救肾阳。

      “阳虚日久,不能化生真阴,阴液日亏,积之久久,血枯而虚阳又炽,反为客邪,此真可谓阴虚也”。法宜甘寒养阴,不可妄用苦寒。仲景有灸甘草汤、桂枝龙骨牡蛎汤、甘草黑姜汤之法,从阳以引阴,滋阴化阴。这是仲景治内伤的钥匙。

      “诸书称“痨”字从“火”,皆是从损阳一语悟出也”,即阳气过度损伤而成痨病。

      学医之人要明白,损阳(阳虚)治法有:阴象症形足征者(阴盛阳衰),依阳虚门(卷二)法治;损阳不能化阴(阳虚不能生阴,阴阳两亏),阴液林竭,肌肤枯槁,神气短少,吐痰胶黏,有火形(阳象)之症,照仲景炙甘草、龙骨黑姜汤之法治之。阴虚治方,依症选择。要辨别外邪从阳经入内,以致热伤血而阴虚。外邪致阴虚,苦寒、清凉、升解就能治,滋阴救阴之法。上述真阴虚,只适应甘温微寒,从阳养阴从调之。

      阳虚、阴虚证法(15)(16)是辨症认症之钥匙。“辛甘化阳、苦甘化阴”,是用药的规律;“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是一气阴阳之变化。

      中医理法方药一体,有其理才有其法,药循理法才为方。(黄岐之)

相关文章

  • 你必须了解的中医人体穴位,太珍贵了!

    中医理论之基本常识: 一、痛:经络不通的疼在“经”,泛指由寒邪的侵袭所致的经络不适,形成“不通畅”、“堵塞”等局面...

  • 凉性食物与我们身体的关系

    在饮食中应避免寒凉食物。传统中医认为:切不可过分贪凉食。冰凉生冷的食物进入体内,会消耗阳气,导致寒邪内生,侵害肌体...

  • 喝新茶上火了,怎么破?

    “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可以从中医理论解释,属于中医热证范畴。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

  • 现代语言解释中医学说的“气”概念(一)

    现代语言解释中医学说的“气”概念(一) 张海生 qhhs_002@126.com 摘要: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

  • 日读《黄帝内经》.十五

    素问.卷一 金匮真言论篇(一) 金匮金属藏书柜, 只藏重要与珍贵, “五脏应四时”真言, 中医理论一核心。 黄...

  • 经络乌有——经络根本就不存在!

    在中西医之争中,西医对中医的指责聚焦在中医理论上,而对中医理论的批判中,对中医理论中经络的问题则是焦点之一。 反中...

  • 【舒源理疗馆】

    店址:渭滨区宝光路宝光北区 专线:15877518023 【舒源理疗馆】以中华国萃中医理论为核心,运用中医内治外调...

  • 一起做到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7

    按寒邪的深浅次第,中医遣方用药可以处:理中汤-小建中汤-大建中汤-桃花唐-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葱白+吴茱萸。中医...

  • 中医药行业优秀模范人才——杨广海

    杨广海中医师,1982 年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从事医疗近40年,在古老中医理论和经验基础上,有效的使用非药物...

  • 绪论

    绪论 本章导读 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简史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医理浅说》(40)卷四  寒邪内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qyd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