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5
七贤女游尸陀林的故事
在禅宗典籍《五灯会元》当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世尊因七贤女游尸陀林,一女指尸曰:“尸在这里,人向甚处去?”一女曰:“作么?作么?”诸姊谛观,各各契悟。感帝释散花曰:“惟愿圣姊有何所须,我当终身供给。”女曰:“我家四事七珍,悉皆具足,唯要三般物:一要无根树子一株,二要无阴阳地一片,三要叫不响山谷一所。”帝释曰:“一切所须,我悉有之。若三般物,我实无得。”女曰:“汝若无此,争解济人?”帝释罔措,遂同往白佛。佛言:“憍尸迦,我诸弟子大阿罗汉不解此义,唯有诸大菩萨乃解此义。
七贤女就是古印度七位贤明的女士,应该是一家七姊妹。帝释天王把她们称为“圣姊”,可见她们不一般,是了不起的修行人。尸陀林是梵语,意思是“弃尸之处”,古印度的修行人死后,便将其尸体丢弃在山林墓地,布施给鸟兽食用,以此消除生死轮回的业缘。这个习俗,后来被西藏所继承,演变为“天葬”。
把这个故事语译为白话文,大意如下:
世尊和七贤女的因缘,是因为有一次,七贤女前往尸陀林参观,以便观修无常。其中一位贤女指着一具尸体问大家:“尸体还在这里,那个人往哪里去了呢?”另一位贤女反问她:“你干嘛,你干嘛?”其他几位贤女专注观察,各自契入,都有所觉悟。
七贤女的觉悟很殊胜,连帝释天王都感应到了,于是他散落天花进行供养,并说道:“各位圣女有什么需要,尽管告诉我,我将为你们终身提供。”
一位贤女回应说:“我们家啊,饮食、衣物、卧具、汤药这四事都很充足,连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这七宝都很充足,所以我们只要三样东西:第一、要一棵无根树;第二、要一片没有阴阳属性的土地;第三、要一座没有回音的山谷。”
帝释天王听后,无奈说道:“人间的一切需求,我都有。但如果是这三样东西,我确实没有。”
贤女继续追问:“你如果没有这三样东西,拿什么去帮助别人呢?”
帝释天王被问懵了,不知其所以然,于是和七贤女一道去见佛,向佛汇报。佛陀说道:“憍尸迦,即便是我的各位大阿罗汉弟子,也不能开解此中法义,只有诸位大菩萨才能够开解此中法义。”言外之意,你不明白,很正常。
七贤女显然已经悟入了本来面目,已然超越二乘圣者之智慧,洞达本来的缘故。
本来面目什么样子?第一、它是一棵无根树,自性无根也无源,不从任何地方出生;第二、它是一片没有阴阳属性的心地,不落任何概念分别;第三、它好像一座没有回音的山谷,无论你怎样呼唤它,它都不会回应。
世间的树木都有根,否则没法生长。世间的土地都有其阴阳属性,都是阴阳和合而生成,所以看风水的人也被称为阴阳先生。世间的山谷都有回音,你朝它呼唤,它便会给你回响。
自性即心性,心性本空,它就是空性法身,空而不灭,长空、长用、长存,不可思议。它没有父母,没有祖先,它是一棵无根树,亘古独在。心性大地没有任何属性,它“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超越概念分别,好像一块没有阴阳的土地。心性寂灭无为,没有造作,不被境界所扰动,你叫它,它也不会答应你,好像一座没有回音的山谷。
当你走进尸陀林,面对着一具尸体时,尸体在这里,本然觉性往哪里去了呢?
哈哈,片刻不曾离去,何不回头?
禅以见性为根本,但性地无根,它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更没有任何落脚处。
过年啦,当你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时候,厨师端上来一条香喷喷的大鱼,年年有余嘛,吉利!有个问题需要观察:尸体在这里,鱼往哪里去了呢?
各位不要感到恶心哦,人也罢,鱼也罢,鸡鸭牛羊也罢,一切生命都是法界分灵,万灵相通,本是一家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