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史栩
《千里江山图》局部那一年,王希孟18岁,恰是最好的韶华。
他幸运地进入翰林书画院。翰林书画院正是大宋最好的艺校,曾经出过大神级人物张择端,就是画《清明上河图》那位。
天天,王希孟起得比鸡早,读书品画练笔。待到上课前,他已先自习了一两个时辰。
到书画院,他毕恭毕敬地听讲、诚心诚意地作画。
放学后,他几乎没啥娱乐,只是闭门与画打交道。
每逢休息日,他就背着画夹、采风写生。
以他的天资和勤奋,画技自是突飞猛进。短时间内,他已向圣上数次进呈作品。
倘若换作其他皇帝,要么觉得小伙子急于出头,要么不懂画却装懂、胡乱夸奖赏赐一番。
但王希孟献画的对象是宋徽宗。
当皇帝,宋徽宗可能在及格线上下徘徊;但作为艺术家,宋徽宗绝对跑进了古今第一梯队。
宋徽宗觉得,小希同学的作品“未甚工”。唬普通人足矣,但难入评鉴家之法眼。说白了,小希同学当时的水准充其量算二流画匠。
好在宋徽宗毕竟爱才,他看出小希同学是好苗子,稍加调教,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宋徽宗“亲授其法”。
身为天子,宋徽宗的时间当然很贵,当真是“寸金难买寸光阴”,但他却舍得抽出时间来指导小希同学。
王希孟所获的这种恩遇,不亚于皇子。
“感君恩重许君命”,备受感动的王希孟决心报答宋徽宗的知遇之恩。于是,他倍加努力、丝毫不敢松懈。
半年后,这位天子门生就交出了十余米长的青绿画卷——《千里江山图》。
此次,宋徽宗欣慰地表示赞许。
但小希同学没过多久就仙去了。
或许是天妒英才,抑或是画这幅青绿长卷倾注了过多心血,积劳成疾致英年早逝。
还有一种充满浪漫主义、富有想象力的美丽诠释:“这位少年在完成画作之后,放下了属于自己的名章,挥一挥手,走进了自己的作品,化作料峭枝头的一抹青绿。”(引自 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景小勇主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