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可沁
“神瑛与绛珠,一草一石,所谓木石缘也。人皆重金玉而贱木石,岂天意亦与为转移耶?”
姚燮在《增评补图石头记》中,叙述了林黛玉的这世缘。纵观荣国府内佳人小姐若干,林黛玉一定是独特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敏感自尊,坦率任性;多才多艺,娇贵脆弱,多愁善感。她是封建主义的叛逆者,敢于大胆追求志同道合的爱情。她与贾宝玉的恋,浪漫纯真,美好无邪;只是,这注定是一场在封建下失败的恋情;这注定是跨越时空的惆怅与悲痛。
林黛玉是林如海的爱女。其兄早夭,夫妻爱女如珍宝,以“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其母后又“一疾而终”,因此她得了娇惯、不受拘束的较为自由的童年生活。再加上林如海忙于公务,家庭未能对她进行更多的封建教育,且她一入贾府便深得贾母宠爱,所以在薛宝钗到荣府来时,她不会去“随分从时”,更不会去谄媚奉承,进而也远未达到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要求的标准。
曹雪芹为林黛玉写了十几首诗。譬如《葬花吟》中,她感叹身世遭遇:“一年三百六十日,刀锋霜剑严相逼”。她有着封建社会一般女性没有的聪慧与敏感,对冷酷无情的现实强烈控诉。这是她对幸福的向往,是她孤傲不阿的性格的展现。诗为心声,黛玉夺魁菊花诗,以及她与史湘云对诗的佳句等等,让她成为了第一诗人。这般灵性的女子,正值青葱年华,又加上前世的缘,平日本就同女孩子玩的近贾宝玉对她暗生情愫,实在是在情理之中。又加之,宝玉是黛玉的知己。“知己”的基础,是他们对封建主义的叛逆,是他们初步的民主思想。宝玉不认同“男尊女卑”,不认可人的贵贱之分,极度反感“仕途经济”等等,这些都得到了黛玉的支持。他们的爱情,是志同道合的,是坚实自主的。
可《红楼梦》就是在封建社会下一场彻底的悲剧。封建社会允许男人们娶妾嫖娼,却不允许青年男女的纯洁爱情。所谓的“男女大防”规定,让黛玉和宝玉只好悄悄试探、互相表意,心里总是微妙地“三日好了,两日恼了”。他们因缘相识,因情生爱,相互支持,灵魂也相互依靠。林黛玉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爱情,却无法把婚姻交给自己。在地九十八回,一向“慈爱”的贾母露出了本相:她把自己的“命根子”宝玉交给了薛宝钗。他们知道宝玉和黛玉深爱彼此,却为了维护封建家族的利益,放弃黛玉的死活。黛玉的行为,早已不合这个封建大家庭的规范,她只能被符合封建礼教规范的薛宝钗替代,她与这个家庭门不当户不对,封建家长们已对她产生嫌意。即使她活下去,家长们也很快会让她嫁人。但是黛玉并不低头:唯一的办法,就是以死抗争。她明知道不可能,却还是坚守着,最后不惜以死结束自己的悲惨命运。
林黛玉用自己的泪和不与封建正统合流的一生,弹奏出封建时期女性的悲怆旋律。这是她性格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这一悲剧形象,是朦胧的民主意识在中国萌动的些微之声。鲁迅评,曹雪芹是像让林黛玉这个典型的形象,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光”。
玉带林中挂,傲骨终葬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