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七)

《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七)

作者: 旭日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4-03-03 00:16 被阅读0次

【原文】

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

【译文】

军队打败仗有“走”“驰”“陷”“崩”“乱”“北”六种情况。这六种情况的发生,不是天时地理的灾害,而是将帅自身的过错。地势均同的情况下,以一击十而导致失败的,叫做“走”。

【感悟】

在这一段内容之中,《孙子兵法》不再研究地形上的情况。而是从反面探讨容易失败的几种情况,从而告将领宁要认清形势,避免失败。

作者将失败的情况分为了六种类型。并且告诫大家,这六种情况不是因为天时和地理的外在条件导致的失败,而是将帅自身判断不明,不能正确决策,灵活应变而造成的。

比如“走”这种情况。如果在天时地利均衡的情况下,以一击十犹如以卵击石。当然我们要首先正确理解“一”和“十”这两个数量。这两个数量绝不是简单的兵力数量,应该是实力的数量。否则的话就很难理解古代以少胜多的许多战例了。军队本身的表面数量很容易判断,也很容易被双方的间谍侦查到。而双方的实力数量是一个无形的概念,需要用智慧去判断。实际上我们联系第一篇始计篇中的“七情五计”就可以理解,这12个方面实际上就是作者在教我们如何判断双方的综合实力与预测胜利。在第六篇中,《虚实篇》中,作者又从另外的五个方面告诉我们判断综合实力的方法,预测双方胜负的方法。如果一个军事家通过这十七种方法都推断出敌强我弱的结论,并且是以一对十的结论,那么失败那就是必然的结果。

正因为如此,历史上那些以少胜多的战例中,兵力少的那一方经过精密的推算,透过有形的兵力数量看到的无形的兵力实力。这才坚定了暂时弱的一方的信心,让他们下定决心继续奋战,最终取得胜利。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官渡之战,曹操面对袁绍的强大兵力以及暂时的失利,都有些动摇了。他的谋士荀彧看到了这一点,从十个方面分析了曹操和袁绍之间的隐形实力,最终得出结论认为曹操的实力不能仅仅从兵员的数量来看待,而应该从个人的将领的素质来看,认为曹操大过袁绍的实力。从而坚定了曹操的信心,最终取得了胜利。

所以这一段的文字表面上很浅显,但是真正运用的时候却很深刻,需要灵活运用。否则的话就会被表面现象表面数量所迷惑,所吓住而错失胜利良机。

相关文章

  • 孙子兵法21

    今天学习《孙子兵法》的第十篇《地形篇》中的第一讲六种地形的战术要点,地形是作战的关键,所以作战前要仔细审查地形。 ...

  • 将军如何从零到精通:《孙子兵法10地形篇-11九地篇》

    将军如何从零到精通:《孙子兵法10地形篇-11九地篇》 由于孙子兵法的第十篇和第十一篇,内容相近,关系密切,因此本...

  • 2018-06-01

    《孙子兵法》为大家带来第十篇《地形》篇,我将列举出地形篇较为核心和富有生命力的总结论断。”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

  • 孙子兵法24

    今天学习《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篇》第四讲,主要讲知己知彼,知地形。“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 读书笔记《善战者说》 39

    十行采集:《孙子兵法》概论: 《孙子兵法》由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

  • 读兵法(地形篇和九地篇)

    行军篇说了很多种情况的处理办法,也提到了六害之地,为啥单拿出来呢? 地形篇和九地篇是《孙子兵法》的第十、十一篇,还...

  • 《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小结

    作者:贺贺(Hope) 图片:贺贺(Hope) 地形篇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点: 1. 介绍了六种不同地形:“通”、“...

  • 孙子兵法23

    孙子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利合于主,国之宝也”。今天学习《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篇》第三讲,主要讲将...

  • 孙子兵法-地形篇

    原文:孙子曰: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

  • 孙子兵法.地形篇

    【原文】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rkzdtx.html