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象征的苏州小调
——读黄官品现代诗《苏州小调的前世今生》
文/齐凤艳
这是一首满浸怀乡情结的诗,情感是非常热烈的。虽然苏州(或者它所代表的江南)不是黄官品的故乡。可它又是黄官品的故乡。或者可以说江南是他和很多其他人的精神家园。
怀乡是现代人在现代性语境中的一种情绪。从西方词源的角度来说,“怀乡(nostalgia)源于nostos和algia两个希腊词根。Nostos意味回家、返乡,algia则表示为一种痛苦的状态。由此我们是不是能够对黄官品这首诗中两次出现的“药”字有足够的敏感呢?这里的“药”绝对不是任何片剂或者汤汁,因为症候不是身体的,而是心灵,精神的。这药是一种心灵的依托,是借以维持现代人灵与肉的平衡之物。
怀乡的本质是一种怀旧,是一次个体寻求经验与记忆的旅程,因此它并非要指向某一个确定的故乡,而是广义的家园,而且它也包括了现代人深刻的文化乡愁。我们许多人没有走过青苔不怯屐消磨的石板小巷,没有淋过那梅子黄时雨,没有见过枕水人家山色水韵里的满城翻卷飞絮,没有流连过木兰为樽金为杯江南急管卢女弦的场面,却做过同一个关于江南的梦,这就是记忆场在发挥作用。这些记忆既真实存在,又以象征的形式构成“第二记忆”呈现,这里有寄托,有期许,有想象。
在黄官品的诗中,他记忆中的江南是有金玉之声的江南,是工笔慧心的江南。但这金玉之声是从朴拙中打磨出来的,这工笔慧心的细瓷脂釉是火冶风炼后的绰约背影。“遁迹于石的玉心/混迹江湖留下背影的瓷器”。起首两句是有历史感的,如果江南是清透灵秀的,那也是沧桑中精炼出来的,这里有时间的淘洗也有文化的濡养。历代士大夫、文人、学者怀着对江南文化的热爱,不断地阐释着江南文化的诗性精神,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灵栖居的“异托邦”,这就是黄官品在接下来的诗句“都是尘世间一味味救命的药”。海德格尔既将“诗意”与“生存”关涉起来,也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以诗的本质创制真”的困难,但是诗的确创建了一种真。
邂逅姑苏河的夜,一盏盏小油灯的魂
点亮一只只乌篷船的诗意
从江南桥孔的水面
悄然划出来,掩面的笑
或者念想中的真。上面四行诗是经典的,古典的,江南气息扑面的。当诗人遥想江南,它是摇曳多姿的,招魂摄魄的。而且它是美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我注意到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诗人,它对江南的印象依然是古旧的,从中我看的了文化原型的根深蒂固。小油灯微弱飘忽的灯焰能否继续为迷途中的人烛照出一丝光亮,乌篷船的诗意航道如果是艺术和审美所提供的思考路径,它是否能真的能引领人们走出迷雾重重的现代性丛林。而且,今天当我们真的到了江南,那诗性的基调是否已经风雨飘摇?
当我继续读黄官品这首诗,我发现诗人对艺术纯净的追求和诗人对真情实感的推崇。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华兹华斯认为诗歌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诗人心目中的苏州小调亦然。
逃生他乡的半路上
暗红的枇杷怀抱一个个简陋的日子
低头屋檐下,吟唱富贵碗里的酒肉味
拧紧的弦,瞄准的心,颤抖的衰愁
被一条条看门的狗,咬过
黄官品的诗我是颇读过一些的,很多诗都是既细腻富含情感又深邃引人思索,并且他的词语是生动的,切近生活的。上面这五行诗声情并茂,意象贴切,精心选用的形容词传达和感染效果强烈,而最后一句“被一条条看门的狗,咬过”将苦涩与艰难同犬吠声一起奏响于诗行之外,诗人让我们由歌唱者的遭际聆听弦音和哀愁之韵。此时那“ 月子弯弯照几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的曲词中,我们看到歌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所以诗人在接下来的诗行中批判了他在现代社会中听苏州小调时看到的矫揉造作的“表演”:“如今的人,没那种痛点/也难唱出那种腔调里的旗袍味儿”。而且不止于此。字里行间诗人流露出了“异托邦”之存在被虚无的感伤,诗意的栖居落入现实的困境。“坐满天空的现代楼群/还有美容化妆师/以及一哄而起霓虹灯吆喝梦幻的光/读不懂埋着江南那张乡愁的脸”。这些诗句,让我想起前几日朋友发来的夜游枫桥的照片。电动小艇招摇着黄艳艳的塑料顶棚,兼之霓虹闪烁,令人无法凝望唐代那位羁旅之人的足音,喧闹的色彩会缭乱古刹钟晕,可又无处去寻觅一根竹杆支撑古旧的渔歌。高速发展的现代江南与传统江南发生了断裂,现代节奏打破了江南的宁静。商业化导致江南古镇无节制的自我消耗,文化被模式化,人文被景观化,并过度包装。当游客来这里寻找梦境中的故乡时,他们再也找不回那份归属感。此时的江南古镇不过是-个肆意消费怀乡情杯的“修罗场”,是盈利的绝佳场所,而非真正的怀旧对象。
在古老的线装书和装帧精美的广场舞台
我看见一只只死了尚且活着的船
从江湖走远又转身回来
低头身上翻箱倒柜找那救弦的药
——松香,或虱子宝宝
在劫难逃的命,谁来
掐死吃掉,还乡
一切体验都是对自我的体验。现代人的体验在由文字塑造的定式与光怪陆离的当下间于游移中纠结撕扯。《苏州小调的前世今生》这首诗的结尾将现代人在“家”的形而上学的失落后的心里上的难以承受表现的非常纯真而有艺术性。“翻箱倒柜”故事、旧物、陈情和古老时光时,他们发现的是“松香”和“虱子宝宝”。逝去的事物让人怀想,但又没人真正愿意回到过去的那种生活中去,小调或乡愁迟早必然从我们身边消失,成为中国历史人文中一片呻吟的泡影,或者说是尚且有点社会感的人,对那种在未来生活中将不复存在的美的惦念。
怀旧和乡愁不同于一般性的想象和回忆,常常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个人情感倾向。这首诗里我们能够看到诗人的个人情感和价值取向。它内涵是丰富的,情感是深邃的,引起的感受和思考是多方面的,因此我阅读感悟看上去也是斑杂的,这是由这首诗涉及的主题的开阔性决定的。最后我想说的是,《苏州小调的前世今生》是一首好诗,无论是从语言的艺术性,情感的真纯质地,还是思想的深入性来说,莫不值得细细品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