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403259/4287f38367000e06.jpg)
标题很像鸡汤。
接下来,行文也很像。鸡汤文的套路是三个故事加一个道理。
今天也说三个故事,但可能连“鸡汤”都比不上。
因为寡淡、无趣、乏善可陈、缺乏营养,估计达不到鸡汤一半的熨慰暖心与油腻饱腹。
所以,若没有心理预期,便不必再往下拉,不看也罢。
言归正传。
第一个故事
这是旅行在路上专题苏羽主编的文。
![](https://img.haomeiwen.com/i5403259/5be06661193a873c.png)
简友们发到群里告诉我,同时也戏谑了半晌。
看完后,除了苦笑、摊手,我一时也没什么话说。一来是我慢,脑子还没跟上来;二来我猜想是苏羽主编爱开玩笑;三来,对于无稽的事件,我一向的态度是:大家笑笑就笑笑呗。
诚如我之后在群里写的:首先月薪这东西是隐私,我这样不善于交际不爱说话的人,从来不去提,外人是不知道哒;
其次,正儿八经公布于众的文字,最起码应该先知会我一声,但我现在完全不知情;
第三,不论是写谁的资料,写前肯定是会跟当事人有个了解的过程。从微信、简信甚至评论区,无论通过什么途径都好。但,我跟苏羽主编只是共同身在主编群,不说交情是好到可以谈收入的朋友,即便点头之交也不算,“微信好友”更是从未互加过。无途径、零交流,资料由何而来?
故,综上,只想说:这是苏羽主编的玩笑话。
第二个故事
去年5月,我在某个简友的文学群做了一次分享,谈了谈我这些年来投稿纸媒的心得,其后汇成一篇7千余字的文,发在简书上。
这应该是我目前简书所有发文里,最用心的一篇。满满干货,毫无保留。
阅读量也是最惨不忍睹的一次。在其他文章均有几千的阅读量时,这篇300不到,而当时,我的粉丝数是1.5万+。
纸媒没落的时代,不太会有人喜爱向杂志投稿了——对此,我早已有心理预估。
于是微笑着私密。
私密的第二日,简信上来了个小姑娘,问青衣姐姐那篇文呢?
在得知已被私密后,小姑娘小心翼翼问能不能传给她一份?理由是,“我真的很想发表一篇铅字,在报刊看到自己的名字。”
我们互加了微信,我从简书传送了长图给她。
去年11月,她告诉我,她发表了三篇文章,分别是两篇发在当地报纸,一篇发在《意林》上。
很赞啊,我为她高兴。但她告诉我,她不想再投纸媒了。门槛高、周期长、见效慢,更主要是稿费低。
她选择往公众号投稿,试一试自己的发展。上周,她告诉我,已经签约了两个平台,长篇小说在咪咕阅读上架,稿费收益还不错。
第三个故事
全职写作的悦师妹写小说。笔力老道、灵气满溢,是纯文学期刊的常客,文章发表在国刊《民族文学》、省刊《北京文学》、《花城》等十几家杂志。
她跟着我到简书玩了一阵子,但水土不服。
她写的小说,通过了短篇、故事、行业故事、奇思妙想等好些小说与故事类专题,也都推首了,但阅读量惨淡,淡到让她灰心。
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投杂志,最多就是编辑一个月不回复,就另投,大不了不抱什么希望。但在简书,专题过了,首页过了,有了些许希望,但没有人阅读这个失望,让希望又溜走了。”
去年12月,她再次跟着我到某故事APP。我们当时的目标是一个月内拿下签约,领到驻站稿费。我后来是第25天,发表第6篇文时,版权经纪找来了。
悦师妹比我厉害得太多,她是第5天,第3篇文就已经接到了版权经纪的通知。
虽然后来因为她是某杂志的独家首发签约,而没有与APP这边签约,但她从这件事上,很快就调整了自己在自媒体的定位与方向。
今年1月,她从常投稿的几家故事类公众号中,以非独家的形式,签约了其中一家。
故事说完了,按套路,应该阐述一个道理了。但实际上,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打算写什么道理。
