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的时候,我有个室友很严肃,每次我们玩闹嬉笑时,她就绷紧了一张脸从我们身边飘过,说“你们这样有什么意义呢?”
她的话每次都很有效地打击到了我们。
那年课业繁重,老师父母的期望比山高,除了上学再无其他可选的出路...... 这一切给我们极大压力,哪怕一个月唯一一天的休息时间,也用来跟厚厚的试卷作战斗。但是少女的天性是活泼好玩的,偶尔我们也会出现像上面那样的嬉闹场面,这时候一句意义的探讨,让人罪恶感深重。
那时候的我们,极力按捺住寻求快乐的心,看起来心事重重,背负着太多的希望和压力前行,一刻也得不到放松。后来我毕业了,学业的压力刚退场,职场的竞争又逼迫而上。
我知道上进是好的,努力争取是好的,迎难而上是好的。故而一头扎进去,不管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都努力伸长了手去抓。
看课外闲书能帮你更好地提升专业技能吗?出去跟朋友聚会唱歌能弥补你职场经验的不足吗?会唱歌能跳舞可以帮你加薪升职吗?
假若不能,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不知道,从学会写文字的第一天起,老师教育我们文末要总结升华的意义,对我人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大。这个意义是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服务的,是为实际获得的利益服务的,是为一切上进、深沉、甚至苦难这类词服务的,唯独不能是为了快乐。这个意义,从来不包含享乐跟玩耍。
人们关心一个人的职位薪水履历,是否买房买车,却不会问他是不是快乐。大家都是结果导向,很少会关心体验过程中的情感。我感到了极度的压抑和悲观。
后来,我辞掉工作,开始流放。一路上我遇到很多跟我同龄甚至更小的年轻人,他们却是真正享受自己的旅程。我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如此理直气壮、名正言顺地为了快乐而做许多“没有意义的事”。
有一次,大家围着篝火聊天,我们开始分享彼此的心得和收获:你觉得你出行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吗?
我发现像我一样的人大多数会说到个人的成长,譬如发现自我,与世界握手言和,内心独立坚强之类的。一些很欢乐的事情,好像必须披上痛苦甚至悲情的外衣,才能跟肤浅划清界限,显得意义非凡。
我们人群中有一个欧洲少年,大概十六岁左右,他已经走了十多个国家,在一群成年人当中显得有趣又独立。他跟我们分享的都是一路有意思的见闻,笑话不断,却从来没有提及那些深沉的意义。他告诉我,出来就是为了“好玩”!
同样是一趟旅程,我们遭遇了泥石流,大暴雨,有人害怕哭泣抱怨,有人却努力在不舒适的环境里,寻找一个最舒适的姿势,这就是快乐的心态。
我曾经以为,这种轻松玩乐的心态,是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家庭出身才能给予的。想想看啊,一个人整天为吃穿温饱发愁时,哪里还能想到快乐的事情,哪里还能去做一些没有实际收益、单纯为了快乐的事呢?
但实际上,真正的好东西,恰恰是最不花钱。很多人说,我不快乐。因为公司最近在裁员,又或者整个市场经济不景气,再不就是为同学又换了新房子郁闷。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太大,距离又太小,我们不高兴的事情太多了。
所以没办法陪着孩子玩游戏,没办法发自内心的欢笑;也无法享受一顿美食;放下喜欢的书又看不进去专业的东西;太阳出来了,鲜花开放了,月亮升起了......
一切都被“意义重大”的事掩盖了。哪里开心得起来啊。
我成长的过程,就是渐渐丢失快乐的过程。我们这一代人被“成长、价值、意义、成就、出息、荣耀”等等这些词填满了,就再也装不下一点开心的事。
周末的时候,我跟小朋友讲了小猫钓鱼的故事。故事说小猫钓鱼的时候一会捉蝴蝶,一会抓蜻蜓,所以总也钓不到大鱼,而猫妈妈专心致志地钓鱼,收获满满。小猫很羞愧,也学着猫妈妈一样专心地钓鱼,很快也钓到了一条大鱼。这个故事也伴随过我的童年,告诉我们做事要目的明确,心无旁骛。
然后,我问四岁的小侄子:“故事告诉我们,做事的时候要怎么样呀?”
小侄子说“我们要高高兴兴地玩,等饿了就好好钓鱼。”我愣了一下,忍不住笑了,我丢失的快乐,大概可以从他身上慢慢学回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