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给教育下定义的人很多,其中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话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他这样说到:“我们的国父们以他们的智慧,断定孩子会是父母的非自然负担,于是决定提供名曰学校的监狱,并执行名曰教育的刑罚。”这也是我听过,对教育最严厉的形容,因为将它的限制、严酷等负面作用,形容得恰到好处,但我想,教育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和必然价值,而这也是我们不断探寻教育本质的意义。
全国知名的校长、资深家庭教育专家——陈钱林,在他从教的30多年时间里,他不断地探寻着教育的本质,希望兼顾中西教育的优势,将包含学科和素养双方面的教育模式践行下去,并将自己成功培育龙凤胎“牛娃”的经验、理念梳理成系统的教育宝典——《教育的本质》一书。
希望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能从教育的本质出发,不断地与时俱进,将孩子的权力还给他们,同时,也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教育的本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作者从教育的本质、教学的本质和家庭教育的本质三个主体部分出发,讲述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如何引导个性化学习,如何在家庭中将育人贯彻到底,而在全书的最后一部分,他也将多年自己从教师到校长的经历和经验分享出来,希望为更多的优秀教育者引路。
当然,全书最优秀的地方,并非仅仅在涵盖内容比较全这一方面,更重要的内容在于将理论与行动结合,也就是说,在书中,你可以看到具体的方法,甚至针对自己孩子的问题,找到解决措施。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将在阅读之后受益匪浅。
对我个人来说,整本书中,相较于其他三个部分,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家庭教育的内容。作者陈钱林提取了3个关键词:自律、自学和自立,来展开解释“家庭教育”。
一、自律
相比自学和自立,自律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是实现成功的杠杆,而自律的核心是习惯的培养。作者陈钱林总结出培养习惯的根本准则是:在坏习惯形成之前,就把好习惯教给孩子。那么,具体怎么做呢?主要从家规和志向两个方面入手。
(一)家规
与传统意义上的家规不同,不是电视剧中动不动就打人的“棍棒”,也不是传承百年的家族规定,而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常见的家规,包括按时睡觉、不挑食、不打架……在实践中,作者发现,其实他立下的很多“家规”,都是在孩子犯错之后总结的,所以,我们不妨将家规看成是“动态”的,要不断更新和迭代。
在制定家规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和孩子一起确立,孩子是规则的执行人。我想,每个家长心中都有理想的孩子,但孩子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不能单靠父母的制约,也要让他自己对自己形成制约。
如果一味地让孩子听父母的,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两个极端:要么没有主见,要么叛逆。因此,在执行家规的过程中,要多与孩子协商才好。
同时,制定了就要严格遵守,不能肆意妥协,不能让孩子视家规如无物。就好像孩子第一次哭闹,能得到糖果安慰,他潜意识里就觉得:只要哭闹就会有糖吃,这种现象在隔代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上次过年去姥姥家,正好赶上舅爷舅奶带小孙子也在,结果半夜就上演了一出“爷爷,我牙疼,想吃冰淇淋”的闹剧,可能是因为在别人家,两位老人小声安慰,可小孙子立刻不乐意了,开始嚎啕大哭,乱踢乱踹,怎么哄也哄不好。
其实,孩子的规则意识是很强的,这点从他们在学校很听老师的,就能看出来,可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家就成了小霸王呢?原因都出在家长身上。这里所说的家长,不只是父母,还有隔代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养成习惯,规则的制定要同步给家里的每个人,现代已经不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的时代了,要同频,才能共振。
尽量帮助孩子遵守家规,可以考虑以激励为主,一旦违反规则,必须受批评和惩罚。当然,遵守了规则,也要获得相应的表扬与奖励,才能更好的让他们形成潜意识。在《教育的本质》中,作者提供了5个技巧和2个原则,帮助家长们,更好的制定和执行“家规”。