那么,就写写我想说的吧。总共两点,第一点是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第二点是全职写作之后,我赚到的。
第一点:联系
苏羽主编文中写的我的赚钱方式,是“专栏与投稿约稿”。这不够精准。确切地说,是传统纸媒的专栏与约稿,通俗一点,就是在报纸上每周写一篇专栏;接受杂志的约稿,照要求写文。
我想再说一遍,尽管显得有些悲,但就是事实——纸媒真的略显没落了。好多杂志因为没有人订阅或购买,都停刊了。纸媒的稿费跟大的公众号比起来,有时真是云泥之别。
这就是第一跟第二个故事的联系:某些纸媒的稿费大不如某些公众号。
而全职写作,一直在纸媒混的我,艰难困苦得很。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对进入这个领域的小伙伴说:若为情怀,可以考虑纸媒;若纯为稿费,还是考虑双线发展,纸媒可走,但也要闯荡自媒体阵地。
而第三个故事的联系是,现在的自媒体平台特别多,一定会有合适自己的。定好目标,找准定位,耐下性子,充分了解平台调性,坚持写下去,总是会成功。
第二点:赚到
(1)团队。这是比赚到稿费更让我开心的。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从前在纸媒,我们就已经组团和抱团。
举个例子:网络上经常会公布杂志征稿函,文末留有邮箱。曾有坏人利用这个漏洞,留自己的邮箱,等得到了好稿子,就自己去投稿。
为杜绝这样的骗稿,我的团队常常分工,一个人负责几家杂志。打电话到报社询问,有没有征稿函上这个编辑,然后从该编辑处确认邮箱的真实性。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我们的团队同样也在做“抱团探测,资源共享”的事。在这儿,特别感谢简书这个亲民开放的平台,找到很多同频,一起同行。
不过,抱团混自媒体阵营,跟之前在纸媒比,内容复杂了很多。
除了做小白鼠投稿、探测邮箱真伪、联系编辑外,还要了解平台调性,做好简单的分析,并且拆解平台已发布的文章,得出较容易过稿的套路。
一个人负责两三个平台,实验一段时间后,就把分析拿出来,团队进行共享。这样的好处,除了能了解掌握多平台情况,还能便于我对成员的统筹调度与及时调整。
例如,娇娇进入A平台后,发现该平台注重男频小说,我和她在探测摸清楚平台调性后,会把拆解的套路发到团队,让团队中擅长这类小说的壮哥去试。团队再给娇娇选择适合她发展的平台,避免她在不擅长项上浪费时间精力。
(2)技法。这一点,以我自己为例吧。在简书写得最多的是访谈,对于访谈的套路可以说是摸得非常熟了,同时也促进了对人物类文章与小说人物的描写。
像这样,深耕一个文体领域,在抱团时代,我们还会这样玩:例如要想在某故事平台签约,就先去了解调性。该平台分类很细,收的稿很杂,爱情、婚姻、古风、悬疑、世情、奇幻、灵异等等,我当时是跟A和B三个人,组成团队去拆解攻克。
我先按着个人风格,给团队成员分工,A基本上是朝着世情、奇幻传奇类去投稿,我是朝着爱情、古风,B写悬疑、灵异。
通过不断探测,团队交流,能清楚知道:每一类文要如何写。同时,哪类文会更得编辑与读者喜欢,更快通过签约。
并且,在都写完一轮自己负责的类别之后,还会互看对方的文,进行学习,尝试跨类别创作。
又或者,在未动笔前,若思路、情节存疑,团队成员会互相进行补充讨教,针对自己文章的不足,去修改。
(3)希望。很想写“梦想”的,但……“赚到”一词,应该是指已经纳入口袋了的,那就还是写希望吧。
我从纸媒转战自媒体,一步步适应、调整,然后发文,争取签约争取稿费,从目前的成绩来看,结果还算是满意的。
