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说,没错,今天我用一台简易绞肉器,绞了一盘猪肉,做了个午餐,然后吃着猪肉,久久沉浸在震惊当中。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神仙绞肉器?
![](https://img.haomeiwen.com/i4348058/8a211bf809eb82d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348058/66bfe1bbc556825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348058/87f9e14252888fa1.jpg)
容我细细道来:
1.这台绞肉器,是25年前的老家伙;
2.它主要是塑料材质,再加一副旋转刀头,不夸张地说,8成新以上,而在这之前,收纳它的只是一个纸盒,再没仔细存放过;
3.我用它绞了半斤猪肉,不到一分钟,尽成肉糜。
在我的认知里,好像没有什么器具能够使用25年以上,还这么新,更别提是厨房用具。
东西是我姨妈送的,说是德国制造。
嗯,真的让我对“德国制造”四个字,有了最直观的体验。
用完刷洗的时候,我还发现一个特别牛的细节:
整个绞肉器身都是塑料材质,但硬度特别高,而且内壁装放转动轴的位置,有很多直尖角,竟然一点瑕疵都没有。
最重要的是,刷洗太容易了,我简单刷两下,水一冲就干干净净。
这可是个了不得的事情,塑料制品,没有一丁点毛躁处,这要多么精细的工艺?
吃完饭,我上网查询了一下“德国制造”,见到了这么一句:
“德意志民族的性格,是认真地对待一切事物,丝毫不得有半点漫不经心和轻率态度。”
通过绞肉器,我才对这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准备日更题材时,我一直心想着“德国人做事情的专注和精细,太可怕“,如果我在写作上能有这两点品质,那何愁不出成绩啊?
干脆今天就在写作上简单说说专注和精细。
其实近一年来,我的写作进步了很多,现在我的写作逻辑,要比之前清晰准确很多。
而这其实要归功于一年来的持续练习。
相较于其他技能,我对写作的专注还不错。记得刚参加完一个网上成长社群时,很多社群里的人,都选择在继续在该社群深耕,学习精进。
我当时也很想去。但我心里深深明白,我真正有兴趣的是跟写作有关的信息。
所以当社群里在招募一些往期学员担任新管理员的时候,我没有报名,因为我对运营没兴趣。
后来我还是进了这个社群好几次,不过每一次都是以“文章点评官”的身份去的。因为我想借助这件事情,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所以只奔着点评官去。
这其实算是我理解中的一种“专注”和“执着”。
在担任该社群管理员的时候,我见到了很多很多人,在追求成长的路上,很积极活跃。他们什么都会,什么都干,从点评文章,到设计海报,到参加演讲,到整理数据,全能多面手一个接一个,像雨后春笋。
但我其实不是很赞同这种成长追求方式。人的精力可都是有限的,你说白天还要工作就不说了,休息或者下班的时候,一个人要化身那么多重身份,不断穿梭在各个小组、社群之内,那是很累人的一件事。
累只是其次,关键是,当你把精力和注意力划分成无数块的时候,你成长的速度是很慢的,有时候甚至没有成长。
只是你被不断重复的机械动作给麻痹了,没能或者暂时没能发现这点,可等你发现,时间已经被浪费了。
所以,我的过去一年,没做别的事,就是不断在写作上,争取再进步一点。
虽然一年时间也不短,不过说实话,如今我能够稍微清楚明白,表达一些观点,我很满足了。
我去社群点评,可以增加文章阅读量,发现别人写作的优点和缺点,用来借鉴;
我每天早起盲写,可以保持一个书写的习惯,把写作这件事变成肌肉记忆一样自然;
我去参加写作班,是去学习写作的底层能力,让自己基础打牢一些,后期可以厚积薄发;
我虽然做了很多不同的事情,但指向点都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写作。
其实不单单是写作,很多事情都要求我们要像“德国制造”那样专注、执着,可以说,只有这样,我们的实力才会在锻炼中变得更强,在哪里都有会竞争力。
在追求写作精进的路上,除了要有专注、执着精神,我们还需要不断对自身提高要求,追求精细、精确。
怎么才能精确、精细?我认为是,每一个小细节都别放过。
这是一种极致的讲究,有讲究,才会进步更快。它会让我们每一个专注的过程得到最大化的收效。
写作者修改稿件时,我觉得是最最体现这一点的场景。
记得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老是听别人说,“海明威说‘一切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其实那就是提醒写作者,要重视修改,重视优化自己的文字,重视修正、升级自己的思想。
不管第一稿写得如何,但二次三次四次乃至无数次修改的过程,必然要比第一次更加全面些,考虑得更加仔细些,那表达清楚的可能性也会更大一点。
其实,做人做事,很多情况下,都需要专注、精确。你说我们好不容易才来这个世界走一遭,难道不应该活得用力一点吗?
起码,当你认认真真地走过人生中的每一步,回首时,你不会懊悔自己某个时刻无所作为,而遗憾一辈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