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老师说,“传播就是左手抓住资讯模式,右手抓住生活空间。”
前者是一种主动接受信息的方式,例如微博、微信;后者则是一种被动的方式,例如,电梯里的广告。
例如,褚橙的成功有三个关键点:
首先通过在微博借力名人,先挑起整个舆论的能量。
接着通过打造语势: “王石最钦佩的人不是巴菲特,不是比尔·盖茨,而是一个86岁的叫褚时健的老人”,扩大褚时健的影响空间(从60、70后到80、90后)。
最后,通过落地分众这个生活化媒体,3周内卖掉了6000万的橙子。
而如果迁移到个人,我认为“左手抓住资讯模式,右手抓住生活空间”这句话有两个语境:
1、如果你本身已经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大v,那么,你一个简单的动作(例如,发一张图片)就自带流量。
这时,你让用户从被你吸引到决定消费就差临门一脚:只要你让用户所进入的生活空间,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还基本靠谱。
例如,你是做写作培训的,如你的水准在市场上还不差,那么,还是会有不少人愿意付费的。
2、如果你不是什么大v,那么,我们在市面上一般看到两种情况:
1)你去蹭大V的流量,在激起了一定的舆论能量后,你再让这个能量落地到你的生活空间。
但这个时候,你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要么是用户的刚需,要么你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对手。
例如,你有做朋友圈美学的一整套方法论及可操作方式,然后你的潜在用户暂时也没有发现比你好的。
2)在你跟用户所处的生活空间里,你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足够强,强到几乎没有其他人能提供。
然后,基于用户当下对这个东西有很强的主动了解、购买的需求,那么,哪怕你不是大V,也没有蹭大V的流量,你也还是能聚拢一批用户。
例如,某一种非常规的疾病,医院的治疗通常需要好长时间,而你有家传秘方,那么,自然会有人来找你。
总结起来,“左手抓资讯模式,右手抓生活空间”在这个时代对个人做传播的启示是:
一方面,你要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IP,或者你有能蹭的IP资源;
另一方面,你要有一个让客户只能或基本只能选择你的技能、产品或服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