——对未来之路充满自信与希望,这应该算是赚到的。
2018年,定了一些小目标,祈愿能都结结实实完成。
想说的,写完了。最后,写一份结束语:
纸媒写手,仅仅靠专栏与约稿文章,有没有月入几万的?有的。
有没有月入数十万的?我真不知道,因为我身边的圈子没有。
但不管是几万还是数十万,我都没有。作为全职写作者,我觉得就我自己来说,每月能赚到高稿费固然非常高兴,但我更愿意自己能通过一篇又一篇文赚到——持久的写作热情与更文能力。
毕竟这一行,我还要做很久,很久。身为一个狂热的文学朝圣者,全职写作,是我对文字的致敬,也是掌控节奏、随性生活的方式。
所以在目前的蹒跚阶段,跟个人定位、团队提升相比,稿费就退到了次要位置。
2018年的元宵,难得碎碎念了一回。文中关于抱团玩法、关于如何更快攻克平台,给出了一些个人浅见。
希望阅读到这儿的小伙伴,着眼的,不是标题的前半段,而是能关注文章中我所述的“赚到”的内容。
希冀着,能有更多相遇相识的小伙伴,都进入到创作大军,我们一起抱团探测,资源共享。在未来,每个人都能有自己擅长的方向、攻克下的领域,一起实现体面写作。
感谢阅读。更多关于职业写作人的文章,请阅——
网友评论
梦想着以后财务自由了,就做自己喜欢的事,好好享受写作。。。
也喜欢像你一样通过一篇篇文投稿赚到稿费。
不过好的东西永远不嫌晚,字里行间是可以读出一个人的品格性情的,所谓文如其人大抵如此。
甚是喜欢,关注啦~
每天都写字,但总感觉自我不足,抱着很多书啃又觉得吸收的不如意。
姐姐我可否能看看你那篇私密文章,很想很想在我追了很多年的杂志上,看见自己的吗名字。
想学习。
这篇文章看第一遍的时候,感慨颇多,花了不少时间,总算是写出了自己感慨,但无奈手贱,一下返回首页,当然那些想说的话,也全部消失不见。
接着,又看了一遍文章,下面才是想说的话。
确实要表示感谢。
作为一个新人,从接触简书开始,才算是认真对待写作这件事,虽然以前写过不少乱七八糟的日记,但大多不成文章。
之后,更是从未想过投稿公众号,亦或纸媒,想着自己能力有限,想要深耕的方向也未确定,任性的写过几篇武侠、尝试写过一篇悬疑、也结合自身实际写过言情,还有更多的是自己胡思乱想的无病呻吟。
就这样断断续续的写着,想的是能力不足,需要积累。然后,等到积累的够了,自然会有人赏识。
其实,这也没错,但在如今这个时代,这种方式并不值得提倡。因为这中间的过程,可能足够久,并不是谁都能熬的过来。
但读完本文后,突然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未免天真。
以前总是随心所欲的,想写什么,就写了什么。自以为是在做着积累,虽然也有公众号约稿过,但是却矫情的不想去写自己不喜欢的内容。
以前直到现在,想象中的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全职写作。不断看书、不断写字,出去走走,看看世界。我并没有太多的欲望,也不追求大富大贵。所以,我想大概这就是我喜欢的生活了。
可是,并不是谁都能一开始就拥有这种能力的,并不是谁都可以无论写作什么,都有人买账,在这条路上,肯定需要不断的努力、尝试,去主动的拥抱这些东西。
再次,表示感谢……
学到了,以前自己一叶障目。此后,开始尝试着磨合自己,去投稿一些平台。
我总是在闭门造车,未见多少成效,此后要开始学着和队友一起征战天下。
青衣姐姐,随后加你个微信哈~~~
到底是卖广告的 卖干货的 还是卖故事内容,差异还是很大。
擅长干货的就去卖课程,擅长小故事的就去卖鸡汤,擅长长篇的就憋作品
找准市场方向和自己兴趣和优势,就去坚持,你文章不错,就得学会推广和营销了
写得好的回报只是时间问题,看过太多这样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