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人后悔过去。过去令人不堪回首。觉得浪费了不少光阴,没有做对的事,那个时候,我们的人生观和品格都受到这个世界的价值观的影响,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希望,因为我们不认识上-帝。
约伯曾经感慨,树木枯了仍有希望再长起来,再由黄变绿,还有生命复活,人不一样,人一死,就一去不回头。
约伯在人生的低谷阶段有这样的感慨,但是,他没有放弃希望,他希望上-帝会帮他,因此他持续祈求上-帝来顾念他,因为他对上-帝寄予厚望。
可见,他说的人没有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是说那些单靠自己、不仰赖上-帝的人说的而已。
依靠自己,刚愎自用,自以为是,都可能彻底失败,因为靠山山倒靠人人歪,都是靠不住的。
另外,使徒保罗也提醒我们,我们有复活的希望,因此不该像没有希望的人那样悲伤。
哪怕面对困难和考验,也不要沮丧。
清明前后,有人缅怀逝去的亲人,但是,圣-经能带给人安慰,是因为提到去世的亲人能够复活过来,我们中间的人有的逝去了自己的至亲至爱的人,会非常失落,感情上受到严重的创伤。但是,古书指出逝去的人有复活的希望,耶-稣在世上的时候施行复活的奇迹,以及他的教训,说明复活并非是天方夜谭,而是真实的事。
我们如果遇到这样的事,不要悲伤,不要过度伤心,因为没有希望的人会这样,一直在悲伤中度日,我们不一样,因为我们清楚了死者的真正的情况,我们不会过度悲伤,好像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劲儿来似的。
人死了,就像是熟睡了一样,不再有痛苦,也不再有忧伤,没有任何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全信信赖耶-稣,他就是复活,是生命,耶-稣他言而有信,他必定会把所有的死去的人都复活过来。
凭着这份信心,对耶-稣的充分的信赖,我们的悲伤就会慢慢消减。只要心里有希望,就能帮助我们保持坚忍,还对人有其他的裨益,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会像暴风雨袭击之后的花朵一样,从摧残中绽放,获得新生,从痛苦中抬起头来,再度在生活上寻得喜乐和满足。
各样的患难,我们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不过,别担心,我们还有希望,我们对未来的死亡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没有什么比死亡更让人恐惧的事了,没有希望的人,可能对未来更加担忧。
柏拉图提倡人有不死的灵魂,现今有很多人相信这个,人们相信所谓的“来世”,不论据称在天上、炼狱里抑或永远受苦的地方。这件事悬而未决,这样的神秘的说法,不能带给人们任何真正的安慰,反而更加心慌,因为不能自圆其说,也没有证据证明。
灵魂不死的见解根本是和复活的道理是背道而驰的,因为人的灵魂如果不死,永远活着,那么,人又怎么可能复活呢?
保罗所说的死亡,就是说“在死亡中沉睡的人”。没错,死者他们是“沉睡”了,没错,睡着的人根本一无所知,没办法做任何工作。
忧伤是人的七情六欲之一,是常见的,古书中多次提到过,表明上-帝的仆人在丧失亲人的时候表示忧伤。
约瑟为死去的父亲哀哭。摩西死了之后,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上为他哀哭了三十日。耶-稣听到朋友拉撒路的死讯的时候,他哭了。
没错,人的忧伤与生俱来,正常的人,在听到亲戚、朋友或者邻居逝世的消息的时候,感到悲伤,因为平日的交情不错,会自然而然想到过去的一幕又一幕的交往,会怀念死去的人,会感到遗憾。
可是,古书经卷里有确切的希望,让我们不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换句话说,我们不会像那些对死亡和复活没有正确知识的人一般过度悲伤,也不会极端表现哀恸。可是,我们也不是冷血的,应该对那些死者的亲人表示诚恳的关怀和给他们安慰。
没错,复活的希望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损失和悲伤的感觉。这个会让我们尽量善用目前的环境,并且强化我们对别人提供帮助,告诉死者的亲人,我们所怀有的复活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的劝慰来帮助他们忍受所遭遇到的忧伤。
没错,清明将至,死亡是人类的共同的敌人,我们都要面对,我们如果遇到,要有希望,不要过度忧伤,去帮助那些逝去亲人的朋友,度过难过的时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