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凡事多往自身归因,你才能披荆斩棘。
二、启发式思考的一些方法
1.时刻不忘未知量(时刻别忘记你到底想要什么,问题是什么)
2.用特例启发思考
避免泛化带来的不确定性,特里很可能隐藏了一般性问题的本质机构。
3.反过来推导
从结论开始推导,结论往往蕴含丰富的条件。
4.试错
5.调整题目的条件(如删除、增加、改变条件)
例如通过拿掉题目中的要提个关键条件,观察区别,然后再放上那个条件,我们就能感觉到题目在内在结构上的某种约束,进而得到答案。
6.求解一个类似的题目(举一反三)
7.列出所有可能跟问题有关的定理和性质
8.考察反面,考察其他情况。
如:从错误的答案开始思考
9.将问题泛化,并求解这个泛化后的问题
三、知其所以然
人类解决问题的两大思维方式
联想
1.定义:首先列举中你关于这个问题所有学过的的知识和解决过的问题,然后一一对照,看看是否能解决问题。
2.局限:联想本身需要记忆提取线索,所以受记忆提取线索的约束,如果线索不足,那么就联想不起来。
演绎&归纳
1.定义:
1)演绎
百度汉语: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
书中:对问题的各个条件进行演绎的过程。
譬如:福尔摩斯著名的“狗叫”推理——狗+生人=>吠叫&昨晚狗没有叫=>那个人是熟人。
2)归纳
百度汉语:从部分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普遍的推理。
书中:还有就是通过一些特殊形式的观察来进行归纳,试图总结问题中的规律。
2.局限性:人的思维有限,只能看到有限的逻辑结论,一条逻辑演绎路径是否直奔答案,不到最后往往是不知道的。也是试错的。
人类解决问题的两大思维方式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的试错成分的(好听一点叫探索)
揣摩的一些指导性问题:
为什么要是这样?(为什么这样是最好的)
为什么不是这样?(有其他更好的做法吗)
这样做是最好的吗?(为什么?)
这个做法跟其它的什么做法有本质联系吗?
这个和那个的区别是什么?
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做法的本质是什么?
还有类似的问题吗?
四、锤子和钉子
如果你有一把锤子,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像钉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更倾向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就像锤子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样。
告诉我们:
1.做事情不要太偏执、要时刻提醒自己问题是什么
2.但是没有锤子是万万不能的,这就要求在学习工具的时候种种别忘记它的适用范围。
手中有锤,心中无锤
任何工具都有其适用范畴和前提,种种别忘记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Why永远在How之前。
五、跟波利亚学解题
如何获取知识的同时,防止被知识束缚(思维定势)?
抽象思维,从众多共同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
启发式思考的一些方法
1.时刻不忘未知量(时刻别忘记你到底想要什么,问题是什么)
2.用特例启发思考
避免泛化带来的不确定性,特里很可能隐藏了一般性问题的本质机构。
3.反过来推导
从结论开始推导,结论往往蕴含丰富的条件。
4.试错
5.调整题目的条件(如删除、增加、改变条件)
例如通过拿掉题目中的要提个关键条件,观察区别,然后再放上那个条件,我们就能感觉到题目在内在结构上的某种约束,进而得到答案。
6.求解一个类似的题目(举一反三)
7.列出所有可能跟问题有关的定理和性质
8.考察反面,考察其他情况。
如:从错误的答案开始思考
9.将问题泛化,并求解这个泛化后的问题。
10.意识孵化法,把问题吃透,放在脑子里,等着下意识把她解出来。
11.烫手山芋法。
什么是抽象思维
利用发散性思维,从众多事物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将思考过程写在纸上的好处
1.及时回顾思考
2.减轻工作记忆,集中注意力思考
3.激发更多的联想
4.思考造成思维定式的原因
5.扩展思维
6.可以完整回顾整个思维过程,便于总结。
启发式思考?
百度百科中,指开导指点或阐明事例,从而激发联想。
书中,运用一般性、所有题目都适用的的探索手法,进一步探索问题的中蕴含的知识,增大解题的可能性。
六、什么才是你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
不可替代性
物以稀为贵,人才作为资源的一种,也是同样的道理。而稀缺性,换种说法也可以叫做不可以替代性。
核心竞争力
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他独特的个性知识经验组合。不在于你学的是什么技术,学的多深,IQ多少,而在于你身上有别人没有的独特的个性、背景、知识和经验的组合。如果这种组合
1.绝无仅有
2.在实践中有价值
3.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那么你就具备核心竞争力,因此当设计自己的发展路线是,应当最大限度的加强和发挥自己独特的组合,而不是需求单向的超越。
不可替代性的知识技能组合
1.专业领域技能
2.跨领域的技能
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判断与决策能力、批判性思维、表达沟通能力。
3.学习能力
也属于跨领域技能,因为太重要所以单列出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持续学习和思考新知识。
4.性格要素
严格意义上也属于跨领域技能,理由同上。很重要的性格要素包括:
专注、持之以恒、 自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的能力,这是改进自身的大前提)、好奇心、自信、谦卑(自信和谦卑是不悖的,前者是相信别人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后者是不要总以为自己确信自己正确的就一定是正确的)
七、为什么要写博客?
