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事物作出判断。每个人都是正确的,每个人都是片面的,每个人又都是错误的。这是由于世界观不同导致的。
只有观到了世界,才会形成世界观。
01
作为一名地图采集师,采集山路是不可避免的。
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偏远山区的农民,不把家搬到外面交通发达的地方?况且现代人生活在偏远山区多不方便啊?
还有,我遇到好些这种情况,对此挺疑惑的:政府为什么为了几户人家,甚至是独户人家,修个三四十公里的路进来?
我开车采集时,进出一段山路有时候需要花个两三个小时,并且山路是断头路,换句话说,进来过后,走一模一样的路回去。每每走这些路的时候,心里都在骂娘,同时会涌起无限的疑问。
02
看过一个关于陕西农村住房改革的报道。报道中说,只要是农户,无论非贫困还是贫困,都可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其中,非贫困户补贴金额为4.5万元,其余的费用自己承担。如果是贫困户,优惠幅度更大。人均享受25平方米的补贴,人均补贴2.5万,相当于免费送了。然而很多的农民却不愿搬迁。
记得中国的一位驻外工作人员,写过一篇关于非洲贫民窟的文章。
那是在肯尼亚南部的基贝拉,那里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等国家给贫民窟居民建好了楼房,让他们搬进去,他们却不愿意。因为楼房把他们邻里间的关系分隔开来,他们打心底认为那不是他们的生活。
看来,人习惯呆在自己的舒适区,而不是去改变当下的生活,全世界都一个尿性。
03
有次,我遇到了一个高中生模样的小伙,我和他聊了聊这个话题。
小伙说,现在的农村政策就是好,政府会陆陆续续给贫困山区修路,修到家里那种。但即便是路通了,我爸也不喜欢外面动不动要钱的生活,而在家里很多东西都不用买,菜在地里,肉已经腊好,还是家里舒服。
还有一个方面不能忽略:祠堂文化。他们之所以安土重迁,是因为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那里,祖坟就在家的后背,祠堂就在家的不远。搬?搬哪去?哪都不去,祖坟在祠堂在才是家,寨子村子才是家!
所以,农民不想往外搬的原因是一种习惯于眼前生活,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部落文化。综合起来无非是:一、难以改变的群居和部落生活;二是习惯于农业劳作和生产方式;三是生活成本的提高。
04
我问高中生,以后想回家生活吗?他给的答案是否定的,以为他已经适应了城市文明,对部落文化可以理解,但心里还是向往外面的。父母辈骨子里已经烙下了部落的基因,在他们心中,部落的才是对的。
看过外面世界的晚辈则恰恰相反。
人都是这样,只有经过比较,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
我不禁开了个脑洞。一个人接触的东西,对个人的看法和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从小生活在美国,那说一口标准的美国英语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事物作出判断。每个人都是正确的,每个人又是片面的,每个人又都是错误的。这是由于世界观不同导致的。
只有观到了世界,才会形成世界观。
我是地图采集师温音宁,关注我吧,我带你去看山间原野山和大海,走遍城市陋巷人山人海。正在简书挑战日更,我打算挑战21天,现在是第9天。
![](https://img.haomeiwen.com/i4484293/ec0caeea3f60636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