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所闻

作者: 子木凡 | 来源:发表于2020-03-24 10:59 被阅读0次

小时候不知文,不懂文,读到春风、秋月便以为是极好的文笔,于是便欣喜莫名,总是不断摘录优美的句子,以此来充实自己脑袋,逢人便炫耀一二,以为自己博学。如今想来,真是荒谬绝伦。当初如何起的这种想法呢?至今思来,不外乎小时的写作练习,老师总是用红色的波浪线,将作文里的好句子给画出来的缘故。因为这满足了自己的私心,想得到老师的夸奖和鼓励,于是老师愈画,我也就愈背,以此愈写,老师又愈画,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的陋习,似乎一直到我中学毕业,一直如此。如今想来虽觉可笑,但在当时却是没有这种觉悟的,毕竟小孩子总是单纯的,老师是权威的代表,老师总是对的,而我总是不对的。以至于现在潜意识中每每读书,总是不自觉的想要摘录,想要背下那些警言格句,虽有自省,却常常在意识中遗漏,不免让人啼笑皆非。

读季羡林先生和周有光先生的文章,初觉似白开水一般,毫无深意。只要识得汉字,便能够理解先生所言,不似加缪荒诞的哲学,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叔本华的人生痛苦,康德的批判性研究。读先生文章,不需要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只要拾起,便能即读,毫无阻碍。而加缪他们的书,非得全神贯注不能读,非得凝神所思而不能得,稍一走神,便不知其此种深意。我没有说后者不好,哲学思考在人生存在的意义,你从何处而来?将要去往何处?对于个人思想的养成和思考的惯性,是大有裨益的,我辈不堪,虽然愚笨,但是每每读来,也都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是千里马骏行千里,也得似驽马十驾,不能舍弃。两种文字不同的风格,却都有着启迪思想的意义,只是表述不同罢了。

季羡林先生在读书治学一书中,常有表述,先生不想去表述义理之辩,只是想用朴素的文字来表述自己想表达的文字,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能够理解,他不在乎文字是否高深,着重实用。而周有光先生在百年所思此书中,亦常表达此类观念,为文写作,在于实用,不在于华丽,不在于幽深,让人不知所云。故读者不能在此书中找得华丽辞藻以充实门面,四六骈文来引吭高歌。

此书成于先生百岁之际,殊为可贵。设想人生寿命,有几人能够至百岁高龄,即便能到百岁,又有几人能如先生这般,笔耕不辍。仅是如此,便足以叹服了,若余百岁仍在,可以说是不胜感慨了,一切随缘罢了。

先生字里行间,多为回忆,亦是可以理解的,许多悼念文字,读来虽有感伤,但大抵都已看淡了,逝去的是永久逝去了,已经去了地府报道,过了奈何桥,喝了孟婆汤,或许又转世了一回,也未可知。但时间的威力,总是巨大的,能将心中的悲伤抹平,虽时常回忆,但不至于像是刚逝去时,那样的悲痛欲绝。我常想,一个人的离去,对于至亲之人来说,应当是难以忘怀的,对于活着的人来,更是如此。曾经相伴的两个人,一旦一个人离去,另一个也不会长久,这是我的论断,似乎生的这个人的魂灵,也随着逝去的那个人魂灵一切走了,从此这世上留下的不过是一个行尸走肉罢了,这样的爱情是伟大,还是偏执呢?我至今没有一个答案,只能将疑问留在心中,默默反问自己。

百年所思,思考着存在的意义,还有这一生的来由,我来时的路,是如何的一路坎坷,这百年的浮尘,转结而成的书,或可一读。

相关文章

  • 百年所闻

    小时候不知文,不懂文,读到春风、秋月便以为是极好的文笔,于是便欣喜莫名,总是不断摘录优美的句子,以此来充实自己脑袋...

  • 所闻

    直击男孩子吵架现场。 中午打好饭菜找到空位刚坐下,就感觉邻桌两个男生交谈的氛围有些诡异。 留心听了几句,的确是发生...

  • 所闻

    这是春天的一个美丽的午后,我骑着自行车迅速划在路面,来到湖边。 平时寂静无人的湖边今天倒是显得热闹,...

  • 所闻

    一. 有一次出门玩,被一个同袍小姐姐要了微信。 我并不是一个热衷于社交的人,给微信也纯属是因为不好拒绝,但她的确很...

  • 所闻

    会不会有一些歌 成为你耳中所闻之时 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想是不大相同的 在某些时段我们都会有一些特别喜欢的歌 然后渐渐...

  • 《所闻》

    《所闻》 寒晨景若光,馥兑故寥江。 来去鲲鹏乱,辉煌断几彷。 暑戈蒙醉外,侯此献杯凉。 挽盛依澜在,风聆雨染窗。 ...

  • 一个爱笑的辛弃疾——稼轩谐谑词的泪与笑

    有谁能想到,我们眼中那个字如泣血的辛弃疾,事实上认为自己人生百年,所见所闻都值得写入《笑林》。 鲁迅先生曾说过:“...

  • 所见未所闻,所闻未所见

    最近事情很多,又很晚才回来,刚把车停好的当,却传来“救命,妈妈救救我”的声音,下意识的扔下手里的东西寻声跑过...

  • 如我所闻

    如是我闻,仰慕比暗恋还苦。歌里这样唱道。 仰慕和暗恋一样,都是一个人单相思的过程,是一个人默默付出的过程。 在这场...

  • 如是所闻

    “如果你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提问的话,你需要知道,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习练。在你的整个习练中,在习练的每一刻,通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年所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xo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