1.结交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促进交流,跟牛人交流会让你的眼界得到极大的开阔,博客极大增强了话语的复用性。
2.备忘录功能
3.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讨论是绝佳的反思。
4.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你还没有完全理解。弄清楚来龙去脉,深入反思知识
5.激励你去持续学习和思考
6..学会持之有恒地做一件事情
7.一个长期的价值博客是一份很好的简历
如何做到长期写一个价值博客
让自己成为一个持续学习和思考的人,并只写你真正思考和总结之后的产物,其他一切就会随之而来。
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怎样应付
1.得不到激励
写价值博文
2.写不出来
认真思考和总结
不可急于求成
其它
能够把问题长时间停靠在潜意识中是一种技能,能够带来很大的好处,停留的时间越长你就越捉摸的透彻,比别人看到的也就越多。
即便给了你N条做某事的理由,但有时候只要一条不做的理由就会让人停止做一件事情。
八、习惯
改变现有习惯
- 认识到习惯改变的难度
- 一日三省
- 认知技巧,让自己做件事的时候或者做完时快乐(成就感)起来
克服情绪大脑的弊端与改变现有的不良习惯
- 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习惯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
- 能改变既有的习惯,依靠的不是自制力,而是知识。
如何改变现有的思维习惯
- 理性思考
- 反省自己的判断
- 换一个立场看问题
如何提高自我约束力,保持专注
注意方法和技巧、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比如:换个环境,去图书馆、地铁上读书、商场休息区读书。
九、情绪大脑与理智大脑
大脑的分类
理性大脑由进化年代较为新进的大脑皮层构成。
原始大脑由进化年代较为久远的大脑区域构成,适应于原始社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9991/aad70a9387288d6f.png)
情绪大脑的特性
-
拥有最基本的功能:如食物、性、自然环境中的危险、社交行为、道德感。
-
理性大脑能运用语言,理解公式,相比之下情绪大脑只懂条件反射。
如: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吃过亏后才习得一个条件反射。 -
只要我们的情绪大脑首先认定了一件事情,我们那点可怜的理性思维便很容易屈从于从情绪大脑发现的命令——把事情向利于自己的方向解释
-
只要有一种解释是对自己有利的,我们便不想去推敲和反驳,只要有一种解释是有可能的,我们就认定其是一定的,情绪大脑会阻止理性大脑去深入了解。
而对自己不利的解释,我们或者忽略,或者则会异常仔细地去推敲,抓住一个细小漏洞则相信已经完全推翻了该解释。
理智与情感
理性大脑非常善于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立即的、看上去合理的解释。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9991/275eda6987de606d.png)
十一、偏见
影响偏见的因素
生活经验,知识的局限性
-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用来指代三种现象:
偏见、立场、选择性关注。
例如程序员在做项目的时候只选择性的关注使用的技术是否有意思,是否有挑战性,是否能学到新技术,而不是最新关注的“如何用最小成本达到项目成功” -
我们太可能因为受到知识的局限性而对事物的看法产生无法消除的偏见。有时候打破这种偏见的唯一途径就是开阔视野,多积累知识,以及和具有不同背景的人讨论。
-
我们总是混淆事实和推断,尤其是对推断的确信度很高的时候,或者某种推断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或者当这个推断源于大脑天生的偏见。
-
这只是一种可能,未必是唯一的可能。
-
想不出其他解释不代表就不存在其他解释。
十二、解决问题的思维步骤
- 找自己成功的经验。
- 判断该经验是否能解决问题。
十三、知识经验跨情境转移失败
- 反省观察自己
- 多抽象本质
十四、认知失调与自我辩护
听别人道理前已经有了一个心理上的倾向,即便别人给出一个有一定说服力的道理,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我们也会为自己辩护。
十五、学习习惯
- 看书挑剔,只看经典。
- 做读书笔记,RIA。
- 多看心理学和思维的书,因为它们是跨学科的。
- 学习一项知识,必须问自己的三个重要问题:
本质是什么
第一原则是什么
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 学习和思考中,常问自己:
你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提醒自己思考不要偏离问题)
有什么收获?(提醒自己经常去总结,整体学习的东西)
设想将思考的东西讲给别人听。(有声思考,能否讲出来是判断是否真正理解的最佳方法)
设想需要讲给一个不懂的人听。(迫使自己去挖掘知识背后最本质,往往也是最简单的解释)
时常反省和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将自己原先的思维过程回顾一遍,看看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分析不足,需要加强的思维习惯)
养成反驳自己的好习惯
追其本质
十六、读书
提高阅读效率
- 读好资料
从问题出发,重点介绍方法背后的理念,而不是方法的技术细节。
先遇到了什么问题,然后分析,推理,最后发现目前使用的方法 - 学东西前的疑惑感
弄清楚面临的问题,尽力自己先想解决方法。 - 选择性阅读。
优先阅读感兴趣的章节,优先阅读技术性弱或信息密度低的。 - 阅读时如何切分内容:
问题是什么
方案是什么
例子是什么 - 书籍分类
思维,技术,故事
看不懂的原因
- 看的不够使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受人脑的处理速度和思维定势的影响) - 涉及到你不懂的概念,去搞懂。
- 作者讲述的顺序不对。
十七、影响专注力的因素
表层意识和浅层意识
举例:口是心非
获取专注力
长期训练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克服焦虑,推荐《人性的优点》
享受困难(心态)
不让生活中的其它细节干扰(时间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