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素养导向的数学表现性任务:内涵、功能及教学实施》
转眼间,暑假已过半,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线上线下参加了几个高质量的活动。获得了勇气,坚定的初心。8月1日,第4期“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300天写作活动启动了。一项项工作都紧张有序地向前推进着,完结了,又开启了。这是一个忙碌的暑假,也是一个充实的假期。
工作室领衔人陈老师又开始投喂了。陈老师召集大家集合后,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
新课标倡导“学教评”一致性,提出要将表现性评价融入整体的课程设计理念中。表现性评价不仅能检测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素养的养成。表现性评价的三个核心要素:一是目标,希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二是表现性任务,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或作业,三是评分规则,判断学生对目标的掌握程度和标准。现在,我们在如何分解学习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细化评价标准和开发评价规则等方面都还很欠缺,有待深入学习。而这恰恰是决定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接下来我们将围绕这个主课题进行研修!请大家做好学习准备[拳头]
然后分享了两篇文章供大家学习。
表现性评价?这个内容有意思。这个假期,活动间隙,我的关注点也离不开评价和反思,表现性评价以它特有的地位也曾占据过我的屏幕。今天陈老师分享的两篇相关文章聚焦性更强。我拿出认真的学习姿态,认真学习,并用多色笔做笔记。
读完刘琳娜和刘加霞老师的《素养导向的数学表现性任务:内涵、功能及教学实施》,我对表现性评价中的表现性任务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知道,他们是展示学生真实表现或创新作品的,要达成"应用所学概念和知识"或"评估知识理解力和熟练度"的任务目标。需要真实情境,激励情境,注重产品(作品)意识。它不是简单地练习题目,它更注重综合应用,更注重学生数学能力,意志品质及价值观的展示。
它强调的是真实情境,真问题。指向核心素养评估目标及不同学生有不同表现水平。注重评价量规的制定及实施。是一种有终为始的教学方式。
读完以后,我好奇的是,这种表现性评价,表现性任务的实施,是否可以不用刻意地去创设一些真实的情景。这样我们就不用占用正常上课时间,不会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我的意思是,能否借助现有教材,利用现有教材来设计表现性任务?
这个设想应该是可行的,我注意到文中提到,数学情境和现实情境都可以称为真实情境,也就是我们的数学书里面的情境,稍微加工一下,就可以作为真实情境,可以作为表现性任务。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实施我们的表现性评价。
究竟如何实施?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