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高效而又不失厚重的真语文课堂》
----济南学习心得
陈燕晓
2016年4月,我有幸来到济南参加了名家名师云集的盛会----第八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 这里不仅有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还有名师执教的观摩课。虽然学习时间短暂,但却让我多角度地感受到了名家名师的风采。他们或和蔼可亲,或风趣幽默,或语言犀利,虽观点各异,但都挥洒自如,各具特色,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人文教育的魅力,不虚此行,满载而归!其中,近80高龄的贾志敏老师的真语文课堂,简约高效而又不失厚重,耐人寻味。
回味贾老师执教的《我的发现》的课堂,从孩子们灵动的双眸中,从老师们钦佩的眼神里,从台下此起彼伏的掌声中,我有了很多发现:
语文课可以教得这么简单。教学内容明明白白,教学过程清清楚楚,教学方法简简单单。且看贾老师的教学流程:引题、解题、字词教学—朗读指导—概括内容—内化迁移,没有烦琐的内容分析,没有满堂的提问,简约高效而又不失厚重。他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发”的繁体字,问有谁认识这个字,是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字,然后引出“发”,学生用“发”组词,引导学生理解“发现”的意思,接着在“发现”前加上“我的”。他就是这样自然地引出了课题,引导学生理解了课题。理解课题后,学生随文识字,所有识字、理解几乎都在指导学生朗读中完成,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可以说贾老师的整节课,都在不着痕迹地渗透着人文精神,时刻关注着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最令我佩服的是,贾老师的三次板书:第一次是我的发现、我发现、我发现我、我发现,然后加上不同的标点《我的发现》、“我”发现、我发现“我”、我发现,引导学生明白了它们的不同,接着又第三次板书《我的发现》说的是、“我”的发现、我发现“我”、我发现。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课文的三个主要问题:1.课文里的"我"发现了什么?2.你发现课文里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3.在生活中,你有什么发现?在贾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有效的说话训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也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浮出水面。正所谓"水到渠成""大道至简".
语文课可以教得这么扎实。我们知道,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根,但不妨扪心自问:我们能做到贾老师那样耐心与执着吗?我们能做到时时刻刻都关注每一位学生吗?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贾老师几乎都在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单看朗读这一环节,当贾老师发现班上的孩子读书拖腔拿调时,他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整堂课都在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朗读。结果一节课下来,效果显著,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能好好读书了。我想经过这次贾老师的批评、鼓励和帮助,这个班的孩子会终生难忘。这看似简单的纠正、示范、指导,实际上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以后做任何事都要干脆利落,别拖泥带水。这难道不是人文教育吗?另外,贾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也十分客观公正。现在我们听到的公开课,大都是褒奖多,批评少,读得好是表扬,读得不好时还是表扬,表扬性的语言可谓充斥着整个课堂,认为赏识是万能的。但在贾老师的课上,评价语是非常有艺术性的。
语文课可以教得这么朴实。贾老师的课堂上没有课件,没有任何表演道具,也没有一句煽情的话语,他只用一支粉笔、一张嘴向我们朴实、生动地阐述了真语文的内涵,实实在在的积累,实实在在的能力训练,实实在在的学习活动,达到实实在在的学习效果。老师真教,学生真学、真提高。洗掉铅华,本真更美。
总之,贾老师的教学是简约的,而简约的背后,我们看到了贾老师深厚的功底。他善于用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提炼和重组,激活了教材,从而使教学源于教材,更高于教材。简约,朴实,高效,坚守语文教学的本真。这样的课,是科学,也是艺术。可谓举重若轻,大雪无痕。
但是,名师是无法复制的,名师也是无法模仿的。与名师零距离,让我深深感到:不能单纯模仿名师的一招半式,而要学习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对教材的取舍重组、为我所用的技能,学习他们大胆创新和敢为人先的构思,学习他们精益求精、潜心向教甚至可以说是忘我的精神......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直,然心向往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