★技巧:
(1)讲究时机,不能太密集,也不能太多,否则孩子可能接受不了;
(2)对话方式很重要,不如试试聊天说,尊重孩子,才能沟通顺畅。
(3)不可行不要说,事先检验约定的可行性,如果你自己都觉得难,那就不要要求孩子了;
(4)把握尺度,适合才是最好的,也许别人的孩子适合一天跳100个跳绳,但你的孩子可能只能跳50个;
(5)宽容、包容孩子的错误,才能促进进步。
★原则:
(1)行为上强调规范,思想上鼓励个性;
(2)核心价值观上强调规则,比如法律、道德,在非核心价值观上,允许孩子保持个性。
(二)志向教育
如果说孩子是鸟,那么志向教育,就是帮助孩子飞翔的翅膀,而有了梦想,孩子更容易变得自律。所以,家长们要让孩子敢于做梦,即使孩子的梦想不现实,很可笑,也不要急于否定。
在《教育的本质》中,作者指出:“家长们要让孩子做梦,帮孩子追梦,但不要在乎是否圆梦。”也就是说,不管梦想是否成真,要让孩子有前进的动力,而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志向教育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引导孩子的自学能力。
二、自学
本书中,与一般推崇自学的内容不同,作者认为从婴幼儿时期,就要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而且在培养两个“牛娃”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他做出了很多家长不敢做的努力。比如,申请帮孩子减少作业、不做统一的作业,甚至让孩子减少在校时间,利用一部分时间在家自学。这个过程中,即使孩子的学习成绩曾一度下降,他也并未放弃,而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他是对的。
从作者的经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帮助孩子提升自学能力的方法有两个:
(一)在玩中学
不限制孩子探索世界的机会,鼓励孩子多做游戏,但在游戏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引导,尤其是婴幼儿时期,避免孩子沉迷于错误的游戏中,适当且正确地选择游戏很必要。
(二)为孩子争取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少给孩子安排不必要的补课、兴趣班,让孩子尽量做些自己喜欢的事,这更有利于孩子自学习惯的养成。
此外,在《教育的本质》中,作者还提出了5件家长千万不能做的事,以此来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亲手抑制孩子的自学能力:
(1)给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不应该是给答案,而应该是带着孩子一起找答案;
(2)以捣乱、危险的名义阻止孩子探究世界。多给孩子制造捣乱的机会,让他们释放天性;
(3)在研究中出现错误,父母立刻指出来。应该让他们自己研究,体验这个过程,而不是为了最终的答案,更不要在乎答案是否标准;
(4)给孩子布置高大上的难题,适合的才是最重要的;
(5)在孩子力不从心时,父母比孩子还急躁。要知道,很多时候慢,才是快,请允许孩子慢慢成长。
三、自立
自立的关键是把权力还给孩子,让他们决定自己的事。借用书中的话就是:“不要对孩子不放心,不要包办。”要知道,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路,父母不能跟一辈子,他们早晚都要独自一个人承受困难,面对未知的风险。所以,为了帮助孩子们培养自立的习惯,请尽量这样做:
(一)自己的事自己做,千万别觉得事小,就代劳,要给他们创造独立的机会。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更多的选择的机会,哪怕只有一个方案,也由他们自己做决定;
(二)做事时心中常挂他人,团队意识和个体意识不可分,心系他人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理解、包容别人;
(三)质疑是个好习惯,可以激发创新,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教育的本质》中,不只是用“自律、自学和自立”这三个关键词,来总结家庭教育,还用了两个动词——“扶”和“放”。其中,扶的目的是放,而家长要做的是能放就放,不能放的时候就“扶”。这就像孩子学习走路,一直被父母抱着的孩子,很难学会自己走,但如果扶着他一点一点走,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他能自己走得很好,甚至可以跑,而这时候,家长们就可以放心了。
作者陈钱林在书中说:“最好的教育,是在孩子没有意识到教育的时候,教育已经发生了。”希望所有家长,都能在父母这个职业上取得成功,而所有孩子,都能在家庭教育这个环节上,顺利毕业,不做时代的追随者,而是成为时代的领跑者。
我是书不白读,每天分享好书,感谢遇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