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这个话题很广,只谈一点。
图片来源:SSYER.jpg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
有天饭桌上我问我妈妈: 你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多大吗——比人和狗之间的差别还大。
妈妈:啥?咱不许养狗哈。
在这个迭代剧变的当下,你不焦虑吗?
此刻的我也是带着这种焦虑去写这篇文章的。这种焦虑领我引向了几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时代?我在亿万人海中处于个什么位置?到底一代人又一代人在追寻什么?人造文明将走向何方?此刻在寒风中卖鸡蛋灌饼的人会对呆在实验室的医学博士产生什么样的疑问,这些疑问终会解锁吗?...
如果有人问,这是个什么时代了?
我们在近几百年经历了电气工业化时代,信息爆发的知识时代,互联网下的多媒体时代,如今呢?称之为人工智能下的后认知时代开始了。人类认知是向来就存在的,当今发达的交通工具和即时便利通讯扫清了地理障碍,缩小了地域,地缘认知被打破了,让我们比先人更清楚的认识我们的地球,我们的人造文化;爆炸的信息共享和私人多媒分享让我们的痛点和意愿得以传播,时刻让我们恍惚,这到底是不是最好的时代。
当然,最终也形成了一个日渐离散的差别——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意识差别,狭义上我们叫认知差别。
前年碎片化问题被揪出了。我反问我就碎片化怎么了?
碎时间模块化多领域众媒体,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浅思考下的多线程并进模式,深度可能降了,但广度一定阔了。如果从脑神经和学习效果来讲,碎片化学习是不可取的,可我愿意承担这个后果,因为碎片化并未混沌了我反而让我开了眼界。
眼界这东西别提多重要了。眼界这东西索要它的人越来越多了。是个好现象。
当眼界不同,远近各异,思想的碰撞和炯见也变得越来越平常。对于某些无力,有的时候我们拿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咱不能站在自己的高度,去同样让别人也站在这个高度上来。
其实被自己认为是无知的人反驳有时是挺扎心的。这个还容易产生另一个问题——鄙视链。今天不谈。
新时代有新的“阶级”划分,虽然这个词听起来不舒服,但很真。自古我们都是被阶级划分的人,被定义的人。知识分子。娱圈。反对派。小资小区。市井。南方贩。一线。女性。等等。背后都能折射出它所代表的阶级,比如财富。比如知识。比如修养。比如权力。
有一个更准确的阶级划分——认知阶级。
认知才是人与人最根本的差别。它比财富知识修养权力的差别更持久,划分更公平,解释更合理。
这个世界很复杂。你无法解释通一个人的行为,你只能归纳大多数。有的人就无法理解距他二千公里的另一个大陆,有那么一个人他的职业是研究蚂蚁,更准确的描述是以南非火蚁为例,研究社会群体行为对公共场合下的人的行为有何指导意义。有的人笑话贫富不同的印度人和欧洲人为什么同样不喝热水。有的人也无法理解秉着“该在合适的年龄就该结婚”和“除了生孩子,你做任何事都与年龄无关”这两种想法的人在未来的道路上会有多大的差异。有的人也认为人与狗结婚会是可以理喻的。
碎片化让我意识到,知道了解得越多愈觉自己的无知。
所以第一步,先承认自己的无知吧。
有次我在浏览微博的时候,一个人发表的一小段言论立刻吸引了我,然后我观察了好一段时间,必须悻悻地承认,这个人的知识量起码是我的100倍+。一只巨人啊。然后不久,读到了他的一个好友写的一本小薄书,只展示了前三页,第一页还是个封面。可这三页内容彻底地冲击了我的阅读观——从未没见过如此让我震撼之语句,每句话无不透射出丰富的实验学识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度理解。滴滴是血。句句金贵。后来我问他,他说这是他自己写的一些看法,不卖。
你必须明白而且承认,人与人是不同的,差别是巨大的。
我喜欢用“不同”这个词,用来代替“高低”“贫富”“靓丑”“深浅”“贵贱”。因为它在去形容这个人类社会时更公平,更有包涵度和接纳力。
世界复杂,你还是需要明白一些道理的,虽然它保证不了你会过好这一生。
比如长辈告诉我眼见为实耳听虚。我以为这个道理可以施行一千年。没想到如今我相信的是:不要相信你看到的。如果这是一部小说的名字,前面可以加个永远。实际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是遵循眼见为实的。开窗刺骨的寒风让你膝盖瑟瑟隐痛,你就会得出寒冷导致风湿的结论。这就是眼见为实。实际上你们所谓的眼见为实不过是心理上的自我意淫,丝毫不考虑它的全面性和科学解释。对的,这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你看到的实际上是大脑想让你看到的。这导致日常生活中的言语充满了无数的谎言和夸张。
还有生活中并没有那个“度”。我在小的时候常被训斥“你没个逼数,看看你闯祸了吧”。后来我学会了小心翼翼和循规蹈矩,来避免吃生活中的亏。再后来你们能想象得到——我遭报应了。我只是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框框,告诉自己,这就是你的警戒线,你的极限,而忘记了这种“度”是需要伴随成长和学习来调整的。你觉得某种行为可能出格了,甚至是违法的,但在别人看来可能稀松平常,并以此维生。那如何处理这种(你认为的)错误行为?要扼杀?放眼世界这种例子是很多的,而最佳方法肯定不是CUT IT. 每一次试探,每一次越界,每一次挣扎,每一次错误,你会获益匪浅,这些东西才弥足珍贵,真的财富。
其实我们生活中几乎所有的道理和想法都几乎被书写过一遍,话都被人讲过一遍,只是我们知道的节点不同而已。要知道地球上已经累计存在过1000亿+人了。
我们比较希望的是,在这个复杂的世界,能够简单地生活,做个明白人。
我如何看待一些东西,比如职业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其中一个换一朵水仙花——穆罕穆德
《精进》里讲整个人群社会划分成了四类人,其中前三类我觉得非常形象:
- 盲众
- 逐利者
- 理念人
不需我解释,你十分清楚自己对哪号入座。
你的职业可能取决于你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这个世界存在许多角色,找到自己的角色并成为它。这其中会发生很多东西,比如你会被耻笑,会被怀疑,会被威胁。历史上大多的职业也是这样诞生的。 如果你想当一名试睡师,你会指望着你爸爸对你说“嘿小子,去当试睡师吧”吗?不会的,你的爸爸大概率只是思想落后得一逼。你得自己去尝试,勇于去当你想当的任何人吧。
要知道,很多事情,止于BUT,死于次晨。
比如我的角色就是观察者。观察记录这个世界,并得出一丝道理。对自己说:如果没有人在这个闹市认真观察这个世界,那就让我来吧。
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的你,是你推进了生活的步伐,还是生活在推着你?你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有理解多少?促使你每天兢业尽瘁或者无脑伏案的是什么东西?
