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仅有佩戴的实用功能,它还是一种德行的象征,这种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具有很深的影响。
![](https://img.haomeiwen.com/i20407301/22b6d2430f79b24f.jpeg)
“玉德”的命题是中国玉文化, 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要而又艰深的东西。 自孔子提出 “ 玉十一德 ” 至许慎总结为 “ 玉五德” 以来, “ 玉德” 一直成为儒家的核心命题之一, 正如杨伯达先生所指出的 “ 而玉德则是中国儒学的一个重要侧面及其表现形式 , 它排斥玉神学种种神秘的 、唯心的内涵 , 将玉纳入现实生活的轨道, 使其成为‘ 仁政德治 ’的象征” 。
![](https://img.haomeiwen.com/i20407301/af8b4168863e01ef.jpeg)
“ 君子比德于玉” 观念的形成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历程 的一座里程碑。从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 齐家文化至夏商以来几千年的用玉观念 , 一方面是作为珍贵礼物 的物质交换载体; 一方面又是作为崇拜物的“ 神物” ——“ 巫以玉事神” 是新石器时代中后期至夏代、 商代几千年的最主要功能。
![](https://img.haomeiwen.com/i20407301/0f9e41b16316a6d4.jpeg)
随着周武王伐纣灭殷商而称王天下, 武王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 , 于是从意识形态上进行了彻底的革命 : 西周王朝的社会政治体制从神权政治过渡到王权与族权相统一的礼乐教化,崇文尚实的 “ 礼乐 ” 社会政治体制。
![](https://img.haomeiwen.com/i20407301/d2e07727b4adbefa.jpeg)
随着礼乐社会制度的实施与展开,那富有巫神色彩的英雄也逐渐演绎为富有人性精神的、富有理想人格的 “文质彬彬”的“君子”形象 。 萌芽于周初的 “ 玉德 ” 理论 , 经 “ 周公制 礼 ”的升化, 至春秋孔子的理论化概括与完善, 标志着玉器人格化、 伦理道德化的形成。
和田玉的价格?岁月以最好的力度和温度创造玉石,我们以最好的角度和深度打造玉石。分厘不差的精度,恰到好处的凹度,圆润自然的弧度,是玉恒对待每块玉的态度。玉恒文化,和田玉开采生产加工源头企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