图片来源:PEXELS.jpg
我如今的工作,每天出门2次,上厕所5次,看手机150次,点击鼠标1000次,看字无数个 。
我是一个巨大的知识过滤器。每天过滤掉九成以上的信息,然后把剩下的不足一成进行处理,打小包输出。并在未来的日子里产生少量收益。
我不需要给我的职业起个令父母在外人面前说出来不丢人的名字。
一对北漂。
女方是我的好朋友,和她对象都是IT移动端Java工程师。具体工作就是在客户甲方意愿的大背景下按照上级要求设计APP相关运行并辅助配合其他部门项目运营。理论上他们是有一定自主权的,毕竟这也算设计师啊。
“如今的普广设计师你认为是真的设计师?不是被甲方智商侮辱吐血就是被上面限制泼冷水,不需要什么想法不需要“你的方案”不需要控大局,你只要坐在你的位置双手放在键盘上忠实地码字,这个活也是有“模板”的。你只要听话就好。” 拼加班的本质就是拼体力啊,拼谁能久坐不便秘拉血不猝死。
这对北漂告诉我,像我们这种工作,本质与体力劳动者无异。这种岗位其实很骨感的。这里体力劳动者被重新定义,无关你的学历你的资历你的岗位。
难道脑力劳动者只属于真正的创业者吗?我摸了摸脑袋上的头发,还好够多。
有一个容易陷入的误区:现代的职业划分更精细垂直,那就专攻一技之长就好啦。实际上,现代职场要求我们多技之长。虽然工作界限划分更精细,但公司更需要的是你可以通用(复合)型人才。一技之长远不及所需。很多招聘的软指标是很难去量化的,不是进过大企业有过什么头衔就可以有的。
现代职业被重新洗牌并定义,对人才的要求和工作的领域定义有新的内涵。
如果未来对人的社会(职场)生存提出十个要求的话,我认为有以下十个方面:
- 多语言
- 编程
- 终身学习
- 时间价值
- 投资结构
- 非单一技能
- 身体
- 阅读能力
- 信用
- 三观
年轻一代的职场比拼,从拼资历过度到了比能力,而如今你依然口口声声强调能力上见分晓,会被笑话的。已经拼思维了老弟。
“我是Anna,退休前是一名会计师。都说一退休就跟社会脱节,可我刚从东非回来,就计划去悉尼,路上边交朋友边学外语。”
你对退休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幸幸苦苦地工作到60岁,突然被宣布你不用工作了,歇息吧。如果你认为这再正常不过了,这完全因为是你选择遵循了这种社会规则并且相信了它。你有另一个选择。人不能完全按照社会规则来,那样确实跟机器没什么两样,而且还不如机器。另一个理由是退休年龄的大限下调指年可待,日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榜样(日本拟将退休年龄延迟至70岁),估计活到那一天都难。
年轻人你就不要想什么退休了。去做你自己的事情吧,自己的事情,和热爱的东西,怎么会有退休这一说?退休都是留给等死人的。
我也强烈不建议将工作和生活区分开来的。它只是听起来很好听,实际上大多数人不可能做到。将它排斥在生活框架外,这是得有多讨厌你的工作。
Ugly people may fuck books only.
人丑就要多读书。
人总是容易高估了短期目标实现的能力,又低估了长远目标的实现能力。拖延和臆想使得每天都是今天,所以一年是365个今天,而今天的任务就是等明天完成。日复一日,不学无术,啤酒电视是大多数上一辈中国男人的日常。跟他们聊长远目标?不存在的。维持这种状态就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没有明天。
他们一遍遍地看电视剧中人的生活,终于也过完了自己的生活。
千万别这么活。
这个世界已极其丰富多彩。这个时代已不允许你只做一件事了。
我们身处前所未有的认知迭代中。未来已来,愿认知你是高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